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梦之怡红公子
958200000099

第99章

显赫一生的王熙凤最终也没能逃脱归西的厄运,虽然她早就知道自己的时限已到,唯一让她不放心的就是巧姐。可是勉强挣扎到现在,仍然是于事无补,还不如早些成全了贾琏和平儿,自己也眼不见为净。所以此时能在贾琏的温柔怀抱中离开,她也就了无遗憾了。

凤姐的离开,对王夫人的打击更大了,本来她的身子就没有痊愈,现在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话还没听完就昏厥过去了。彩霞等忙则又是一通忙碌,好不容易才唤醒过来。毕竟那是她们王家的骨肉,说什么她也要去看凤姐一眼。丫鬟扭不过她,只得用椅子抬着,来到了贾琏的院子。王熙凤虽然人已经离开了,可是面部的表情却依然带着微笑,像是睡着了一般。王夫人看了心里又是一阵难过,好歹有丫鬟扶着,才没有晕倒。

李纨见是太太来了,忙过来服侍,一面忙着料理丧事儿,一面还有担心婆婆的身子。探春实在看不过,扶着王夫人说到:“二嫂子人死不能复生,太太请节哀吧。太太的身子还没大好,我还是先扶您回去吧。有什么吩咐,告诉大嫂子也就是了。”

王夫人一面拭泪一面对李纨说到:“凤丫头虽然年轻,可是到贾家这么些年,深的老祖宗的疼爱,为贾家也是功不可没。如今这一身的病,也是她自己太好强了,不知道爱惜自己才会如此的。如今她就这么去了,我们贾家一定得对得起她,咱们一定要把丧事儿办得体面些。她为贾家操劳了一世,现在你也为她操劳一会吧。”说完泪如雨下。

李纨忙答应着说到:“太太尽管放心,我一定尽最大能力,为凤丫头送行。”王夫人点头,转身又看到巧姐正和平儿在烧纸,心里犹如刀绞一般,再也没有勇气看下去了。这不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贾家本来就沉浸在沉闷的气氛中,现在再加上凤姐的离开,又增添了一层悲伤的氛围。尤其的王夫人,她本来就没有痊愈的身体,此时就更是雪上加霜,整个人已经是卧床不起了。

此时贾家的一应大小事务,都落到了李纨和贾兰的身上,贾政除了每日抱怨宝玉不知好歹以外,就是小心谨慎的在职场应酬着,并不管理家中的事情。贾兰虽然年纪不大,可是经历了这么的风雨过后,做事已经很成熟老练了。而且他继承了贾珠和李纨的优点,比宝玉更玲珑剔透,无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而且现在临近秋闱已经越来越近了,他除了要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准备考试上。由于这些年的寒窗苦读,贾兰并不怀疑自己的才能,可是如今宝叔叔不在家,光耀贾家门楣的重担都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必须考出好成绩来,重新振兴贾家,再现当日荣宁二公的风采。李纨看到贾兰的成长,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高兴,自己多年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自己也可以向九泉下的贾珠交代了。

于此同时齐家和陆家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他们早就和贾政订下了婚期,只等号日子一到,就可以把两位姑娘曲进门了。虽然这期间,宝玉的事情也很让他们遗憾,可是齐铭和陆勇到是在心里佩服宝玉和黛玉的勇气,更羡慕他们能纵情山水,不染世事的那份洒脱。不过,他们也并不遗憾,只要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天堂。他们只盼着吉期早到,那时候就可以和他们心中日思夜念的姑娘在一起了。一想到这些,两位公子就禁不住偷笑。

经过漫长的等待,齐公子和陆公子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吉期。这日两府都是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两支迎亲的队伍也是不约而同地向荣国府行来。

探春和惜春也在李纨的安排下,换上了大红的嫁衣。贾母和王夫人这天的精神也好了许多,毕竟这是贾府的一件大事,尤氏他们也早就过来张罗了,就连发配在外的贾珍也托人带信回来,祝福两位姑娘。看着两朵花儿似地探春和惜春,老太太的脸上早堆满了笑意,倒是把两位新人弄得红了脸。只有王夫人,此时又想起了宝玉和宝钗,想起了那个让她丢尽了颜面的婚礼,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可是今天要出嫁的是探春,虽然不是自己亲生,可毕竟是家政的女儿,她这个做太太的可不能让赵姨娘抢了先,所以心里再难过也勉强支撑着。

