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萍长得很迷人,特别是那份天真、纯洁的面孔带有些许的忧郁,给人以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熊文对她一见钟情,经过打听,得知她是同学的邻居。聚会结束后,熊文勇敢地站了出来,约秋萍去一家咖啡吧聊天。
没想到秋萍竟然答应了。也许她对我也有好感吧,熊文这样想,开着奔驰,载着秋萍去了一家咖啡吧。当熊文带着秋萍走进去时,他明显地注意到秋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熊文感到很满足。那一晚,他们聊得很开心,就这样,他们相爱了。
秋萍的家境一般,属于普通的工薪家庭,但她由于容貌出众,结识了不少有钱人,也有不少人追求。而秋萍本身也是一个虚荣心比较强的人,她知道自己的优势,所以决定一定要嫁个大款。熊文是她的第四个男友,她的男友,也是一个比一个有钱。
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后,发展得还算正常。但是熊文越来越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秋萍,因为秋萍长相漂亮,交际圈广,朋友极多,也因此经常会有人请她吃饭,请她出去玩。这其中有不少未婚甚至已婚的有钱人,而秋萍从不拒绝。几乎是每次约会必赴。这使做男朋友的熊文很是不快,通过这半年多的接触,他也大概知道了秋萍的想法,她是想认识更有钱的人。即使熊文软硬兼施不许秋萍这么做,但秋萍从不为所动。有一天发生的一件事让熊文更为不快。
那天,他带着秋萍,在家乐福前停了车。旁边停着一辆市面上最新款的凯迪拉克,恰巧车主与秋萍认识。他们打了个招呼,熊文发觉秋萍异常热情,看着车,眼神都变了,恨不得立刻走下略显破旧的大奔,去坐上那辆凯迪拉克。这让也颇熊文十分恼火。最后秋萍竟嗲嗲地对凯迪拉克车主说:“有空打我电话哦。”
回来以后,熊文发火了,但秋萍却说:“我又不是你老婆,你凭什么干涉我。”熊文听后,立刻提出,马上结婚,但是秋萍却非常冷静地提出一个要求。她说:“要结婚也可以,你先用我名字买一套房子,然后再朝我账上打100万元人民币,我就答应。”
这要求让熊文有些大惑不解,于是熊文奇怪地追问秋萍为什么,秋萍说:“你的钱是你家里的,又不是你自己的,万一你家里生意不好了,不给你钱了,我可怎么活。”这让已经为情所困的熊文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却又觉得很无奈,一时间心中很是矛盾,这让他看清了秋萍的真面目。
到现在,两人的关系已非常恶化,虽然双方都没有提出分手,但见面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即使是在一起时,也基本上没什么话好说。熊文知道秋萍在寻找更有钱的人,而只要她一找到,就会和自己分手。
贪婪的人恋爱时左手揣着一个,右手的另一个也不舍得放。不是他不懂专一,而是想便宜占尽,一个给他浪漫的享受,另一个让他神魂颠倒;有人给他厚实的肩膀偎依,也有人送她藏娇金屋的快活。
不管是金钱让他为难,或是精神的愉悦让他不忍舍弃其一,都是贪心作祟,最后大多是以伤害恋人谢幕。
财富重于生命
财富与生命,二者孰重孰轻?也就是说是“要钱还是要命”。贪心的人是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前,在蓝蓝的大海深处,矗立着一座神秘的宝山。无数色彩斑斓的珠宝钻石乱纷纷地堆在山上,每逢太阳一出,就在半空中映出许多纵横交织的彩色光环。
某年,一个出海的人偶尔经过宝山,从那里拿走一颗直径一寸的珍珠。他把这颗珠子小心地揣在怀里,然后兴高采烈地乘船返回。船驶出不到100里,忽然,晴朗的天空倏地阴暗下来,平静的海面掀起巨大的波澜,这时只见一条狰狞可怖的蛟龙从海水深处破浪而出,在涛峰波谷之间翻腾飞舞。
富有航海经验的船老大大惊失色,急忙停住舵把,对身上揣着珍珠的人说:“哎呀,不好!这是蛟龙想要你的珠子呢!快献给它吧,不然的话,别说你的性命难保,还得连累我!”
