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944700000018

第18章 至真秉性:黄金再贵,丢不得气节7

7人生无欲品自高

我不喜欢在名利场上你争我夺,我不是那样的人。

怎样才算享受生命大自在,是处于高位,拥有财富无数,还是安然自得,无欲无求地享受每一天?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季老认为,无欲无求才是真。

当然,季老也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自己并不完全是个没有欲念的人,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也拥有一颗世俗心。但到了晚年,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洗礼后,季老也渐渐淡然起来。不再关心名利,也不再拥有诸多欲望,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写文、饮茶、养花、戏猫这些事情上,真正地享受着生命的乐趣与逍遥。晚年的季老虽然身体虚弱,但也因为没有过多的欲望消磨精力,他在精神上又是强大和饱满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词——“无欲则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会变得很强大了。

所以精神上清净的季老战胜了身体的羸弱,也进入了生命的大逍遥和自在。这也劝诫我们,为人处世要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清净,只有这样才能无欲则刚。

当然,许多事情都是说起容易做起难,和尚在寺院里修炼一辈子,没有一个不想成佛的;道士整日闭关打坐,没有一个不想成仙的,可见虽然“无欲则刚”,但要做到“无欲”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大、山的挺拔。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即要有宽容的性格,又要为人正直,不要有任何的私欲,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位书生准备进京赶考,路过鱼塘时正巧渔夫钓了一条大鱼,这位书生便问渔夫是如何钓到的。渔夫得意地说,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刚开始因鱼饵太小,大鱼根本不理我,于是我把鱼饵换成一只乳猪,没一会儿大鱼就上钩了。书生听后,感叹说,鱼啊,鱼啊,塘里小鱼小虾这么多,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挡不住诱惑,偏要去吃渔夫送上门的大饵,你是因贪欲而死啊!

读完这则寓言,想想现在的一些人,对待名利,就像大鱼看到了快到嘴边的乳猪,生怕咬晚了被他人叼走,拼死奋力地抢夺。有的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有的跑官、买官,不择手段;有的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有的追求享乐,腐化堕落。老子说得好,“见谷而止为德”。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手中有权者一旦忽略了世界观的改造,而“疾小不加诊,浸淫将遍身”,到头来必然出大事,栽大跟头。

有求与无求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能否正确对待有求与无求,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的高尚和低下。品德高尚的人,名利上无所求,事业上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品德低下的人,看重的是名利地位,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一旦满足不了个人私欲,工作上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清人陈伯崖曾说过:“人到无求品自高。”他所说的无求,并不是前面有些人所说的,在工作、事业上缺少追求,甘居人后,而是告诫人们,在面对名利和低级趣味的生活时,要无所求,对待事业和人生却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

“无欲则刚”、“淡泊名利”,这才是无求的最高境界。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庸人的哲学。一个人只有抛开名缰利锁和低级趣味的困扰,去追求高尚的事业和完美的人生,才能胸怀磊落、大展宏图,有所作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待有求与无求的正确人生态度,堪称我们的典范。他为官一贯坚持“忧民怀凛凛,谋己耻营营”的高洁操守,出仕三十年“不殖一金产”,辞官引退后“身杂老农间”,生活贫困,囊中羞涩,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不为自己的事有求于人。仅仅无求于人还不够,他还时常教导当时为吉州吏(现为江西省吉安)的儿子,要有求于己,有所贡献。他对儿子有四条要求:一为政要清廉:“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二要为人正直:“岂为能文辞?实亦坚操履。”三治学要勤勉:“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四办事要仁义:“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耿耿“有求”。从陆游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求与无求的和谐统一。

这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有很大的启迪意义。“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正确对待有求与无求的人生态度,是没有多大分别的,这一点,在季老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世间万事万物都归于一个“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节,平淡处世。人生在世,难道不应该从这个“淡”字中,品尝出一些“无求与有求”的深邃哲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