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平五年,郭太等人在白波谷起兵以来,河东的烽火就一直没熄灭过。
开始是汉廷对白波的镇压,结果地方军进剿不利,屡战屡败,北军又要防守洛阳,不能远出,结果这个责任就落在了在西凉屡立战功的董卓身上。从那时开始,河东的局面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一时是当地豪强与官府联手,镇压白波;一时是白波对某家豪强下手,官府视而不见,亦或反之;董卓的西凉军时不时的也会对豪强下手,或者对地方官威逼利诱,要求对方投效。总之,是很复杂。
等到王羽来过之后,官府和豪强的势力都被大幅削弱了,但局面依然没有明朗化,因为白波分裂成了两股。再后,就是西凉军,临汾白波和安邑白波之间的乱战了。
这两年多,河东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三国。
直到初平三年的二月二十二这一天,河东的乱势到达了顶点。
在安邑城西北十五里,禹王城旧址处,河东的三大势力尽起全军,展开了一场让很多关注河东局势的高人们完全看不懂的大战。
之所以看不懂,主要是因为对敌的两个阵营太过混乱了。
战前形势最好的应该是拥众二十万,背后有匈奴人撑腰,一直在坐山观虎斗,捡便宜的郭太;西凉军则是兵力最强的一方;被两面夹击,陷入窘境的安邑白波则是势力最大,形势最差的一方。
当然,这划分方式只是暂时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总体而言,安邑白波就像是一头体态臃肿,行动迟缓的水牛,任是力量再怎么大,也逃不过被两头恶狼分尸的命运。从理论上来讲,西凉军与郭太的战斗,应该会发生在双方瓜分了安邑白波之后才对。
然而,这场大战却是在郭太——匈奴的联合阵营,与西凉军——安邑白波阵营之间展开的。
到底是什么人或事件的影响,导致了这种诡异局面的出现,时人皆无暇关注。那种事情,大可以留到后世,让史学军或者军事学家们慢慢研究,世人最关注的,还是这场战争的胜负,以及战后对天下局势的影响。
不过,若是搞不清楚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场大战的胜负根本就无从预测,这一点,只要看看三方的战前部署就很清楚了。
郭太全师南下,除了留守闻喜的数千老弱之外,他把能拿得起武器的人全部拉上了战场。连平阳的白波谷都不要了,一共拉出来了五万余众,势在必得之心,可见一斑。
除了本部兵马之外,和他站在一起的,还有匈奴人来助战的五千骑兵。在高唐一战中损失惨重的匈奴人,能挤出这五千骑兵,已经差不多是砸锅卖铁了。不过,只要想想郭太放弃的白波谷,以及浍水以北的大片土地,匈奴人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就很清楚了。
另一边,安邑白波也是尽起全军迎战。
虽然安邑白波拥众三十万,但可战之兵却不多,最终出现在战场上的只有不到四万人。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和西凉军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西凉军的牵制。
西凉军的立场是最古怪的,李傕的五千铁骑出现在了安邑战场,与郭太敌对。但郭汜的二万步卒却始终停留在运城以南,安邑白波不得不留下了数千部队留守,以防备有可能出现的突袭。
除了运城,白波必须在其他据点也留有一定的人手,因为樊稠的三千飞熊军一直神出鬼没,即便到了大战之时,也没有传出任何消息来。
表面看来,郭太势力最强,咄咄逼人,另外两方不得不联手对敌,安邑白波对西凉军严加防备,西凉军那边何尝又不是对白波保持了很强的戒心?
郭汜不来参战,既有可能是准备偷袭白波,同样有可能只是担心两支白波在战场上握手言和,先对战后极具威胁的西凉军展开围攻。
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任何一方的立场都随时有可能改变的古怪态势,注定了这场大战的胜负,会变得扑朔迷离。
观战者的迷惑,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实际上,旁观者固然稀里糊涂,当事者何尝不是莫名其妙呢?
