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留些遗憾,倒可以使人清醒,催人奋进,反而是好事。有句话叫做没有皱纹的祖母最可怕,没有遗憾的过去无法链接人生。
一位顾客,到一家百货公司要求退回一件外衣。他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他丈夫不喜欢。他解释说“绝没穿过”,并要求退换。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他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机敏的售货员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家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堆在一起,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那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古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能看出被洗过的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已经为他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于是,他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故事中的售货员之所以能顺利解决这起小事件,避免纷争,关键之处就在于他事先替那名顾客找好了借口,留足了余地。我们要时刻注意要应有余地。给他人留有余地,给缺憾留有余地,实际上都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让他保全面子是十分重要的
多年以前,通用电气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某一部门的主管之职。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是一等的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是彻底的失败。然而公司却不敢冒犯他。公司绝对解雇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给了他一个新头衔。他们让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新头衔——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通用公司的高级职员也很高兴。他们已温和地调动了他们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而且他们这样做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全了面子。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让他人下台阶,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因此,当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给别人留点余地。
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一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全他的面子,给他留余地。
让他人保全面子,这是十分重要的,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情,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成人,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宽容他人的过失,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一位审定合格的会计师马歇·葛伦杰说:“解聘别人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没趣。我们的业务具有季节性,所以,当所得税申报热潮过了之后,我们得让许多人走路。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因此,大家变得麻木不仁,只希望事情赶快过去就好。通常,例行谈话是这样的:‘请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没什么工作可以给你做。当然,你也清楚我们只是在旺季的时候雇用你,因此……’
“这种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而且有一种损及尊严的感觉。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言解雇他人,而且会婉转地告诉他:‘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他是做得很好)。上次我们要你去纽瓦克,那工作很麻烦,而你处理得很好,一点也没有出差错,我们要你知道,公司十分以你为荣,也相信你的能力,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别忘了这些。’结果如何?被遣散的人觉得好过多了,至少不觉得‘损及尊严’。他们知道,假如我们有工作的话,还是会继续留他们做的,或是等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再回来。”
宾州的佛雷德·克拉克谈到了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开生产会议的时候,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有关生产过程的管理问题。由于他气势汹汹,矛头指向生产部总督,一副准备挑错的样子。为了不在同事中出丑,生产部总督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裁更为恼火,直骂生产总督是个骗子。
“再好的工作关系,都会因这样的火爆场面而毁坏。凭良心说,那位总督是个很好的雇员。但他再也不能留在公司里了。几个月后,他转到了另一家公司,据说表现很不错。”
安娜·玛桑也谈到相同的情形,但因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玛桑小姐在一家食品包装公司当市场调查员,他刚接下第一份差事——为一项新产品做市场调查。他说道:“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几乎崩溃,由于计划工作的一系列错误,整个结果当然完全错误,必须从头再来。更糟的是,报告会议即将开始,我已经没有时间同老板商量这件事了。”
“当他们要求我做报告的时候,我尽量使自己不致哭出来,免得又惹得大家嘲笑,我吓得发抖。因为太过于情绪化了,我简短地说明了一下情况,并表示要重新改正过来,以便在下次会议时提出。坐下后,我等待老板大发雷霆。”
“出乎意料的,他先感谢我工作勤奋,并表示新计划难免都会有错。他相信新的调查一定正确无误,会对公司有很大助益。他在众人面前肯定我,相信我已尽了力,并说我缺少的是经验,而非能力。
“我挺直胸膛离开会场,并下定决心不再有第二次这种情形发生。”
假如我们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会因为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他的自尊。传奇性的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写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伟大的人,绝不浪费时间满足于他个人的胜利。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1922年,土耳其与希腊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
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辞。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获胜;而当希腊两位将领前往凯墨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人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辱骂。
但凯墨尔丝毫没有显出胜利的骄傲。
“请坐,两位先生,”他握住他们的手说:“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他安慰他们。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佳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
当一个人已经做出一定的许诺——宣布一种坚定的立场或观点后,由于自尊的缘故,便很难改变自己的立场或观点。这时你必须顾全他的面子,为对方铺台阶,如说一些有利对方的话。
“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想不到。”
“当然,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当时你并不清楚事情的经过。”
“最初,我也这样想的,但后来我了解到全部情况,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给别人留点余地。
即使对方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不给他留有余地,也会毁了一个人。因此,你要帮助别人认识并改正错误,保全他们的面子,给别人留点余地。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
谢尔·西尔弗斯坦在《丢失的那块儿》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被切掉了一块,圆环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来,于是就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那块儿。可是由于它不完整,因此滚得很慢,它欣赏路边的花儿,它与虫儿聊天,它享受阳光。它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小块儿,可没有一块适合它。于是它继续寻找着。
终于有一天,圆环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小块,它高兴极了,将那小块装上,然后又滚了起来,它终于成为完美的圆环了。它滚得很快,以致无暇注意花儿或和虫儿聊天。当它发现飞快地滚动使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时,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块又放回到路边,缓慢地向前滚去。
人生确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或这或那的缺陷。其实,没有缺憾我们便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完美吗?
