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913900000021

第21章 不能再等了,我要主动出去找机会 (2)

我没想到李总说:“你这事是违反了公司的规定,但你的行为对公司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所以我就不怪罪你了。不过有句话我要同你说说清楚,年轻人出来做事,有点儿聪明劲儿是好事,但聪明劲儿要看怎么用,比如那次,你是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但这样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干过这行你也知道,有些人不吃苦头是不会使上十二分的力气来还钱的,对我们的资金流动很不利,这就是我们经常要采取特殊手段来对付他们的原因,也是种无奈的下下策。”

我赶紧说:“李总批评教导得是,我一定牢记在心。”

李总递了一根烟给我,说:“这事就算过去了,我也不会放在心上。还有一件事我原本是不打算告诉你的,现在想想还是告诉你吧。”

我心头一惊,生怕李总又说出什么对我不利的话来。我很后悔自己这么草率地来到永康,来到典当行。我不敢抬头,惧怕李总脸上的横肉,更惧怕他如秃鹰般的眼神。

我再次解释说:“李总,上次那事其实我心里是有把握的,因为我知道老五看过陈老板的订货合同以及出货合同,钱肯定是还得上的,只是客户的钱没有及时到他账上……”

我还想继续往下说,李总打了个手势制止了我的话。他说:“这事就不提了,我想说的是那个陈老板。他曾经在酒桌上向我打听过你,我说你不在公司干了,已经辞职了。姓陈的当场就恳请我联系一下你试试,我就打了你手机,结果是停机的。”

我问:“他打听我干吗?不会是想报复我给他的那一铁棍吧?”

李总说:“那倒不会,打狗还要看主人,虽然你不在我公司干了,但你打他是为公司的利益,他没这胆子敢报复你。再说了,你那么干也是为他好,他心里能不明白?”

我又问:“那会是为什么事打听我?”

李总说:“可能是想当面感谢你一下吧。不过,我的意思是你不要去找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那个感谢也没什么用。”

我说:“李总说得对,我这就回义乌去,以后不来永康了。”

李总又哈哈笑了起来:“永康是好地方,怎么不来呢?以后有机会我还要请你为公司出力呢。”

我也跟着憨憨地笑,我都不知道自己笑什么,有什么好乐的,可能就是赔笑吧,笑得有点儿贱,但也得笑。笑完我就起身向李总告别,李总随手扔给了一包中华烟让我拿去抽。我愣了一下,接过来放在了口袋中,口中说了几声谢谢。

李总的脾气我很清楚,打赏手下基本上都是随心所欲的,很少按常规出牌,小恩小惠更是层出不穷。我现在虽说不是他手下了,但曾经是,今天既然又上门来看他了,怎么说也得小小意思一下。

爱面子的李总,我理解你,同时对你也很服气。你是草莽出身,但你干的是“商界精英”的活,你是榜样。

出了公司的门,来到大街上,我回头望了一眼公司的窗户,仍心有余悸。

我在永康大街上晃了好长时间,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见陈老板,也就是说我要不要去亲耳听听那声谢谢。如果去的话,我的目的当然不只是想听声谢谢,我想要什么呢?

钱吗?那不可能。我不是那样的人。

考虑来考虑去,就是在考虑我去了之后会怎么样。我没有明确的目标,心里是模模糊糊的,总想去,感觉不去一趟这辈子注定要后悔似的。这感觉就像我在义乌想来永康看看一样。

我逛了永康好几条长街,想去的欲望像大街一样在拉长拉长再拉长。我并没有考虑李总说的让我不要去的话。

我从口袋中摸出一枚硬币,想让老天爷来决定我去还是不去,就在我抬手准备扔硬币时我放弃了这个想法。我决定不让老天爷来决定了,还是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更靠谱些。于是我坐上了去前仓的中巴车。

到了前仓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傻得可爱,我连人家工厂在哪都不知道就来找人家,真是鬼迷了心窍。

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上次那个村口,天渐渐黑了下来。义乌是回不去了,我只好选择在前仓住上一晚。

我随便找了家小旅馆住下,满身尘尘,满脸戚戚,人生地不熟的,洗了脸,早早脱了衣上床看电视。看着电视抽着烟,也没注意烟盒里还剩多少,抽着抽着再伸手去,没了,这下麻烦了,还得起身去买烟。于是,我又穿上衣服走出旅馆上街找超市买烟。女人可以缺,烟不能少,这就是我365天过的真实日子。

从超市里买烟出来,我看见一个似曾熟悉的面孔,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见鬼了真是,在这儿还能遇上熟人不成?

我还在苦苦想着时,那人也朝我盯着看,我们几乎是同时反应过来,彼此友好地脱口而出:“你好!”

我不说你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人正是陈老板,世间还真就有这么巧的事儿。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话谁都会说,但真正有此经历的人还是不多的,我就那么幸运了一回。

“是陈老板啊,你好,陈老板。”我语调有点儿小乱。

“没想到在这儿碰上你,真是意外,”陈老板说着,走过来握住了我的手,“这么晚了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装模作样地说:“来看个老乡,没想到他不住这儿了。”

“哦,听说你早不在××典当行干了,是吧?”

“嗯,去义乌了,典当这行太得罪人,不好干。”

“走,走,到我厂里去坐坐。”陈老板边说边来拉我。我虽然很想去,但我还要继续装做不一定想去的样子。

“天这么晚了,我看不方便,明天吧,明早我一定去您厂里拜访您。”我装做很诚实的样子说。

“那行,这是我的名片,明早你打我电话,我等你。”说完,陈老板递给了我一张名片。

我接过名片心花怒放,那时那刻我的心情才叫应了春天的景。

陈老板走了,我站在超市门口目送他离去。超市里音响播放着周华健的《朋友》,我心头突然蹦出了一句杜诗圣的诗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诗句在心头来得莫名其妙,根本不搭界,也不知是不是糟蹋了杜诗圣的美句。可能我心情真是棒极了吧,乐由心生,看啥听啥都是美。

重新回到床上,再好看的电视我也看不下去了,我在大脑中勾画着明天见过陈老板后的种种可能,如果是个机遇我一定要紧紧抓住。我慢慢整理出自己想要的机遇是什么,它就是“创业”,这也是我从义乌到永康来转转的原因。如何开始创业一直是个大问题,我需要一个前辈来指导,不光指导还要真心帮助我。

明天有希望。

到底有几分希望,我没底,可能就三成样子吧。因为我自己心中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框架,到底做哪行,如何做,我一无所知。我知道自己身边没钱,但我绝不会朝陈老板开口借钱,这会让他太看不起我了。钱我可以找家里人商量,从小做起,点点滴滴,“涓涓细水汇流成海”的道理我懂。

义乌办厂的人,绝大多数是农村人,他们开始也很盲目,不知干哪行,一般都是看身边的亲戚、朋友、同村人干什么,然后跟着学着干。大多数人还能得到亲友的技术、资金、市场等等的支持,所以一下子就起步了。我那时就是这种心情,就想有这么一个“贵人”来点拨我,要是能支持我就更好了。我不清楚陈老板能不能支持我,但是点拨我是肯定会的。

有很多看起来不是机会的机会,只要你把握住了,它就是机会,这就如看玉石的眼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