揣着珍珠的人犹豫起来,把珍珠丢掉吧,实在舍不得;不丢掉吧,就要大难临头。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保住珍珠。于是,他咬牙忍痛,用利刃剖开大腿的肌肉,把珍珠藏在里面。珍珠被肉紧紧裹住,光芒透不出来,蒙骗了蛟龙,蛟龙于是潜入海底,海面也随之平静下来。
那人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从大腿里取出宝珠。珠子完好无损,闪闪的光芒把屋子映照得五彩缤纷。正当全家人惊喜地赞赏宝珠的时候,那人却痛苦地合上了双眼——大腿的溃烂夺去了他的生命。
“得到了珠宝,却丢了性命,这是多么不值得啊。”相信这是大家都会发出的一声感叹。然而,在生活中,贪婪的人对“珠宝”与“生命”进行权衡时,经常作出不可思议的选择。
如果贪欲占了上风,头脑被欲望占据了所有空间,贪婪者所作出的决定便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就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贪婪是困扰人类永恒的难题。
人是感情的动物,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进入社会,接触到物质社会的利益,都会在心里产生种种欲望。
贪婪的人什么都要,既要生命,也不放弃财富,但他们把财富看得更重要,是比生命更可贵的心肝宝贝。连自己的生命也愿意换,更何况是别人的!真令人后怕汗颜。不论在什么社会,什么国家,贪婪者、自私者都是卑鄙的、遭人唾弃的,都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受到公众的鄙视。
有一个放羊的男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这个地方很隐蔽,没有人发现过。好奇心促使他一步步地往山洞深处走去。突然,就在洞的深处,他发现了一座金光闪闪的宝库。小男孩惊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子,他小心地从金山拿了小小的一条,自言自语道:“要是财主不再让我帮他放羊的话,这块金子也够我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的了。”
然后,他从金库出来,不急不忙地将羊赶回了老财主家,又如实地将一天的发现告诉了财主。还把自己捡到的那块金子拿出来给财主看,让他辨别其真假。老财主认真辨别一番,啃了又啃,一把将男孩拉到身边,急切地问藏金子的洞在哪里。男孩把藏金子的山洞的大体位置告诉了他,老财主马上命令管家与手下的打手们直奔男孩放羊的那座山,还担心男孩的话不真,让男孩为他们带路。
财主真的很快看到了金山,高兴得不得了。他想:这下我可发大财了,他赶忙将金子装进自己的衣袋,还让一起进来的手下猛拿。就在他们把小男孩支走,准备带走所有的金子时,洞里的神仙发话了:“老头子,差不多就够了,拿多了洞神会不高兴的。”
可财主就是听不进去,他想山洞这么空阔,而且又那么坚硬,就是天大的石头砸下来,也砸不到自己的头上,何况这里有这么多的金子呀!不拿白不拿,负重一点有什么怕,拥有了这些金子,出去后我不就是大富翁了吗?于是财主还是不停地搬运,非要把金山搬空不可。突然间,洞里刮起一阵狂风,随即洞神吼声大作,在巨大的声响过后,山洞被乱石吞没了,将自己性命也丢在了火山的岩浆之中。
人在进入社会后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的人的欲望是客观的、有节制的,这样的欲望则会是一种目标,一股动力,他可以使人具有方向性;而有的人的欲望则是主观的、无限制的,甚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需要多少才能得到满足。
欲望是贪婪者的包袱,他们一刻不辍向财富顶峰攀登,但从未想过减轻背上的包袱,而是一路拾名利之石,负于肩头,越来越多,越装越大,直至连生命也一起打包。
贪者敛财,取之无限
现在社会上,女性吹起了一股减肥风,一丁点的增重可以让她们几日面无悦色。但也有人不顾自“重”,疯了似的填肚子。
一位女孩说她最近2个月体重增加了20公斤,而发胖的主要原因是吃得太多。
其实她之前就很贪吃,只是父母控制监督着。如今她是一只飞出鸟笼的快活鸟,只身在外地读书,想怎样就怎样。
她任何时刻都有吃一口的冲动。安静时吃,热闹时吃,躺着吃,靠着吃,见别人吃,她明明刚吃过也想再吃,米面糕点无所不吃。因为只有多吃,心理才能获得平静。这次冲动刚平静,下次的冲动又会袭来,于是随着自己的冲动不断地吃,到最后一天三餐根本吃不饱,得一天吃六七餐,由此养成习惯后,她更是每天不停地吃。
不久后,除了每天吃以外,冰箱里还必须经常塞满食物,否则她就会感到不安。上课吃,课间吃,只要肚子一冲动,只能用食物填压无底的食欲。
贪欲之于个人生活习惯,顶多生出个病来,但之于国家之于社会,贪吃国家银库者,肥了自己,瘦了黎民。
和珅,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任军机大臣期间,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嘉庆四年,皇帝定其20大罪状,赐死。在他府上查获的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其财产有:房屋3千间,田地8千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万两;大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共十万两);小银元宝56600个,每个重100两(共566万两);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均高三尺有余,绸缎纱罗共1430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妇女600名……
从查抄家产的清单中可以看出,和珅长期把持崇文门税关,索贿受贿;大量兼并土地;开设当铺银号,放高利贷;开设煤窑、跑运输……大量银子进入他的私囊。巨大的财富使和珅过着帝王般奢华的生活,在京城多处建造豪宅,如北京什刹海畔的大房子(今恭王府),府内甚至仿乾隆宁寿宫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门等。和珅还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园,即今北大未名湖。
和珅不仅享受着姬妾成群、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梦想着死后像皇帝一样风光,他在河北蓟州(今蓟县)修建巨大坟墓,规格甚至超过亲王,民间称之为“和陵”。和珅被抄家时,坟墓被平毁,除各处房产花园外,还抄出银子300多万两、金子32000多两;土地10多万亩,收租房屋1000多间;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其总家产折合白银约有1000万两。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七八千万两。
天下七分之一的收入,都流入和珅口袋,足见其贪欲之大,如果嘉庆不及时除去这一国库里的蛀虫,其贻害将无可估量。国家再出几个和式贪官,再金山银海也要被吸噬一空。
贪心不足蛇吞象
不要白不要
曹雪芹曾经留下这样一首诗。“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俗语中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话,可见名利二字实在是害人不浅。
古人将名利比喻为缰绳和锁链,它们紧紧地将人缚住,使其活得疲惫不堪。曾经有人以纤夫拉船为题写了一首诗:“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利名船。为名为利终不了,问君辛苦到哪年?”可见世上之人总离不开名利牵绊。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便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左右随口答道:“无非名利二字。”有人说得更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小说里常见,现实中一些人则连粪土也视为金钱,反正不要白不要。
贪婪的人为自己辩护:一个人辛苦半世,为的不就是名利吗,为的不就是活得更好吗?能得到的就去拿,得不到的,也得凑着闻闻香味。别人不要的,不属于他们的,我也要,总之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