探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齐铭的期待踏上了红毯。而惜春却充满了犹豫和迷茫。她本打算与青灯古佛为伴,了此一生的。可是宝哥哥把陆勇带进了她的世界,唤起了她心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正是因为宝玉,她才勇敢地穿上了嫁衣,可是宝哥哥不在身边,她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那个陆公子会给自己怎样的未来呢?

可是,当披红挂彩的齐公子和陆公子出现在二人面前时,她们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眼前的新人不正是自己心中的王子吗?而他们的目光更是温柔似水,深情无限,牵手的一刹那,注定了四个人的一世情缘。

不说四人的婚礼多么隆重,和以后的恩爱幸福,再说仍在奔波的宝玉和黛玉。他们一路走,一路周济路上遇到的穷人和乞丐。遇到不平的事情,他们一定要出面讨个公道的。所以二人一路过得很充实,快乐,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官兵追来,这样的日子真是过一辈子也嫌不够。这日他们将近山东境地,路上的难民突然增加起来。

黛玉身上的钱已经散去了不少,只要能帮助那些贫苦人脱离苦海,黛玉和宝玉是不会吝惜这点银子的。可是照现在的情形,就是有座金山也很难解决眼下的问题。黛玉拉着宝玉进了一家小店,院里院外冷冷清清,一个伙计都没有。宝玉一再喊到“店家”,老板才没精打采地走了出来。嘴里还嘟囔着到:“本店已经好几天不做生意了,客官还是请到别的店里去吧。”说完就要往外哄人了。

黛玉忙说到:“店家,我们是外地人,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可是,自古以来,哪有开店的往外撵客人的道理?有什么苦处,您不妨说出来,我们再走也不迟。”

店家长叹一声说到:“难怪你们不了解情况,我们也是给逼的。若不是不得已,谁会放着生意不做呢?想必客官已经看到了,我现在连伙计都养不起了,您就是有再多的钱,我也没地方给您弄粮食去!”说到这里往外看了看,然后低声说到:“去年蝗灾,今年旱灾,已经两年颗粒无收了,老百姓早就流离失所,四散逃亡去了,就是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也已经山穷水尽了。米行已经还几个月没处进米了,官仓里有没有粮食,谁也不知道,就是有也是天价,没人能买得起的。”

黛玉听了不由吸了一口冷气问道:“地方上的官员没有上报朝廷吗,朝廷就没有下拨过救济粮款吗?”那掌柜的摇摇头说到:“公子到底年轻,这几年边关打仗,早把能征集的粮草都征集了。别说朝廷没有人肯真正的有人有百姓着想,就是有,到了这里,也早就变样了。”黛玉问到:“那你们现在想要买粮食到哪里去买呢?”

店家说到:“每天的早上,官家只买一个时辰的粮食,而且每人一次只能买二斤,价格吗,没有几家能买得起的。在这里能活一天的银子,可以在别处活半年啊!所以能走的人都走了,左右都是死,到不如离了这地方,或许还有一丝生的希望。”

宝玉点头说到:“怪不得路上会有这么多的难民,如果不是没有活路,谁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呢?年轻的到还好说,那些老者,这一离开恐怕是要埋骨他乡了。”

店家听了,也是老泪纵横,哽咽着说到:“我就是一直舍不得这个老店,才迟迟没有离开的,可是要是继续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我也支撑不下去了,也是不得不离开了。总不能这样眼睁睁地在这里等死啊。”

黛玉的心里充满了疑惑,她一定要亲自去看看那些当官的,是怎样救济这些百姓的。就算是当地的庄稼绝收,官府的救济粮款没到位,可是那些粮商总是可以从外地进些粮食的吧。怎么会弄得如此的紧张,连银子都花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