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与生活全集
983700000056

第56章 历史的博弈现象解读——历史中的博弈 (2)

第二十一章历史的博弈现象解读——历史中的博弈 (2)

楚国围宋使晋国出9币有名,但一则晋文公在流亡时到楚国,受到了楚成王的很好接待,曾经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再则鉴于楚国力量强大,晋国仍不愿主动与楚国交锋。晋文公采取一系列迂回战术,一退再退,表面上是报答楚成王的恩惠,实际上是诱敌深入,逼迫楚国主动出击。

最后,楚国终于按捺不住,在城濮与晋军展开了决战,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城濮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大大挫败了楚国的锐气,此后,楚的盟国纷纷背楚而投向晋国。同年五月。晋文公又请周襄王到践土(今河南荥阳)大会诸侯,襄王立晋侯为晋伯,可以王命讨伐诸侯。自此,晋国确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的成功使秦穆公沾沾自喜,以为在这位女婿上的投资是投对了,因此,在晋国的一系列争霸战争中是真心实意支持晋国的,但{秦穆公的真正目的不是让晋国独霸中原,而是要让自己的女婿替自己扫除争霸中原的障碍。

他以为,在晋成功的基础上,晋国会心悦诚服地把秦国推向霸主的地位。但他在这场博弈中却少算了一个事实——秦晋都是大国,而且疆域相连,都有独霸中原的野心,对于这场争霸的博弈,秦晋都有让与不让的两种选择:两国互让,所得利益均为零,只有让他国得利;晋不让步秦让步,晋得益,秦受损;晋让步秦不让步,晋受损,秦受益;秦晋都不让步,双方利益均受损。在晋文公时期,秦晋可以说处于秦让步,晋受益,使晋强大。

晋文公执政虽仅有八年。使晋国由普通的诸侯国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并开创了晋国的霸业,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为晋国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晋国应该作出让步,让秦国称霸中原。但已经独霸中原的晋却没有作出让步,在晋文公死去的当年即公元前628年就爆发了秦晋崤之战,晋成为阻挡秦向中原发展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此后,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邺之战,公元前589年的晋齐鞍之战,公元前578年晋秦麻隧之战,公元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等,几十年的战争使晋国的实力受到极大重创,霸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但公元前573年。孙周在新田继位,是为晋悼公。悼公针对晋国出现的危机,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振了晋国的霸业。直到公元前546年,晋楚等十四国盟于宋两门之外,楚国争盟,晋让楚先,从此结束了晋国独霸的时代,形成了晋楚共霸的局面。

公元前482年,晋吴会于黄池,吴王列兵劫盟,晋国只好退让,标志着晋国霸业的正式结束。

晋国的强大,使秦国在一百四十年里无法向东方发展,秦穆公在自己女婿上的投资失败,应该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个最大的失误,如果他找一个不与自己山水相连的二流的中等小国进行投资,或许就会得。

“背信弃义”的楚齐之争

自古有“兵不厌诈”之说,两军对垒,胜者为王,至于道德、原则全都不该考虑,如果出于善意的目的而把敌人放过,或者出于承诺和仗义的考虑而让自己处于被动,那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因为一切的道德因素在博弈中是不能考虑的,博弈的局中只能考虑自己的利益,即使“背信弃义”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的策略,也是可取的。战国时期,齐国把楚国太子扣在本国做人质,楚怀王驾崩,太子向齐王告辞准备回楚国,齐王不答应,说:“给我楚国东边五百里土地,你就可以回去,不给,你就别想去。

太子说:“我有太傅,请让我去问问他。”太傅慎子说:东边的土地给齐,是为了你回国继位,如果为了爱地不去为父亲送终,不义,臣认为可以答应献地。

太子去见齐王说:“按着您的要求,我敬献五百里地。”于是齐王同意楚太子归去。太子归楚后,即位为王。齐国派兵车五日来楚索取土地。

楚王问慎子说:“齐使者来取土地,怎么办呢?”慎子说:王您明日上朝时,让大家都献计。”第二天,楚国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返回故里执掌国家大权,是因为许给了齐国五百里土地。如今齐来取,怎么办呢?”

子良说:“您不能不给呀,您是金口玉言,已经答应给别人地拉,万乘之强的齐国,如果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也难以缔约于诸侯。我看,先给他地而后再向他进攻,给地是信,进攻也有理由,所以,还是先把地给他。”

子良退出,昭常入见楚王,王问:“齐使来取东边的五百里怎么办呢?”

昭常答:“不能给!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大才能称为万乘,现在我国去掉东边疆土五百里,等于割掉我国的一半了。这样就只不过有万乘的称号,而千乘之用都没有了,不行,臣认为不能给他。我请求镇守东边的土地。”

昭常退出。景鲤入见齐王,王问:“齐使者来取东地五百里,你看怎么办呢?”

