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要养成的50个习惯,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
984400000011

第11章 10不管何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有自己的缺点。相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才能好好地利用这些优点为自己服务。

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的矮不好。”羊说:“不对,长的高才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不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不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周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不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园子去吃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不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高有高的长处,矮有矮的长处;高有高的短处,矮有矮的短处。你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是不对的。”

用鉴赏的眼光,识别他人的优点

拿破仑一生中指挥过众多大战役,并屡屡得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人。拿破仑懂得,人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他选拔将才从不要求十全十美。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按这一原则,他果断选择了贝赫尔做他的参谋长。他说:“贝赫尔缺乏果断,完全不适于指挥任务,但却具有参谋长的一切素质。他善于看地图,了解一切搜索方法,他对于最复杂的部队调动是内行。”这样的人,对一切都喜欢自作决定的拿破仑来说,无疑是一位最理想的参谋长。

钢铁大安德鲁·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美国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美国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说:他的成功得益于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而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大事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他们尽管本身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一个干才,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实,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败在他们把许多工作加在雇员的肩上去,而不去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如指掌,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却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

阻碍发现别人优点的误区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要避免下面几种情况:

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惟一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比如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不以自己的好恶评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如果投你所好,你就全面肯定,不合你的胃口就一棒打死,让个人好恶蒙蔽了眼睛,你当然很难发现别人真正的优点。

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说,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即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