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945900000048

第48章 3 其实不止咖啡屋和麦当劳这么做

一种完美的定价艺术总是被商家无限推崇。如果我们留心,就能在周围找到大量证据,只是我们没有将其归类。例如,通过多花一定时间与服装店销售员讨价还价,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衣服。这恐怕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价格歧视”行为。还有,当你在一家店铺或者超市消费到相应数目后就能拿到它的打折促销卡,从而享受一定幅度的特殊优惠。

不仅日常生活如此,很多网络公司也会这样做,这已不再是秘密。例如亚马逊等互联网零售商让自己的客户下载一个叫“cookie”的追踪文件,然后亚马逊根据每个客户的记录调整其商品价格。也就是说,两个读者购买同一本书,但提供的价格却不同,购买记录多的顾客可能会更便宜一些。不过,这种行为被大家群起抗议,亚马逊承诺不会再这样做。

还有一种“价格歧视”,人们不仅不会反对,还会大为欢迎。例如公车上的老、幼、孕、残等人士可以受到优待,老年人免费乘车等。还有旅游景点对本地人优惠等政策。因为如果门票下降,本地人就可能更多光顾这里,而外地游客则做不到这一点。

这些例子说明了区别顾客群的重要性。如果你找到对“价格敏感度低”、“慷慨大方”或“对价格无所谓”的顾客人群,以及与之相反的人群,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定价策略,就能够带来大量利润。

不仅如此,高明的价格定位者在增加利润时,还让你满心欢喜,既让本不愿掏钱的人们成为自己顾客,也让本就是自己顾客的人们更喜欢商家的这种“慷慨”的行为。例如向学生和老人提供折扣,每季一次的打折促销,等等,让我们总是觉得“千载难逢”的折扣季节又一次来到了。机会难得,不可错过,似乎每多买一件就能替自己节约下很多钱,但从未想过如果不买能节约更多。

所以,当你想要买比较优惠的商品时,不要去看起来所有都便宜的商店,而应直接奔着专营该项商品的店铺去。在购物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中在看似所有东西都便宜的商店里买下了高价位的商品,让“价格歧视”有了可乘之机。要知道,“价格歧视”策略所造成的结果,主要是两个不同商家之间商品价格本身造成的差异,而不是商品价值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