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狮子群为何总团队作战
狮子虽属猫科动物,但不同的是,它是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而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
动物世界:狮子是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狮的体型巨大。据综合统计,非洲雄狮平均体重185公斤,全长2.7米。其中,津巴布韦保护区雄狮平均193.3公斤,雌狮平均133.6公斤 卡拉哈里雄狮平均188.4公斤,雌狮平均139.8公斤 克鲁格公园雄狮平均187.5公斤, 雌狮平均124.2公斤 东非雄狮平均174.9公斤,雌狮平均119.5公斤,野生较大的雄狮体重可达270公斤,狮子肩高和头骨大小堪称猫科之最。
清晨,草原上来了一个狮子群,约有28只狮子,包括4只成年雄狮和已长出鬣毛的年轻狮子,共有10只雄狮在其中。这么多雄狮聚集起来,做什么呢?
在一处水源地,狮子群与一头大象狭路相逢,狮子对大象发出威吓,但随后不知为何,狮子们走开了。
这天夜里,黑暗中传出了狮子的吼叫声,这是捕猎前的仪式。随后,它们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行走约1公里后,出现了有约20头大象的象群。因狮子之前的吼叫,象群对狮群的到来早有准备,所以狮子们已没有把握胜算。大象依然愤怒地驱逐着狮子。狮子终于不敌大象的威胁,不得已又上演了白天的一幕。
但狮子们没有放弃,远远地围住象群。象群也采取行动,将幼象保护起来。这时,一只雄狮把目标锁定在一头4岁左右的幼象,它纵身跃起,向小象扑去,虽然攻击失败了,可这只幼象被冲离了象群,这给狮子带来新的机会。所有狮子集中起来向幼象发起了进攻。幼象拼命抵抗,尽管它并不会轻易被击倒。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4 0分钟后,小象被击倒了。疯狂的狮子们又扑上去撕咬起小象的薄弱部位。
这时,一头雌象带着象群围了过来,也许领头的雌象就是幼象的母亲,它们想解救这只幼象。但此时幼象被20多只狮子牢牢按住,几乎没有任何解救希望,象群只得离开。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幼象只剩下骨和皮。此时,狮子们正精神十足地奔跑着。这支由4只雄狮率领的特殊队伍,也许正是一支因为要捕食大象才选择的特殊组合。
在我们的脑海中,动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凶猛的动物必然会吃比它弱小的动物,实事并不是这样。狮子也可能打败豹,但与豹搏斗后的狮子可能也会伤痕累累,甚至致残可能活不长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狮子不会把豹作为捕食对象,除非选择集体作战,就像文中的狮子选择猎食体重是自己10倍以上的大象的原因。
因为集体作战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每个成员只要专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有人加起来,将会产生非常大的效益。这里涉及经济学中的两个概念——科层组织和规模效应。
如同一个公司,各个部门之间有着不同的职能分工,只有在这样的分工下,公司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业绩。让一个人同时做N件事会力不从心,但如果只做一件事,就能专心做好。集团作战,就是利用这个规律,高效率地完成业绩,这就是科层组织。
规模效应:又称规模利益,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若产量扩大一倍,而增加的成本却低于一倍,则称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与规模经济对应的是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例如可口可乐的罐装饮料比小规模饮料公司的饮料成本更低,这多半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销量很大,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而其他公司由于销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的规模,也就形不成规模经济。
但案例中不同的是,狮子群面对的不是一个大象,而是一个与自己数量差不多的大象群。规模效在这里发挥不了太大作用的情况下,理性的狮子选择了只针对一只相对较弱的大象的做法。
狮子群如果选择与大象群集体作战,不仅获胜的几率很小,而且很可能全盘受伤;而与集体围攻雄性成年大象比起来,集体围攻小象,不仅把握更大,而且损失利益也更小。
就像我们身边的罪犯人士总是选择弱者下手一样。他们是理性的,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不到万不得已,没有那个罪犯愿意去偷盗或抢劫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风险成本太大。而小孩和老人就成为犯罪人士的抢劫对象。理性人的假设也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假设所有人都是精于计算价值最大化的理性人。当权衡付出行为所得大于成本损失时,追求利益的动机就会刺激人们实施这种行为。相反,当权衡预期收益小于付出成本时,人们就不会去付出。不仅人类如此,动物界也是一样。
狼之所以被图腾,是因为它目光敏锐、勇敢顽强、善用计谋和策略么?不仅如此,是因为跟人相比,有时候,它有着更赤裸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