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983700000046

第46章 让钱不断增值的法则——投资领域里的博弈 (2)

第十八章让钱不断增值的法则——投资领域里的博弈 (2)

实际上,彩票中奖的概率远比掷硬币,连续出现10个正面的“可能性”小得多。如果你有充裕的空闲时间,不妨试试,拿一块硬币,看你用多长时间能幸运地掷出自始至终的连续10个正面。实际上,每次抛掷时,你都“幸运”地得到正面的可能性是1/2,连续10次下来都是正面的概率是10个1/2相乘的积,也就是(1/2)10=1/1024。想想吧,千分之一的概率让你碰上了,难道不需要有上千次的辛勤抛掷做后盾?赌博就是赌概率,概率的法则支配所发生的一切。以概率的观点,就不会对赌博里的输输赢赢感兴趣,因为无论每一次下注是输是赢,都是随机事件,背后靠的虽然是你个人的运气。但作为一个赌客整体,概率却站在赌场一边。赌场靠一个大的赌客群,从中抽头赚钱。而赌客,如果不停地赌下去,构成了一个大的赌博行为的基数,每一次随机得到的输赢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赌场电脑背后设计好的赔率面前,赌客每次下注,都没有意义了。

概率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事件的独立性概念。很多情况下,人们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大量的未中奖人群而去买彩票或参与到累计回报的游戏,殊不知,每个人的“运气”都独立于他人的“运气”,并不因为前人没有中奖你就多了中奖的机会。

设想一下,前面10个人抛硬币,没有一个人抛出了正面,现在轮到了你,难道你抛出正面的可能性就大于其余的人?抛硬币出现正反的决定性因素是硬币的质地和你的手劲,每个人抛的那一次,都“独立”于其余的人。拉斯维加斯的很多赌场,老虎机上都顶着跑车,下面写着告示,告诉赌客已经有多少人玩了游戏,车还没有送出,只要连得三个大奖,就能赢得跑车云云。但得大奖的规则并无变化,每人是否幸运,和前面的“铺路石”毫无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赌博和投资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这两者收益都是不确定的;其次,同样的投资工具,比如期货,你可以按照投资的方式来做,也可以按照赌博的方式来做———不做任何分析,孤注一掷;同样的赌博工具,比如赌马,你可以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去碰运气,也可以像投资高科技产业那样去投资———基于细致的分析,按恰当的比例下注。

但是赌博和投资也有显然不同的地方:投资要求期望收益一定大于0,而赌博不要求,比如买彩票、赌马、赌大小……的期望收益就小于0;支撑投资的是关于未来收益的分析和预测,而支撑赌博的是侥幸获胜心理;投资要求回避风险,而赌博是找风险;一种投资工具可能使每个投资者获益,而赌博工具不可能。

投资也是一种博弈———对手是“市场先生”。但是,评价投资和评价通常的博弈比如下围棋是不同的。下围棋赢对手一目空和赢一百目空结果是相同的,而投资赚钱是越多越好。由于评价标准不同,策略也不同。

对于赌大小或赌红黑那样的赌博,很多人推荐这样一种策略:首先下一块钱(或1%),如果输了,赌注加倍;如果赢了,从头开始再下一块钱。理由是只要有一次赢了,你就可以扳回前面的全部损失,反过来成为赢家———赢一元;有人还认为它是一种不错的期货投资策略。实际上,这是一种糟透了的策略。因为这样做虽然胜率很高,但是赢时赢得少,输时输得多———可能倾家荡产,期望收益为0不变,而风险无限大。不过,这种策略对于下围棋等博弈倒是很合适,因为下围棋重要的是输赢,而不在于输赢多少目。

许多赌博方式都有庄家占先的特例。比如掷3只骰子赌大小,只要庄家掷出三个“1”或三个一样,则不管下注者掷出什么,庄家通吃,这使得庄家的期望收益大于0,而下注者的期望收益小于0。从统计的角度看,赌得越久,庄家胜率越大。

因而,赌场老板赢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参赌者没有足够的耐心,或赌注下得太高,使得赌友很容易输光自己的资金,失去扳本的机会;而赌场老板的“战斗寿命”则要长得多,因为资金实力更雄厚,也因为面对不同的赌友老板分散了投资,因而不容易输光。

有部美国电影叫《赌场风云》,其中讲到,如果谁赢了大钱,老板就会想方设法缠住他再赌,使用的办法小到让妓女去挽留,大到让飞机晚点。没有耐心的赢家往往很快会变为输家。

上面讲的还是比较规范的赌场,有的赌场在赌具上搞鬼(出老千),或者使用暴力挽回损失,那么赌徒就更没有赢钱的希望。想通过赌博赚钱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人并不是都是可以理性地去进行决策。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人们的视角不同,其决策与判断是存在“偏差”的。因为,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不是取决于结果本身而是结果与设想的差距。也就是说,人们在决策时,总是会以自己的视角或参考标准来衡量,以此来决定决策的取舍。

