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奇缘长生仙箓
9797700000294

第294章 第六十二

方才拿着犀角下楼来的那姑娘过来拉她,“姑娘可不要把身子再探出去了,你看,外头的妖魔都蠢蠢欲动,开始挑过几日后要吃的对象了。”

司马鹿鸣道,“他们为什么不进来?”大门开着的,有两只魔红着眼站在门外垂涎三尺的看着他和姜曲。

小妖丙指着门口屋檐上的灯笼道,“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帝都归灯阑魔王管的,挂了灯的都是供奉了他得了庇护的,他们自然不敢进来。”

长生想着又是给保护费的么。

姜曲道,“从外头来了这么多妖魔,你们说的那位魔王不怕生乱么。”

小妖丁道,“妖魔都是很简单的,不会为了金钱权势名利女人各种各样的欲望动摇,谁强大我们就服从谁。白鸾上回来闹事,还不是见了灯阑魔王就夹尾巴逃了。”

长生心里道换言之就是这位什么魔王的很厉害了,外面的那些妖魔也不敢招惹他。

老太太道,“我家原来住在城南,住了几十年了一直好好的,三个月前突然多了很多蜈蚣,在附近钻来钻去的把我房子都塌了,只能暂时先搬去跟大女儿住了。不过最近也不安生,她那原先也清净,这几日也是很多人进进出出说要挖尸体。”

司马鹿鸣问,“老妇人家是在前边原先住着戏班子的院子?”

“是啊,那日你们来时我们还打了照面共着一张桌子听的戏。”

长生想她怎么没印象,那日那桌不是就坐了他们和孙三么,老太太道,“他们死得太惨无法安生,所以每个月总要出来唱一次,我倒是占了便宜的,搬到那里后便一直听着他们的戏来打发日子。彼此做了邻居,我也想帮帮他们,但不知怎么帮才好。生前想不开死后还是想不开,这心病只能是自己治。”

姜曲问,“老太太的女儿一只住在那,可有看到杀害那几十条性命的凶手。”

“看到了,她还指给我看是谁。”

长生急急追问,“是谁?”知道了凶手他们就可以直接报官,将凶手绳之于法。

老太太道,“年纪越大越能体会生死有命,凡人的命数一早就定下的,他们不愿走一直等一直等,终于等到你们把这冤屈曝光,但曝光了又如何,只怕还是要含冤莫白的。”

长生觉得那词用的不对,“应该是真相大白才对。”

刻骨亲自端了一碗汤给老人家送去,老太太喝了一口,很喜欢那味道,“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喝几次,活到我这岁数也算是回本了。但露沾的孩子还年轻要是自毁前程那实在是可惜的。”

刻骨道,“要不是老夫人让我看顾他,他隔三差五就醉死在我这我早就把他扔出店外让妖怪吃得尸骨无存了,他要是不懂自爱,死了也是他命数。”

“不能全怪他,没爹没娘的孩子没少受欺负。换做是谁都不可能没有怨没有恨的。他依旧是挂念露沾的,只是当局者迷还不如我这个耳聋眼盲的老太婆看得清而已。”老太太拄着拐杖要站起来,长生过来搀扶她,老太太拍拍长生的手笑道,“那日见了你们就觉得你们一定能帮上他们母子。我搬家时经过衙门,差点就要被人踩死,好在槎浩阻止,才保全了这条贱命,只是没想到这缘分又延续到了露沾那。我是不想看槎浩他自断了前程,才让刻骨请了你们来,孩子,帮帮槎浩吧。”

姜曲想到难怪今日才初次见面,刻骨却要留他们下来,原来是受人所托忠人之事,“我们早上才见了陈槎浩,聊得不是很愉快,怕他已经把我们列入老死不相往来的名单里了。”

“需要有人把他拉回正途。”老太太叹气道,“他去买了砒霜了,想报仇把那人杀了。他计划了很久,只是露沾的死刺激到了他,让他把计划提前了。”

“杀谁?”司马鹿鸣问。

“露沾写状纸时没把凶徒的名字写进去么?”

那状纸可是姜曲改过的,还刻意在凶徒名字的前面加了穷凶极恶毫无人性这个两个词,“写了,叫……”姜曲突然想起来,他叫七姐帮他调查陈槎浩时,七姐有告诉他陈槎浩现在谁底下谋差事,他诧异道,“是府尹。”

老太太点头,“抛弃了露沾的那个厨子,卷走了她的盘缠首饰,又将露沾卖进青楼里。他得了一大笔银子,就回家乡捐了一个官做。这个人心术不正,却是让他平步青云一路的升官发财,后来还娶了一位官家小姐,从此更是官运亨通,短短几年就做到了帝都的府尹。”

姜曲猜想道,“陈槎浩是故意到他手下办差的,那府尹小时候见过他,隔了这么多年已经认不出人了,他就故意接近他想得他信任伺机杀了仇人?”

“姜公子猜的也算是八九不离十了。那人自知自己做了很多坏事怕人来寻仇,请了许多护院日夜都守着。不是那么好下手,槎浩便花了好几年来经营他对他的信任。帮他做了些见不得光的事。”

长生听到这已经不知道该说可敬还是该说可悲了。

听得出老太太很是同情陈槎浩,一直在提他的迫不得已和苦楚,“槎浩起初只是想见见自己的娘亲,却得知那猪狗不如的东西娶的是别人,便猜到露沾是被抛弃了起了报仇的念头。而露沾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来帝都,戏班的花旦台柱子怎么能不惹人注目,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母子两曾经靠得那么近,始终见不上一面,天意。”

长生不解,“府尹杀的为什么还愿意调查。”

姜曲道,“这就叫做贼喊捉贼。”官府是受理了案子,但他可以怠慢拖延。见闻新鲜二字很重要,如今人人的目光聚焦在鸡毛盗身上,新的谈资盖过了旧的,人是喜新厌旧对所见所闻也是如此。再过一年半载就未必会再有人提起了,这案子也就等于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