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983800000038

第38章 好猜疑的人:这个世界上,只相信怀疑 (4)

凡事如果拿到桌面上,公开地、坦率地说清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回避的态度、忍气吞声的做法,只会使真相笼罩在一层迷雾中,加深上级对你的误解,加大双方的隔阂。所以应当敢于正视面临的困境,努力想办法摆脱被动局面。

3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确切无疑地知道了领导已经在猜疑你,你可以在领导没找你之前先找他,把一切实情坦然相告,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另外,为了制止献谗者继续造谣生事,应当凛然正色地找到这位当事人,以暗示的口气给其以必要的警告。

既要让领导认清事实,澄清自己的冤屈,也要使好猜疑的领导身边少一些进谗言之人。这些都归结于面对别人猜疑的态度:主动出击。

三思后行释猜疑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捡出一束书信,都是曹操手下的人写给袁绍的投降书。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严肃追查此事,凡写了黑信的人,统统抓起来杀掉。曹操不同意这样做,并下令将这些密信付之一炬。曹操为了团结安定军心,没有弑杀叛变者,而是以大局为重,消除部下余虑,很好地化解了猜疑。古往今来,有不少例子都告诉我们在猜疑面前,除了主动的态度外,更要三思而行。

吕后采取萧何的谋略,杀死了韩信。汉高祖听到这个消息后,从前线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俸禄,还命令五百士卒和一名都尉做他的护卫。在朝的官员都向萧何表示祝贺,只有陈平表示忧虑,说:“大祸恐怕从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面作战,您在朝内守卫国家,您没有任何像前线那样的危险,而皇上却要加您俸禄和护卫,这不是宠爱您。如今,淮阴侯刚反,恐怕皇上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希望您能辞让封赏而不受,把所有的家财都拿去帮助军队。”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话,高祖刘邦十分喜悦。

西汉时,大将军卫青出兵去定襄作战。苏建、赵信和三千多骑兵与敌军单于的部队遭遇。苦战一整天,军士差不多都阵亡了。赵信投降了单于,苏建一个人逃回来找到卫青。

这时,任议郎职务的周霸对卫青说:“大将军从出征到现在,从未斩过副将。像苏建这样弃军而逃的人,应该被斩首。这样,可以振奋您的军威。”军中有个长史说:“不能这样做,苏建仅以几千人的兵力,和几万胡兵奋战了一整天,士兵没有投降,全部战死。如今,他死里逃生,反而遭斩,这是告诉将士以后战败谁也不要回来。我以为,不应该杀他呀!”卫青说:“我卫青以诚心诚意来对待他,让他待罪在部队,我不怕他损我的军威。而周霸让我杀掉苏建来振奋军威,这很不符合我的心意。即使是部将得罪该斩,以我的职位也不敢自己说了算,毕竟是在国门之外杀人呐!等回师把他交给皇上自己处理吧!这样,可以教育臣子不要专权独断,不也很好吗?”于是,把苏建囚禁了送到京城,天子果然赦免了他的罪。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卫青把处置副将一事交给武帝处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后决定的。卫青执掌重兵,一旦过于独立行事,必将引起武帝的怀疑。因此为避开皇上的猜忌,卫青没有冲动行事。

猜疑过度的人,他们的理由多是需要时间来提供佐证,他们无不认真捕捉战机,对目标的行动每一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不谨慎行事,只能是给他们口实,印证猜疑,长此以往,疑者更疑。敏感的神经,尖锐的眼光……防他们不可不慎重行事。

利用狐疑化危局

多疑者相遇,纠合在一起,难成大事。如果对手或敌人是一群多疑者的集合,何不利用他们的相互不信任,为自己赢得胜利呢?

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共同的敌人会结成联盟,但联盟并非很牢固,甚至是脆弱的。通过同盟势力来打击政敌,这是政治斗争中常有的现象。面对政敌的同盟,利用对手的互不信任,制造混乱。这样,既可削弱对手的力量,又可扩大自己的同盟,同时还有可能形成各个击破的态势。竞争者能得到盟友的相助,这是竞争者比较满意的结果;竞争者能得到盟友相助,并能造成对手同盟之间的相互残杀,这是竞争者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楚汉战争时,项羽与刘邦之间争斗不息。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战争初期以西楚霸王的名义号令诸侯,兵多将广,更兼善战,处于优势地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虽勇不及项羽,地不如楚多,但他能采纳部下建议,分化项羽同盟,故常能败而复振,逐渐化劣势为优势。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东征田齐之时,率兵五十六万伐楚,一举攻克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项羽得知,亲率精兵三万回援,连续作战,收复彭城,驱赶汉军,竟连连斩获汉军二十万。刘邦慌忙逃窜,在途中竟将子女推下战车,老父也被项羽俘虏。刘邦逃至荥阳,所幸靠萧何等征发关中老弱全数赶来,方才稳住阵脚。

