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名人脸谱
911200000035

第35章 就这样被子女盖过了声名

第三十三章 就这样被子女盖过了声名

——孟祥才为班彪正名(公元3-公元54)

宋朝有个叫苏舜钦的诗人,好饮酒,豪放不羁。每次都是读着《汉书》精彩篇章喝酒,读到高兴的地方就喝一杯,这样子,以致于多次一个晚上居然喝掉一斗酒。所以“汉书下酒”成为一个风雅的典故,足见《汉书》受后人的欢迎程度。

作为《汉书》的最初“策划师”,班彪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作为一个儒学大师,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当朝的汉武帝,之后的事就没有记录了。当时有不少人搜集当朝的事情,都试着续在《史记》之后。班彪则认为续作“多鄙俗”,对司马迁的大手笔是狗续貂尾,会给《史记》带来坏的影响。同时还公开自己对司马迁的《史记》有看法,就是我们现代常用的“两分法”,一方面赞扬“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充分肯定了司马迁的史学与文学才能。另一方面又批评司马迁的观念不与孔子一致,背离了“五经之法言”,“大敝伤道”,表明着他正统的观点。也正是如此,班彪立志继司马迁后再写一本史书,来宣扬自己的儒学观念。于是他花费时间采集西汉年间众多事情,又旁征博引,在自己的指导思想下,作《后传》数十篇。这就是直到我们现在都很有名的《汉书》的雏形。

班彪没有写出来《汉书》,这也许也是历史上的他一直处于三个子女的阴影中的原因。班固、班超、班昭,尽管官位都不太高,但却都有名于当时,留声于后世,声名远远超过不少高官。众所周知:班固撰《汉书》,首创断代史的基本模式,为后世史学界文学界景仰与模仿。班超投笔从戎,率士兵36人深入西域,勤力奋斗30年,备尝艰险,驱除匈奴入侵势力,使天山南北50余国重新回归,荣封定远侯,成为历史上为祖国开疆拓土的一面铮铮旗帜。班昭则是青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才女了。较之三个子女,班彪就有点稍逊声光了。他之有名,仿佛主要是因为他有三个声名远播众人皆知的子女,人们只有在提起班固、班超和班昭时才想起他们有一位教子有方还是历史学家的父亲。

孟祥才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是这样评价班彪的,他说班彪是了不起的史学家、思想家和颇有预见性的政治家。他一生虽然官小位卑,平淡无奇,但在刘秀一朝的重大决策中起过重要作用,更是《汉书》的奠基人。他笃信传统儒家的人生理念,做人行事但求无愧内心,坦然面对官位利禄,决不蝇营苟取以自辱。甘于寂寞,安于清贫,更多的时间来沉潜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中去,为保存和延续我国传统文化和世代的民族精神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班彪还著有《前史略论》,详论以往的史学得失。在其中他简要地追述了先秦以来的史籍,着重评论司马迁所著《史记》,对《史记》的内容、体裁、体例和思想,阐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观点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前史略论》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篇史学论文,可谓儒家正统史学观点的代表,在中国史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凭心而论,班彪算得上两汉之际不可多得的历史学家,成就也不可忽视。他还是洞明世事的政治家,王莽之乱后,班彪与众多中原士人在避难西北,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变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文化西移,对于河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非凡贡献。因割据者隗嚣固执自己意见称雄自立,班彪只得离去,后为窦融出谋划策,归顺刘秀政权,国家合为一时候,就一头钻进了汉朝的历史研究中去了。他与三个子女是各有千秋,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王充对班彪最为推崇,受他的影响也最深。王充对班氏父子十分赞赏,他说:“班叔皮续太史书百篇以上,记事详悉,义理浃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于男孟坚为尚书郎,文比(媲美)叔皮,非徒五百里(小国)也,乃夫周召鲁卫(大国)之谓也。”他将班氏父子视为奇士超人,比作文华秀美的泱泱大国精英分子。

一家多名士,可见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文学史上的三曹、书法史上的二王等,而在史学史上的家学现象,汉朝班家是当仁不让的。作为父亲,他无疑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

【名家巡礼】

孟祥才:1940年生,山东临沂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传》、《王莽传》、《刘邦评传》(合著)、《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