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944700000039

第39章 “度”量人生:浮生百年,不惧不喜3

3当惧而惧是常人,当惧不惧是英雄

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

在季老看来,恐惧与否验证的是一个人的胆识,但他同样理解那些因为恐惧而恐惧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季老觉得这是正常的。然而在他心中,更加推崇的是当俱不惧者,敢于承担,敢于临危不惧,是真正的英雄。

他在一篇文章中列举《晋书》中的例子说,苻坚大兵压境的时候,对手谢安本应惶恐不安的,但他却面无惧色,仍旧与客人下棋,所以季老称他为英雄。而反观苻坚,当敌兵降至之时,他本应鼓舞将士,共同迎敌,却率先害怕起来,甚至“流涕”,所以季老觉得他是个“孱头”,对他极其不屑。

从季老列举的例子中不难看出,他虽然对当惧而惧的人表示理解,但内心深处还是对无所畏惧的猛士充满无限钦佩之情。所以,基于这种原因,他才会在文章的最后说道:“我们都要锻炼自己,对什么事情都不要惊慌失措,而要处变不惊。”

其实,勇敢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展现,更是“义”的代名词。王夫之有言曰:“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意思是,人生因行义而可贵,也可为义舍去生命。王夫之的这句话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将义的重要性提到生死的高度。

孔子也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却袖手旁观,是懦弱的表现。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却真的这样,对许多事情,明明知道应该做,却推说没有办法而不敢做,“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1945年,德国牧师马丁?尼莫勒说:“刚开始时,纳粹镇压共产主义者,我没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然后,他们开始迫害犹太人,我也没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接着纳粹把矛头指向商业工会,我还是没说话,因为我不属于商业工会。当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时,我仍然没说话,因为我是个新教教徒。后来他们开始镇压新教教徒……可那个时候,我周围的人已经被迫害得一个不剩,没有人能为新教说话了。”面对邪恶却明哲保身的人,最后也会成为受害者。

勇敢是义的代名词,如果面对危险与邪恶,所有人都因怯懦而袖手旁观,那么道义将不复存在。有首歌曲叫做《勇敢的故事》,唱出了勇敢者的英雄气魄:“凭傲气当武器,哪怕恶势力,硬汉子补青天,不管经历几多激战,看看我一身伤疤,一生勇敢的故事。凭热血再奋战,诉说人世正义,尽赤心伸出手,一一将伤者拯救,有勇气哪怕跳过地雷阵,天不怕,哪怕人生的劫难。一身胆,不管哪一位恐吓,腰骨也比铁铁硬,拼一拼,哪怕长跑到极限。”这就是勇敢者的气概。

在《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就在大船即将沉没时,大部分的男子汉自愿慨然赴死,把生的机会留给老、弱、妇、幼。救生艇上,忽然一个妇女大叫:“我的两个孩子还没上来!”一个小姐马上站起来说:“我还没结婚,没有孩子,我把他们换过来吧。”说着,从容走了下去,事后查明,这个可敬的小姐叫伊文斯,美国西雅图人。她用年轻的生命勇敢地拥抱了死亡,而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更加年轻的孩子,真正地做到了舍生取义,她也因此成为许多人心中不倒的丰碑。

这就是勇士,他们没有年龄、性别、国界的区分,只有勇敢的心和滚烫的热血。他们往往能以不可思议之行为完成不可思议之事,这就是季老说的当俱不惧。我们在对这些人充满无限钦佩之情的时候,也要力所能及地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正直无畏的人,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