一个赌徒去赌场赌,随身带了3000美元,赌客赢了100元,这时要求他离开赌场可能没什么。但如果是输了100元,这时同样要求他离开可能就很难,虽然赢100元时身上的现金为3100,输100元时身上的现金为2900,3100和2900相差6.9%,但这两种情况下给赌客的感觉和3100、2900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和它们与本金3000之差100、-100,也即赢100还是输100有关,即人们对财富的变化十分敏感。

而且一旦超过某个“参照点”,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和赢利,人们的感受是相当不相同的。在这个“参照点”附近,一定数量的损失所引起的价值损害(负效用)要大于同样数量的赢利所带来的价值满足。简单地说,就是输了10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要比赢了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

当然,由于人的冒险本性和总希望有意外惊喜的本性,使得赌博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如果把赌博作为一种事业,嗜赌成瘾、贪婪、侥幸,带着一夜暴发的贪心会导致赌博过度,那就不是小赌怡情了,而是从娱乐变成痛苦。因为,“贪”字是由“今”和“贝”两个字构成,“今”是现在的意思,“贝”是金钱的意思,指的是急功近利。“婪”字是由“林”与“女”两个字构成,指的是女人如林,欲海无边。

赌博的心态在投资中经常出现,有时侯可能人们觉得投资本身就是赌博呀,有的人投资就能赚钱,有的人投资就是赔钱,那就是运气的因素,其实不然,除了运气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理智的分析能力,很多人投资赔钱就是因为被赚钱的欲望冲昏头脑,失去理智造成的。

证券市场的随机游走理论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在证券投资领域中非常流行,说的是,那些殚精竭虑的经济学家们通过严密的数据计算精心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与一群蒙住双眼的大猩猩在股票报价表上用飞镖胡乱投射所选中的股票在投资收益率上几乎差不多。这也就是说股价波动是无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走向的。这就是著名的“随机游走”理论。

在随机游走理论中,股价有一个均值P0,未来股价的Pn=Pεn(ε,音念乙朴休)。εn为随机干扰变量,并且其均值为0。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股价的变化就像一个“醉汉”在路上横行。在每一个时刻,他既可能往左走一步,也可能向右走一步。尽管这个股价这个“醉汉”总围绕着均值上下徘徊,但时间越长,他离均值就可能越远。如果证券价格是服从随机游走理论的,那么这个金融市场就是有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金融工具都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各种信息。也就是说,各种证券都能被准确地定价,任何人与机构都不可能预测证券未来的价格。这样,就不存在入市的最佳时机,也不存在选择股票,更不存在金融分析。那种追求赌博带来刺激与兴奋的人与小心翼翼地分析并选择金融资产的理性的投资者们也没有了任何区别。然而,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中,几家欢乐几家愁,总有人大发其财,更有人倾家荡产,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都是命运,巴菲特、索罗斯就是反例。看来金融市场并不完全满足随机游走的有效市场假设。

在金融市场的炒作中,对预期收益率、预期利率以及一切有关的信息的估计,往往有超常规的放大效应,这使得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价格不仅变换频繁,而且往往带有惊人的震荡幅度。比如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从1995年的5117.1点,到1998年年中突破9000点,只不过两年半的时间,竟然上升了75%。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的股票指数都有一天跌破10%的记录。

这种现象,亚洲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索罗斯在其所著的《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中是这样描述的:“我把历史解释成一个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带有偏见的决策与一个超出他们理解力的现实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能够自我加强或自我矫正。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而不受到现实世界极限的制约,但它却可以持续足够久远,以至于给现实世界带来重大的变化。当它不能朝着原有的方向发展下去时,就会进入一个相反方向的自我加强过程。”

在现实中,金融市场往往具有一种放大机制。因为过去的价格增长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与期望,这些投资者又进一步地哄抬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造成一种过激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之后,总会有一种自然倾向,采取行动来求得更大的成功,并不断继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的价格上涨导致了更高的价格上涨,因为通过投资者需求的增加,最初价格上涨的结果又反馈到更高的价格中去。第二轮的价格上涨又反馈到第三轮中,接着反馈到第四轮,依此类推。最初的价格上涨的诱发因素被放大很多倍。一旦需求在某个时刻达到顶点后,整个泡沫瞬时崩溃。这就是在上一节中的泡沫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