“他娘的,他们真的要联手?这不合理!谁能告诉我,是李傕疯了,还是老子疯了?他怎么可能不等着这边打完来捡便宜?”郭太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的西凉骑兵。
对方在安邑白波的方阵的左翼,几百步开外的地方列阵,摆的是骑兵冲击的经典阵型——锥形阵,锥锋直直的对准了自己两翼齐飞的鹤翼阵,敌对之意一览无遗。
他能理解李傕要捡便宜,他一直就是这么想的。只是和青州军打过一仗之后,他猛然惊觉,安邑白波可能要跑,就算不跑,也有可能等到青州的强援,这才改变了注意。
他的最新战略是,以泰山压顶之势,尽量快,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击败安邑白波。两军系出同源,只要击败,就可以轻易收编。收编敌军残兵的同时,以安邑白波的二十几万老弱妇孺为屏障,抵挡西凉军的进攻,这样虽无法尽收全功,但总比鸡飞蛋打的强。
当然,青州人抓了他的儿子,吊在城头上挑衅也是让他决定孤注一掷的重要原因之一。
哪曾想,李傕居然赶到战场来了,摆出了和安邑白波并肩作战的架势,这就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至少鹬蚌开打的时候,渔翁不能站在旁边吧?不然谁那么傻给你抓啊?李傕就是那个心急渔翁,杨奉那帮反骨仔就是那个傻蚌壳,现在自己这只鹤要怎么办呢?
两阵对圆,郭太却陷入了深思,迟迟没有发出进攻的命令。
可他不知道的是,李傕现在也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谋略手段可能有高下,但李傕的主意和郭太的,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郭太打算牺牲来不及收编的老弱来争取时间,李傕是想把郭太赶远一点,再来对付安邑白波。若是郭太不肯走,与安邑白波打起来,他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轻松自如的捡便宜了。
不过,这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战的双方不能展开大规模的会战。
大规模的会战将会变成决战,由于对战双方的特性,胜利的一方可以很快的吞掉另一方,西凉军只要来的稍晚,就只有拣点渣吃的命了。
他预想中,发现青州军的干涉,又怀疑西凉军可能与白波联合的迹象,郭太首先会对安邑展开试探性的攻击。因为黄巾军的组织性较差,再加上他煽风点火,战事很快会扩大开来,波及安邑白波的整个战线。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实力会互相消耗,仇恨会随着鲜血的增加累积,最后就算展开决战,失败的一方也未必会轻易屈服。
这样一来,最佳的捡便宜时机就到了。
谁想到郭太一上来就是全力以赴,大举来袭;安邑这边也没有严防死守的意思,居然把所有人马都集中起来,摆出了要决一死战的架势。
这种情况下,他能不来么?敢不来么?
到现在他也没想明白,郭太到底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一个土鳖还学人研究兵法?啊呸,去死啦!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遍数整个河东,真正对战场局势洞若观火的,也只有徐庶这个始作俑者了,这诡异局势的出现,全都是他牵的线。
“郭太的真正实力藏得很深,就算安邑这边真的被西凉军击溃,他也有把握与西凉军对抗,甚至击退对方。但西凉兵精,只要避过郭太最初的锋芒,就能取回上风。以咱们的实力,任何一方都敌不过,必须得逼得大家都没有退路,尽起全军出来打上一仗。”
杨奉和他的伙伴们都惊呆了。
徐观早就说过,徐庶要利用西凉军对抗郭太,可谁能想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真的达成了呢?李傕已经上了战场,基本上就没有退路了。就算他想临阵倒戈,也无法保证郭太不将他顺势干掉,所以,只要战端一开,他也只能站在安邑一方奋战到底了。
当然,胜负分明之后,他会怎么做,就很难说了,但至少在眼下,有了李傕的助阵,安邑白波算是有了和郭太对抗的本钱。
这种手段,用翻云覆雨来形容,似乎也有些不足啊。
“不过,接下来怎么办呢?真的跟郭太拼个你死我活吗?李傕对上的是匈奴援军,他们应该都不会拼力作战,战事如果僵持下去,恐怕有夜长梦多之嫌。”悲观主义者韩暹清醒的最快,而且当头就泼了一盆冷水,试图让徐庶和同伴们也清醒过来。
谋略再高明,也改变不了实力的对比,沉浸于谋略得逞的得意是毫无意义的。
“不!”徐庶满怀信心的笑了,扬起马鞭,遥遥虚指敌阵,笑道:“没那么复杂,这一战,今天就能分出胜负,而笑到最后的,无疑是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