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适人生智慧书
944600000060

第60章 4 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

第十三章4 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

他(马祖)的宗旨是“触类是道,任心为修”,如扬眉,动目,笑笑,哈哈,咳嗽,想想,皆是佛事。

——《中国禅学的发展》

一直以来,佛教引导信徒们用“渐修”的方法修行,南宗的慧能则提倡一种革命性的修行方法:“顿悟”。“顿悟”讲究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马祖道一,本是北派的弟子,又受了南派的影响,所以他所创立的修行方法,是先承认了渐修,然后叫你怎么样渐修顿悟,顿悟而又渐修。他的宗旨是“触类是道,任心为修”,他是不靠语言文字来解说传授禅的奥秘的,生活中诸如扬扬眉毛,动动眼睛,甚至是笑声、咳嗽之类的小事,都是他帮助弟子直面本性的契机。

马祖的做法是有理论依据的,他的方法出自《楞伽经》:

非一切佛国土言语说法,何以故?以诸言说,唯有人心,分别说故。是故有佛国土,直视不瞬,口无言语,名为说法;有佛国土,直尔示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但动眉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唯动眼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笑,名说法;有佛国土,欠 NB74A ,名说法;有佛国土,咳,名说法;有佛国土,念,名说法;有佛国土,身,名说法。

……

如来亦见诸世界中,一切微虫、蚊蝇等众生之类,不说言语,共作自事,而得成功。

在这种理论之上,马祖把如扬眉、动睛以及竖拂、喝、踢,种种超出常理的举动,都吸纳为教学方法。胡适在《中国禅学的发展》中对此的理解是,这些举动往往并没有什么意义,也并不是叫对方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仅仅是想给你一个谜中谜,叫你去渐修而顿悟,或顿悟而渐修。举例来说,有一个僧人向马祖问道:“如何是西来意。”马祖二话不说抬手就打,这人问他为什么要打自己,他说:“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

胡适研究认为,马祖不靠语言文字说法,他的方法是对的,也确实有目的、有内涵。禅宗的方法其实就是教人“自得之”,教人知道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求,所以不需要过多文字的表述。但是后来模仿的人越来越多,又因为其中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有故弄玄虚者混杂其中了。胡适说“打一下,咳一下,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发疯,正是方法,但既无语言文字做根据,其末流就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捏造的,而大部分是骗人的。”

可见,顿悟这种修行方法是成立的,但是因为其自身特点的原因,给滥竽充数者造成了可乘之机。那么,真正的顿悟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可通过六祖得衣钵的经过体会一二。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弟子众多,有五百余人。弘忍法师年纪大了,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弘忍大师的上座弟子神秀是弟子中公认修为最好、最有号召力的。他在寺院墙上题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到这个偈子,都非常赞叹,认为能传承大师衣钵的非神秀莫属。

当庙里的和尚们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负责舂米的慧能听到了。慧能不识字,请人把这首偈子念给他听,听完后慧能叹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他也做了一首偈子,又请那人帮忙写在墙上: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弘忍看到这个慧能的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旁人答说是伙房火头僧慧能写的。弘忍不动声色,当夜就将衣钵传给了慧能。

神秀的偈子说要时时刻刻地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在他的观念里,人性是脆弱的、易被污染的,所以总要与那种脆弱的自我做斗争。他向我们显现的,即是“渐修”的修行理念。

慧能与神秀相反,他认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自然也就无所谓去抗拒外面的诱惑。慧能眼中的人性,自然天成,完全不需要后天的雕琢,所以他的法门会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慧能的理论单刀直入,简单而感人,征服了许多人的心,终于使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而禅宗又成为佛教的正统。胡适认为,慧能虽然提出了革命性的理论,却没有总结出系统的方法,他讲不出应该样教人得到顿悟。随着禅宗的发展,“顿悟”分成四种:顿悟顿修、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渐修渐悟。其中“顿悟渐修”、“渐修顿悟”都是需要教学方法进行教授的。马祖传承了慧能的思想,他用超乎常理的举动触发修行者的智慧,使人瞬间完思维的突变或飞跃。可以说,马祖道一是教学方法方面的专家,禅门中许多奇怪的教学方法,都是从马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