景鲤说:“不能给他们。不过,楚也难以独自守住它。大王身为至尊,金口玉言,答应将地给万乘之强齐,如果不给,天下人会说不义。可是楚又无力独守,臣请求西去求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楚王把三位大夫的主张都讲给慎子听,说:“子良对我说,不能不献东地,可以先献,后以武力夺回。昭常说,不能献地于齐,他请求镇守东地。景鲤说,不能给齐地,但楚无力自守,应求救于秦。你看我用谁的办法呢?”

慎子答:“大王都可以采用。”

楚王不高兴地说:“你真是奇怪,都可以采用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我并不开玩笑,而是从他们的说法受到启发。你等我说完,就会知道此三计并行是可以的。大王您可以让子良带车三十乘向齐献地五百里。第二天,派昭常去东地镇守,第三日,再派景鲤带五十乘战车去向秦求救。”

楚王按着他的三计并行之策,派子良到了齐国去献地,暗中吩咐昭常坚守东地。

齐王高高兴兴地派人去接受东地,昭常站在城墙上对来者说:“我奉命镇守东地,同东地共死生,我这五尺男儿,年龄六十,以及三十多万的楚国士卒,虽然武器装备不好,但愿为守东地而献身。”

使者回报齐王,齐王对子良说:“大夫您亲自来献地,可是昭常又镇守在东地不走,这是怎么回事?”

子良按照楚王教给他的话回答说:“臣亲身受楚君的命令,昭常是假传王命的,请大王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吧!”

于是齐王大举兴兵去讨伐昭常,可是还没有到楚国的疆界,秦国的五十万兵就到了齐的边界。结果齐国只好退出,不在取地。齐王吃了个哑巴亏,有苦难言。虽然楚国不讲信义,但却赢得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也是符合博弈规则的,楚国的做法依然是无可厚非的。

赵高弄权的博弈之道

对想谋求长久利益或者稳固地位的人而言,出于长远的考虑而进行筹划,就要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策略,而且每个阶段所要面对的境遇都不尽相同。如果要完成一件大事,对这件事的每个步骤,也要有不同的安排;如果是为了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利益作出考虑,也在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在这方面,秦朝的大奸臣赵高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公元前二一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据说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七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他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成阳治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大印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丞相李斯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与胡亥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为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是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谋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时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权势的欲求,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让他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扶苏和将军蒙恬带兵数十万屯边已十多年了,军事上没有丝毫的进展,而死亡的士兵很多。扶苏没有立尺之功,反而多次上书对我进行诽谤,心存怨恨。作为人子;你实属不孝之至,赐剑令自杀。将军蒙恬,长期与扶苏共事,却不能帮助扶苏,反而参与他的阴谋活动,作为人臣不知尽忠,亦赐死。”他们将诏书密封,盖上皇帝的玉玺,派胡亥的亲信为使者,将信送给扶苏。

使者到达上郡,宣读秦始皇的诏书,扶苏大哭不止,回到内屋就拔剑自杀。蒙恬对使者的诏书表示怀疑,不肯自杀,使者就命法吏把他关押到阳周去。

当时是七月大热天,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就发出臭味来。李斯和赵高让人用车载一石鲍鱼,使人以为是鱼发出的味道。当车驾在由九原沿直道驶返咸阳的路上,传来扶苏自杀的消息,胡亥、赵高和李斯非常高兴,他们知道夺嗣已经成功,遂快马加鞭回到咸阳。一进咸阳城,立即宣布始皇帝的死讯,并公开举丧。胡亥遂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史称秦二世。他任命赵高为郎中令,常在宫中侍奉。

赵高自然成了二世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决策人物,他被封为郎中令,名为全面担负宫廷的警卫之职,实际上常居宫中参与军国大政的决策,实权远远超过了郎中令的职责。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满足赵高的权力欲。为了窃取更高的权位,进而操纵朝政,他又毫不停歇地四处经营,接二连三地策划了一幕一幕令人震惊的宫廷闹剧。

后来,赵高在望夷宫中诛杀了胡亥,因为害怕群臣杀他,才虚情假意立胡亥之子子婴为秦王。子婴早从惊心动魄的政变中看透了赵高的阴狠杀机,已在一旁策划对策了。最终,他与宦官韩手杀了赵高。事后,子婴登上秦王的宝座,当众宣布了赵高的罪状,诛灭赵氏三族。赵高一手导演的秦宫政变终于以败亡而告结束。

从寒微起步的赵高,靠耍阴谋发迹起来,可是,堪称耍阴谋高手的赵高,死到临头时也没有想到,他自己最后竟也死于一场有预谋的屠杀之中。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