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5北美洲大山猫也会计算投资回报率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是理性的经济人,衡量着如何最大化利益。其实,某种程度上,某些动物也是理性的代表,也会衡量着收益与投资的比例,当预估收益小于投入时,就会停滞不前。
动物世界: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被毛。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够缩进和伸出。猫在休息和行走时爪缩进去,捕鼠时伸出来,以免在行走时发出声响,防止爪被磨钝。猫的前肢有五指,后肢有四指。猫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犬齿特别发达,尖锐如锥,适于咬死捕到的鼠类,臼齿的咀嚼面有尖锐的突起,适于把肉嚼碎;门齿不发达。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喜爱吃老鼠和鱼。“猫”者苗也,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一斑。
在美洲的大森林中,一只北美洲大山猫正在追赶一只野兔。它们之间总保持着十几米远的距离,北美洲大山猫始终难以遂愿继续缩短距离。就这样,它们一个在为自己的生命努力而另一个则在为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而努力。它们拼命地一个跑着一个追着,转瞬间已经跑出一二十公里的距离了。似乎那只可怜的小兔子已经累得跑不动了,如果大山猫再加把劲继续追赶几公里的路程,这只小兔子一定会成为大山猫的美味了。可是就在这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大山猫突然停止了追赶的步伐。眼看着野兔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大山猫转回身去,寻找另一个目标去了。
为什么大山猫要突然停止追逐呢?因为大山猫较大的身躯在运动时,需要耗费更多的热量,特别是追赶猎物的肉食动物,它们通常需要找遍一大块地区才能吃到足够食用的肉,因此在捕食猎物时,这些肉食动物常需要考量所得热量的“得”与“失”。北美洲大山猫吃野兔也吃驯鹿,如果它在追赶一只野兔时,追了2000米还追不上,它可能就会放弃,因为即使追上了,所耗损的热量是即使吃了这只兔子都补不回来的。不过此时追的若是一头小驯鹿,那追的再久,也划得来。所以大山描在追小驯鹿时,就会特别的有恒心与毅力。
经济学就是如此的神奇,不仅在人类社会适用,在动物界也同样适用,衡量着我们做决策时的取舍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决策,总不会随心所欲,也不会只有一条路可走,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得到某种物品,必须放弃另外一种或多种物品。最残酷的是,在两个最爱的物品之间做抉择,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得到某样物品而必须放弃的东西。在理性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希望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在换取最大的利益。
除了机会成本,人们在做决策时候,还会考虑边际量这个重要因素。边际量指的是,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有个古老的故事可以解释这个概念,有个非常饿的农夫一连吃了七个大饼才觉得吃撑了,完后,他狠狠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一开始就吃这第七个大饼就好了。”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体现。即第一个大饼的效用最大,可以让人免于饿死,第二个馒头的效用比第一个稍小些,之后每个馒头的效用依次递减,最后让农夫吃撑的第七个大饼的边际量可能就为负数。同理,对于比尔盖茨来讲,增加1000美元对他来讲,可能不会增加很大的边际效应,但如果将这1000元送给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那么边际效应就会增加很多,让家人不再挨饿,让疾病得到抑制,让孩子可以上得起学。所以,这也是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的世界总不会让我们随心所欲,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抉择,也权衡着自己的收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性经济人的原则让我们在进行每一个抉择时都抱着收益大于成本的投资原则。
蛇能否吞食比自己大很多的动物,取决于两个因素:它想不想吞食,即它的吞食欲望;它有没有能力吞食,即它的吞食能力。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它才可以吞食比自己大很多的动物,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