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奇缘重生空间之单亲妈妈
9790300000085

第85章 品尝

回到包间席位,住持妙甚见到肖思思,很是高兴的继续介绍着自家的斋菜。

南普陀素菜不仅用料,而且连造型、菜名、汤汁和“荤”字都互不沾边,真正是素菜素做,素菜素名。

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皿,即:色彩悦目,味道可口,香气扑鼻,造型生动,神韵高雅,器皿协调,还讲究菜名的诗情画意。

听听这些菜名:“彩花迎宾”、“南海金莲”“半月沉江”、“香泥藏珍”“五老如意”“凤叶莲台”“双珍献瑞”“佛国袈沙”“雪映银浪”等等、等等,

每一道菜有一个主题,真可谓神韵高雅。

就说“彩花迎宾”这道菜,它是冷在盘,由红、黄、绿、百、赤五色蔬菜炸料,簇拥着“萝卜酸”的小篮,在恭迎佳宾。

绚丽的色彩,热烈的情调,生动的造型,透剔玲珑,胜似彩塑玉雕,令人爱不释手,不忍下筷。

又比如“白果香卤”这道菜。

金黄的银杏,碧绿的蔬菜,鲜红的番茄汁,黛黑的香菇丝,洁白的冬笋片,简直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图案,一座出神入化的盆景。

肖思思很想知道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菜肴,都是用哪些原料做成的呢?其实思思是为了自家的私家菜偷师来着。

现代人讲究的多,多学点总是没坏处的。

妙甚解释最多的,也是肖思思最欣赏的,就是这些招牌斋菜:

“南海金莲”这道菜在素菜中最费功,要从豆腐捏泥、再放到勺里灌溶料到最后成型,前前后后需七、八道工序,比较费工夫。

千层百叶”是用腐皮卷花生酱、香菇、胡萝卜,然后下去炸,炸好后是一层一层的象千层百叶。

“凤叶莲台”这是一道造形菜肴,主料是豆干皮,卷一半发菜,一半胡萝卜,卷完后再切片,堆砌,汤盘边再排熟青菜叶为荷叶,形如出水“荷花”。

“双珍献瑞”这道汤是用鸡腿菇和牛肝菌再加其它中药长时间的煲,所以叫“双珍献瑞”。

“佛国袈沙”主要原材料是竹荪,竹荪是长长的一条,里面是空的,泡完后,两边扎起来,经过下锅煮后,,就象穿上袈沙一样,所以命名“佛国袈沙”。

“五谷丰登”这道菜也是用豆腐做的,在造型上做得象老玉米一样,再用玉米粒一粒一粒堆砌起来,这道菜是比较形象,所以叫“五谷丰登”。

“珠圆玉润”是用荔枝肉,去核,里面放素的溶料,然后再沾饼干沫及其他原料,下锅炸,出锅后,再做成荔枝形状,所以叫“珠圆玉润”。

1962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到南普陀品尝完素菜后,把我们原来一个叫作“当归面筋汤”,取名为“半月沉江”。

当年大诗人、大学者郭沫若先生到南普陀品尝素菜,当端上“当归面筋汤”时,郭老先生看到这道菜一半是白色面筋,一半是黑色香菇,犹如半轮明月沉在江底,当即把这道菜正名为“半月沉江”。

他还把菜单上的菜名略加排列,编成有韵律的诗句:“千层腐皮红醋面筋,南普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长生果,酸卤菠萝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乐乎!”。

用完午餐后,郭沫若先生应邀挥毫提诗:

“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感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郭老先生把“半月沉江”和“五老如意”这两道菜的菜名都隐含入诗。

自从郭老写出这一佳句后,“半月沉江”这道菜从此盛名远扬。

1980年,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子昂在品尝了“千层腐皮”后,将其命名为:“千层百叶”。

198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品尝了“香菇冬粉”这道菜后将其命名为“丝雨菰云”。此外,其他的一些菜名也大多是当地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命名的。这些命名都既形象又贴切,充满着文化气息。

肖思思将在座的各位一一满上圣水一杯。

众人早就饥肠辘辘,忍住肚子饿,又不好打扰住持大师的热情的介绍。

终于开动了。呵呵。

一时之间,风卷残云。

----------------------------------------------------------------------------------

附:敬香仪式:

一、点香

点香时火头可上下摆灭,不可用口吹香火熄,以免不敬。

二、敬香

上香以一支为宜。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香头平对佛菩萨圣像。(人多时,可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

三、插香

左手插香,心中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并观想佛菩萨显现吾人面前,接受香供养。

四、拜佛

将香插好之后,至殿堂礼佛三拜。每一礼拜时口念:“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佛法僧)”

五、发愿

跪地合掌,虔诚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说三遍)发愿毕,可与佛前自述个人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