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为皇者
9158200000100

第100章 王大官人的外交官

第一百零一章王大官人的外交官

————我为皇者终于突破了一百章,虽然中间有些小挫折,但小辉还是坚持过来了,希望小辉的努力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失望,如果你感到快乐,那就继续支持小辉!————

当天,经过讨论后,大明朝廷最终决定了与李过等人的联合,说是联合,那只不过是李过等人好面子才搞出的一个由头罢了,以此来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

王大官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注重效率的,当天决定后,便立刻着令军参阁参谋部,制作出了针对李过等人的相应的处理办法,以及编制驻地等问题。稍后,经军参阁决定由左懋第主持联合事宜。

王维对左懋第有很大的好感的,这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主!王大官人依稀记得就是这个左懋第被后世之人尊称为‘明末文天祥’!

左懋第自幼聪明好学,勤于攻读。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在山东乡试中第二名举人,1631年中进士,被委任陕西韩城县令。

在明朝末期,几乎所有的官员秉承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千里为官只为财’,此时的大明官员贪污已是形成了惯例,就连钱谦益这样的清流之首都曾贪污不少!然而,左懋第却做到了真正的清廉!

韩城县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立志以苏武为准则,从苏武的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他对攀上宰相高位的韩诚籍韩国观不巴结不逢迎,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在韩城,他打击豪强、均丈地亩、清理赋税、赈济灾民、颇多建树,这在当时那个党争纵横的时期可以说是一枝奇葩。

不久,政绩斐然的左懋第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往京城,提升为户科给事中。

左懋第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当时的明王朝早已处于穷途末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内有李自成农民军纵横半天下,外有清兵屡次入侵,边防破败,天灾频仍,三饷加派,竭尽民脂,吏治腐朽,民不聊生。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身为朝廷言官的左懋第忧心如焚,他屡次上疏,针砭时弊,提出救国救民之策,为朝野所瞩目。

左懋第从民族利益出发,多次向当政者提出治国的正确主张。左懋第被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后,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这四种时弊,提醒明王朝加以解决。

为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以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较好地进行与崛起于关外的满族的民族斗争,他屡次上书奏请纳监、出钱赎罪、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

再后来,左懋第又改任刑科给事中,仍不断提出减轻人民负担的奏请。初入谏垣,左懋第便上疏要求停止三饷加派,在他和其他大臣的苦谏下,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祯帝宣布停征剿饷。

左懋第请马上公告天下,免得地方开征,小民不得实惠,崇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年三月,北京大风不止,左懋第又借天变上言,直陈时政缺失。

他指出:朝廷虽然数次下诏减兵省饷,但小民却日困一日。原因在于朝廷免征,而地方催征,贪官污吏借机中饱私囊。欲除此弊,必须公开各地征赋之数,让小民明白,使贪官无法作奸。停征的加赋,必须严令各地实行,不许各级层层追加,这样才能使皇帝的恩惠润泽万民。

崇祯帝很赞赏他的建议,下令免掉上灾75州县新、旧、练三饷,中灾68州县新、旧二饷,下灾38州县三饷缓征。

在崇祯十四年(1641)的时候,左懋第奉命督办漕运,即督办自江南沿运河向京城运送粮食。当时江南发生饥荒,遍地饿殍,饥民的反抗时有发生。

左懋第多次向崇桢皇帝上书,请求放粮赡灾。并发出了“赡救安可不变”的呼吁,为民请命。只是当时明王朝兵连祸结,国库空虚,********和阶级矛盾空前激烈,内外交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左懋第的意见未被采纳。

他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一个真正的君子,而不是钱谦益之类的嘴上道德君子!

另一个时空中。在清兵入关后,左懋第被任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以陈宏范、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

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由此可见,满清如何的言而无信,如何的伪善!

左懋第被追回后,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

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

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洪承畴惭愧而退。

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

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随之将其叱离。

而后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

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多尔衮知其不可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

而在此期间,清政府见劝降不成,便将他逮捕入狱并施以酷刑,后又在水牢里关押了7天,终未能使他屈服。

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有绝命诗:“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随员陈用吉、王一斌、张良佐、王廷左、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对于这么一个既忠诚又实干的人,王维从不吝啬重用!

此次的联合之事就是王维对左懋第的一次考验,对李过等人的招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左懋第擅长的就是外交谈判之事,此次前去武昌,他自然落入了王维等人的视线里。这一次他的责任重大,他的人物不仅仅只是对李过等人的招降。

事实上,自李自成战死于九宫山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

这一次寻求与大明朝廷合作的只有李过这一支,而郝摇旗这一支却仍在观望,他们的人数实力更甚于李过所部,争取他们的投降便是左懋第另外一个任务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的力量还很薄弱,他们是把清军赶出了黄河以南,但占领容易掌控难!对于如今黄河以南的这个偌大的底盘来说,朝廷的控制力度有极大的不足,急需更多力量的输入!而李自成的残部只要运用得当,他们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

当左懋第到达武昌后,针对联合一事开始了认真细致的谈判。在大顺政权建立的时候,李过受封毫候,所以说王维为了拉拢他们便不能低于这个封号,于是李过被封为了兴国侯,王维更是赐其名为赤心,殊荣无量。其实,王维这是给人改名字上瘾了。李过所部赐号「忠贞营」。

这个处置一出,没有多久郝摇旗这一支人马亦与朝廷联合了,郝摇旗本人受封为南安侯,王维赐名永忠,其所部被赐号‘坚毅营’。郝摇旗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只有外号而已,最初投大顺军中当了大旗手,故名“郝摇旗”。这一次才算是有了真正的名字。

二部于武昌接受整编,而整编的人员是改编原武昌守军的黑血军,他们并没有随着王维回到南京,他们需要在那里发挥作用,毕竟张献忠仍在四川,武昌的地理军事仍是无比的重要!

开始二部不愿接受整编,担心被打散削弱,但当左懋第告诉他们不会挪动将属后,二部还是勉强答应了,毕竟如今的明军的强悍在那摆着呢!可是他们怎么知道王大官人的险恶用心!到了王大官人嘴里的骨头还能吐出去?在洗脑兼传销式的整编后,这两支军队就要换主人了!

嗯,正是如此!呸,你才是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