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象棋的故事
949300000001

第1章 译者序言

译者序言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981年—1942年),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工业资本家。斯?茨威格在维也纳和柏林的大学里攻读哲学和日尔曼文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茨威格受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传统影响极深,这使他成为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1933年纳粹执政后,他的作品遭到查禁。1938年德国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先由英国到美国,之后由美国去巴西,同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威格对纳粹势力的猖狂和制造出的种种骇人听闻的恐怖行为感到震惊,特别是他的祖国奥地利的沉沦,使他对个人和人类的前途感到绝望,于1942年与他的夫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起自杀。

茨威格是位博学多才的作家,特别善于观察,无论是传记文学,还是中短篇小说,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就传记文学而言,他的写作特点是想从心理角度再现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遭遇,因此他的传记文学不是纯粹的叙事,而读起来像心理小说,如介绍斯汤达、托尔斯泰和18世纪意大利科幻作家卡萨诺瓦生平事迹的作品《三位文豪的生平》(Drei Dichter ihres lebens,1928),和有关两个上了断头台的女皇和皇后的传记《爱拉斯慕斯?封?鹿特丹的凯旋和悲剧》(Triumph und Tragik des Erasmus von Rotterdam)。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极深,多叙述心理发生变态的人物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文学性图解。

他的小说大多反映超时代、超空间的遭遇和冲突,所描写的人物多是受命运捉弄,受一种神秘力量所左右,最后毁灭于某种热情之中。这些小说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笔调细腻,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后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在他的笔下,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成了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他把心理分析与故事情节、艺术结构完整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洞悉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茨威格小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当你拿起任何一本,从头读起就很难再放下,因为他着实是一位艺术氛围渲染大师,他把读者放在一种特定的氛围雾障中,让你越走越深,越深越迷,情感同小说中的人物融化在一起,无法自拔。他还是一位设置悬念的高手,善于用一个悬念统领全篇,让这个悬念牵着你的手,身不由己地走进书中人物的生活,希望立刻得知他们的命运。尤其是那出人意料的结尾,更令人叹服。

茨威格的作品曾被译成五十余种文字,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德语作家之一。他深受德国、奥地利一代新人的喜爱,在我国也是一位为人熟知的作家。他的许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深受观众欢迎。收入在这个集子中的两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小说,可以说是茨威格小说的代表之作。

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讲一个姑娘被一个富家子弟抛弃的故事。小说通过两个女孩儿的眼睛,揭示了生活的真实面目。在她们眼中,生活原本充满了幸福和爱,但身边发生的事却使他们认识到:原来在幸福和爱的美丽纱幕下充满了欺骗、虚伪和残忍,同时表现出对现实的憎恶和对未来的恐惧。比如当两个女孩儿发现自己受了欺骗,“知道所有的人都可能很坏、很卑鄙”;又比如小说结束时写道:“面对这陌生的世界,她们的心在发抖。今天,她们已经第一次向这个世界惊恐万分地看了一眼,她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它阴森可怖,像一片黑暗的森林,等候她们去穿行。”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和认识。他对生活的观察是准确的,但却未能进一步追究造成这一切的社会原因,这说明他未能脱离唯美主义的局限。

《看不见的收藏》叙述的是德国通货膨胀时期一个外省人家的悲惨遭遇。这篇小说的笔调沉重压抑,但叙述生动而朴实。一个古玩商人突然拜访一位盲人艺术品收藏家,结果引出一场令人心碎的悲剧。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述了当时德国通货膨胀的可怕情况和人们生活的痛苦,只得靠拍卖名画为生,“虽然他们给几百万……但等到这几百万汇到,已成为一堆废纸”。“名画”和“废纸”,尽管只有寥寥四个字,但却深刻揭示了通货膨胀给当时德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恶果和苦难。再例如盲人收藏家与古玩商告别时说的话,“我终于又一次与一位行家看我心爱的画册,心里知足啦。”读到这里,想到那批珍贵的名画早被洗劫一空和那些空空如也的画册,不由得使人感到阵阵战栗和心碎。这就是当时的德国。这个短篇在艺术表现上极有特色,语言饱含情感,情节凝练,可称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作。

然而,茨威格小说中最好的作品是他的中篇《象棋的故事》。这篇小说无论从立意上还是艺术魅力上,都比他的其它多半以爱情为中心的中短篇高出一筹。前面已经说过,茨威格惯于描写人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小说中的两个象棋名手都为这种情况。而且心理几乎接近于变态。但在茨威格的笔下,这种对变态心理的描写并不令读者感到荒唐,而确实令人信服。最重要的这是一篇反战小说,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他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控诉了法西斯统治的野蛮和残酷,以及纳粹党对人加以精神折磨的残酷手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希特勒专政摧残文化的愤怒心情。B博士被囚禁在囚室里,“眼睛,耳朵,所有感觉器官得不到一点养分”,后来在一次候审时觉得一件军大衣口袋鼓囊囊的像是一本书时,心中激动得难以形容,“是一本书!我的腿有些颤抖了:一本书!整整四个月我的手没摸过一本书了”。这种渴望得到一本书的心情反映了人们当时对精神食粮的渴求,同时也是对法西斯专政摧残文化的控诉。由于小说的心理分析出色,“悬念性”极强,为许多导演所青睐,因此它已被三次搬上银幕。所以我们说,《象棋的故事》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最高的一篇。

此外,茨威格在他的写作生涯中,还“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就是其中之一。这篇小叙述了一个善良的、由于丧夫而感到异常孤独的中年妇女在二十四小时内的遭遇。受命运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的驱使,她不顾一切地想挽救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赌徒,甚至最后爱上他,“只要他愿意,我愿日日夜夜陪伴他”,“但那赌徒已赌得如醉如痴,无法自拔了”,他早将对她许下的愿和他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当她强迫他离开赌场时,他竟当着数百人的面对她辱骂,顿时使她一腔热情化为乌有,“猛然领悟到,所谓的心灵、精神及感受,所谓的痛苦是多么微不足道”。多年后,当她听说他已经自杀时,一点也不觉得吃惊,甚至感到高兴,连最后一点惊惧都不存在了。这篇小说匠心独具,语言细腻,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但却带着一种伤感,仿佛是一首挽歌。它与他的另一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起收进小说集《感觉的混乱》中,这部小说集使茨威格享有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第一流作家”。

综上所述,茨威格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强调和描绘的是一种情感,试图表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和由那种混乱的社会所造成的悲剧。如《家庭女教师》中被富家子弟玩弄后抛弃的“小姐”,《看不见的收藏》中双目失明的收藏家,《象棋的故事》中患“象棋中毒症”的B博士等等,他们都是些平凡的人,但却都具有对不凡情感的追求,或对爱情,或对精神,或对文化。但在当时那种笼罩着欺骗、虚伪和残忍的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们都感到四周笼罩着一种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们生活孤独,精神压抑,最后终于毁灭于某种热情。

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茨威格作品的特点也许并不全面,读者或许能从他的作品中发现我们没有谈到的许多东西。如果读者感兴趣,不妨找一下他的其他作品加以研究。总之,茨威格是一位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的作家。通过学习和研究,起码可以了解他是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方法进行创作的,以及他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卓越的心理分析才能。

我们希望,这位奥地利心理描写大师的作品能获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