刘邦一面用陈平的离间计来离间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增,一面听从张良的计谋,趁项羽同盟九江王英布、魏相国彭越与项羽“有隙”之时,利诱彭越,使他在楚后方绝楚粮道;派使者随何前去九江游说英布。英布此时与项羽虽有矛盾,但畏惧项羽强横,还不敢与项羽为敌。随何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英布心动,但英布仍然狐疑不定。于是,随何借楚使者前来九江催英布发兵之时,公开英布与汉有谋的事实,迫使英布最终下定反楚的决心。这样,项羽分兵去攻打英布,减轻刘邦的压力;英布兵败来投刘邦,也只能死心塌地助汉攻楚。刘邦不断地削弱项羽的同盟,扩大自己的同盟,这是成功地应用借刀杀人之计的扰其同盟,借对手狐疑而削弱对方的手法。

合作伙伴结得统一战线,齐心协力才能打败对手。然而合作伙伴中的多疑者会使统一战线未战先垮,眼看着胜利唾手可得,一回头让人给摧毁了。

灰兔正是利用了这点,巧妙摆脱危局。

灰兔在山坡上玩,发现狼、豺、狐狸鬼鬼祟祟地向自己走来,急忙钻到自己的洞穴中避难。灰兔的洞一共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出口,为的是在情况危急时能从安全的洞口撤退。今天,狼、豺、狐狸联合起来对付灰兔,它们各自把守—个出口,把灰兔围困在洞穴中。

狼用他那沙哑的嗓子,对着洞中喊道: “灰兔你听着,三个出口我们都把守着,你逃不了啦,还是自己走出来吧。不然我们就要用烟熏了,还要把水灌进去!”

灰兔想,这样一直困在洞里也不是个办法,如果它们真的用烟熏、用水灌,情况就更加不妙。忽然,灰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它来到狐狸把守的洞口,对着洞外拼命地尖叫,就像被抓住后发出的绝望惨叫声。

狼和豺听到灰兔的尖叫声,以为是灰兔被狐狸抓住了。它们担心狐狸抓到灰兔后独自享用,不约而同地飞奔到狐狸那里,想向狐狸要回属于自己的一份。聚到一起后,狼、豺、狐狸忽然意识到灰兔可能是用的声东击西之计时,急忙又回到各自把守的洞口继续把守。它们哪里知道,灰兔趁刚才狼到狐狸那里去的时候,早已飞奔出来,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灰兔把自己脱险的经过告诉了刺猬,刺猬说:“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妙计来的呢?”灰兔说:“因为我知道,狼、豺、狐狸虽然结伙前来对付我,但它们都互不信任,各怀鬼胎,我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破多疑者的围堵,当如灰兔,方可不失败。

大智若愚应对试探

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苏轼曾说过:“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人给人是这样的印象,即:常常笑容满面,宽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不显芒,有时甚至显得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但聪明人需要切记: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所以“若愚”只是一种表象,只是—种策略,而不是真正的愚笨。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而凡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总是显得有点愚钝。他们装愚扮傻旨在用一个面具盖住自己,消除别人的猜疑,以求自保。

东汉的刘睦就善于此道,他是东汉明帝的侄子,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广结天下有识之士,民间口碑甚佳。一次,身为北海敬王的刘睦派一名官员去洛阳朝贺。临行前,刘睦问前去朝贺的官员说:“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这位官员回答说:“你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得百姓爱戴。臣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禀告,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不解地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刘睦说:“你所说的是我以前的情况。我现在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见了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天除了在王宫与嫔妃饮酒作乐,就是外出狩猎游玩,对正业毫不在意。”

刘睦为什么要说这一番假装糊涂的话呢?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些志向、或者广交朋友的,都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睦为明哲保身,不得不装糊涂,掩盖真相。

洪武年间的郭德成也精于伪装,保护自己。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郭德成之所以这样做,有他的理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不是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郭德成的解释不无道理,客观地说,是明智的选择。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带猜忌式的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大智若愚又有所不同,他不只是装傻,更是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大智若愚是待人处世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通通,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

正如诗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

“难得糊涂”是做人的一大境界,也是成大事的一个法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糊涂并不是字面上的简单意思,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应对多疑者的一着妙棋,是聪明人的假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