人生就是充满缺陷的旅程,要会给缺憾留点余地。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人类永远不满足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己的生活水准。这就决定了人类要不断创造、追求。从简单的发明到航天飞机,从简单的词汇到庞大的思想体系。没有缺陷,产品便不会一代代更新。没有缺陷就意味着圆满,绝对的圆满便意味着没有希望,便意味着停滞。人生圆满,人生便停止了追求的脚步。
给缺憾留点余地,就会发现世界的美丽。
著名的音乐家托马斯·杰斐逊其貌不扬,他在向他的妻子玛莎求婚时,还有两位情敌也在追求玛莎。一个星期天,杰斐逊的两个情敌在玛莎的家门口碰上了,于是,他们准备联合起来,羞辱杰斐逊。可是,这时门里传来优美的小提琴声,还有一个甜美的声音在伴唱。如水的乐曲在房屋周围流淌着,两个情敌此时竟然没有勇气去推开玛莎家的门。他们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
杰斐逊并不完美,也不出众,但是他有了小提琴和音乐才华,他就不可战胜了。生活中,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办法,杰斐逊有小提琴,我们呢?其实我们都有发现自己优点的武器。
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完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无需怨天尤人,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妨想想,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或用善良美化,或用知识充实,或用一技之长发展自己……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后,能坦然面对并加以弥补。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也正因为有了残缺,我们才有梦,有追求。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
比如,他想写一篇某一方面的论文,他首先会在尝试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方案之后才去动手写。这样做当然是好的,因为他可能在比较之中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案。但是,在他开始写的时候,他又会发现他选择的那种方案依然有不完美之处,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而他却非得要找出一种“绝对完美”的方案来。于是,他就将这种方案又重新搁置,继续去寻找他认为的“绝对完美”的新方案,或者,将这一论文的选题又放下,去想别的事情。实际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完美”的,他要寻找的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这种人总是不愿出现任何失误,担心因此而损害自己的名誉。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的烦恼中度过,结果什么事情也没能做成。
你可能要说:“完美主义”不好么?回答是:不好。如前所说,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绩,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们缺少能力,而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痴情与冲动。他们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当然是可取的,但他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想使客观条件和自己的能力也达到尽善尽美的完美程度然后才去做。因而,这些人的人生始终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之中。他们没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他们一直等待所有的条件成熟,因而没有做,他们就在等待完美中度过了自己不够完美的人生。
如果,我们用一种完美的尺度来衡量这个世界,就会有下面这些想法:“我这样做对吗”、“这样行不行”、“最好不要冒险”或是“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等。
如果你一直让这种过于追求完美的情绪左右自己的思想言行,就会不断地产生挫折感。事实上,你应该调整基准线,认清事情的本质以及将来可能的进展,才会有所启发。
如果你能改变对某些事情的想法,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例如,“他们的行为值得警惕”,“我可以尝试这种方式”,“下次该怎么做才会更好”,“要怎么做他才不会一直抱怨”,“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们帮忙洗碗”等。
只有给缺憾留点余地,允许出错,我们才有进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