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苦不入心,生命自芳华
有一天,正当我们在麦田里背麦捆时,忽然发现了一只小野兔。于是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纷纷追赶兔子。最后,兔子终于被大家擒获。这样一些再小不过的小事,难道不能给平板的生活涂上一点彩色,带来一点快乐吗?
在描述撰写《牛棚杂忆》最初的心情时,季老曾经有过这样的话:“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要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中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从季老的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心中暗含多少辛酸与苦楚,其中滋味大概只有当事者才能体会。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感受季老辛酸往事的同时,或许也会想季老当年的生活全是苦没有乐,其实并非如此。
季老在描述他在南苑劳动的时候说,白天要劳动,晚上只能在一个仓库里睡觉。那时候蚊虫很多,其他人都带了蚊帐和蚊油,他则“孑然一身”,第二天起床,身体上下都被蚊虫咬遍,即使这样,季老也无怨言。他会捕捉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趣:抓野兔、抓蛇,季老觉得这样的事情给生活添了许多色彩,他也因此快乐了许多。
真正的强者和成功者都是懂得苦中作乐的人,季老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生活中的我们,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身处困境仍不忘微笑,懂得苦不入心,才是智者所为。而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承受苦难,甚至享受苦难。
对于痛苦,《涅槃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无量劫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很穷困的人。当时有佛出世,看到大家都先供养佛然后求法,自己却贫穷而无钱可供,于是,他心生一计,愿以身卖钱来供佛,就到大街上去卖自己的身体。当在大街上喊卖身时,恰巧遇一病人,医生叫病人每日吃三两人肉,那病人看见有人卖身,便十分欢喜,便对他说:“你每日给我三两人肉吃,我可以给你五枚金钱!”释迦牟尼听了这话,与那病人商量说:“你先把五枚金钱拿来,我去买东西供养佛,求闻佛法,然后每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给你吃。”病人应允,即先付金钱。释迦牟尼供佛闻法已毕,即天天以刀割身上的三两肉给病人吃,吃了一个月,病才痊愈。释迦牟尼每天割肉的时候,他常常念佛所说的偈,精神完全贯注在佛法上,竟如没有痛苦,而且不久他的身体也恢复无恙了。
珍珠是痛苦的造化,它是美丽的;五彩的人生之所以缤纷,是因为痛苦的折射;每一次痛苦都意味着一种美的开始,这是痛苦的价值。
溪流中有一块小石头头,在向山岩诉说着自己的痛苦,痛有多痛?是被水流冲刷,打磨着那尖尖的棱角。它低沉着,因为它在承受痛苦。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在经历过痛苦之后获得成功,得到甘甜。
霍金,一个举世闻名的人,命运的不幸使他全身只有一个手指能动,然而他有斗志,不甘于落魄,以他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界。
李白,身处蜀地,心却在长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他是不羁的,挺胸而立,悠游山水,一挥手,写就了半个盛唐。
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大宋的气数已经尽了!多年的抗金救国,一次次失败,更是让他万分凄凉。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国投敌!于是,他挺身而出,从容就义。
的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这样想来,季老当年受过的苦是值得的,只要苦不入心,生命就会因它的锤炼而更加坚韧,充满战斗力。经历重重痛苦,跨越千山万水,生活才更完美、更充实,也更有意义。所以,勇于在苦难面前打开自己包容的心,承受该承受的,才能获得该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