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德川家康
984500000014

第14章 心生浮躁时,应回顾困苦之时 (1)

历经坎坷的家康,视奢华风雅为累赘,面对无常世事,他能屈能伸,强攻善守。家康20岁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时,曾因为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差点酿成大错,这对于家康来说是个教训让他想起自己也曾困苦潦倒,于是他戒骄戒躁,从此一举一动都不偏不倚,一言一行能恰到好处,当天下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他也已经是众望所归的“天下人”。

把学习当作习惯和信仰

我认为努力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件美好的事。

——卢梭

德川家康向来重视学习,一次,他听说一个名叫林道春的学者颇有才学,为了考验他,家康在一次有林道春在内的聚会中向大家发问:光武帝是汉高祖的第几代后人?

没一个人能回答,家康便直接问道春:你知道吗?道春立刻回答道:光武帝是汉高祖第九代孙子,在《后汉书》上有记载。

随后,家康又提了一个问题:反魂香的典故出自何处?依旧无人能答,道春又说道:在汉史的正传中无从考证,但在白氏文集李夫人的乐府中,和东坡诗注中记载,孝武帝曾焚香召唤夫人的魂魄,应该说的就是这个。

德川家康又问:屈原在《离骚》中提到的“兰”是什么种类?

道春毫不犹豫地答道:根据朱文公的注解,应该是泽兰。

三次都回答得准确无误,德川家康对道春的才学非常欣赏,对他委以重用。林道春的博学固然让人欣赏,但是德川家康信手拈来的几个问题,也说明他同样是一位饱学之士。

他不喜欢贵族游乐、奢侈的生活,但是对于史书却非常感兴趣,学历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此后有的是学习的时间。所以,除了上课时间就无所谓了。

针对这样的观点,剑桥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课外时间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就已经够用了吗?”

其实,学校里所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所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和技能,课本上都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摸索边学习。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烦死了,这么一大堆书,什么时候能看完啊?”

“要是不用读书就好了。”

……

你是不是想过,要是小孩子就好了,没人逼着他们念书。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可能还记得,小时候自己背起书包去上学的兴奋心情,事实上,小孩子天性中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渴望读书,渴望学知识。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最受世人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曾问一个叫亚鲁的小孩子,“小朋友,你想听故事吗?我可以讲好多好听的故事给你听,愿意吗?”

亚鲁一听说有故事,就叫了起来:“你会讲故事?你真的会讲故事?从来没人给我讲过故事呢。”说着他把自己的其他小伙伴也叫过来:“你们快过来,修女要给我们讲故事呢。”

特蕾莎修女给他们讲了一个很普通的故事,可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特蕾莎修女刚一讲完,亚鲁就恳求道:“再讲一个嘛,修女,再讲一个,好不好?”

特蕾莎修女意识到这是引导孩子们认字的好时机,就问道:“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孩子们都说愿意。

讲完故事以后,特蕾莎修女还教他们认字。他们学得认真而且仔细,很快就把特蕾莎修女教的字都记住了。

特蕾莎修女准备离开时,亚鲁走过来,仰起圆圆的小脸,非常期待地对她说:“婆婆,我们明天还可以来吗?”

特蕾莎修女答应了他们,没有多久,这里很快就有了40多个孩子来听她的讲课。

亚鲁的母亲给特蕾莎修女送来一个木箱,说是请她当凳子用。还有个孩子的父亲给特蕾莎修女送来了一个小小的黑板。

上课了,每个孩子手上都捏着一根小木棍,或一根小树枝,那就是他们的笔。孩子们坐在地上,面前的空地既是他们的桌子,也是他们的本子。特蕾莎修女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他们就在地上写一个字。边写边读,边读边写,一个单词很快就写会了。

上算术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边背诵加减法口诀,一边手舞足蹈,有的孩子恨不得从地上蹦起来。看得出来,学习使他们很快乐。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知识是摆脱生活困境的唯一出路。不管你承认与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注定要扮演各行各业的“主角”。

他们把握时代脉搏,领导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超凡的能力是他们获取成功的资本。

只有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我们才能积累大量的知识,命运便会为我们开启一扇幸运之门,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可能会想,我学习成绩不好,考大学肯定不行了,学其他知识恐怕也已经晚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魏晋时的学者皇甫谧在年轻时游手好闲,不肯读书。

有一次被叔母教训后,他很惭愧,想想自己已经是个20岁的男子汉了,应该有所作为了。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做个有修养的人。皇甫谧家里很穷,没有钱到京城求学,同乡有个名叫席坦的学者,皇甫谧就拜他为师,知识好像充满了无数的魔力,他被深深地吸引了,并一发不可收拾。

他总是带着经书到田里,干活累了在田头休息的时候,便拿出书来诵读。他不求高官厚禄,毕生精思苦学,竟至废寝忘食,终于学业有成,著述繁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和医学专家。

他一生着有《礼乐》、《圣真》诸论、《帝王世纪》、《玄晏春秋》、《年历》、《高士》、《列女》、《逸士》、《论寒食散方》、《针灸甲乙经》等。

其中《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着,成为后世学习针灸者必读的经典,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和饱满的精神,可以安心地坐在舒适的教室里读书。我们应该向皇甫谧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认真思考,使自己终有所成。

剔除生命中无用的东西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曼杰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一次宴请众人,宴会结束后,大家都在探讨关于茶道、美术、古董以及书画方面的话题。

当轮到家康发言的生活,他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与诸位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从小过惯了苦生活,我没有什么稀奇宝贝,我的宝物就是我的500位肯为我赴汤蹈火的武士!”

众人听后都沉默不语,无不动容,可见,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家康虽然没有那些文物古董,拥有的确是当时最有用的东西。

《沉思录》中说:

你能从那些烦扰你的事物中把许多无用的东西从这条路上清除出去,因为它们完全在于你的意见,你将如此为自己得到广阔的空间:即通过在你心里思考整个的宇宙,思考永恒的时间,观察每一事物的瞬息万变,观察从生到死的短暂以及在生之前和死之后时间的无限深渊。

生命中有很多与人的本性无关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人来说其实是无关紧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这样的人和事所干扰,最终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找不到回头的道路。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无用的却时时烦扰你的东西从生命中清除出去。那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跟随自己的心,思考整个宇宙,思考这永恒的时间,观察每一事物的瞬息万变,观察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其实,生命是属于你自己的,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独特的天空。你所要做的只是不要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找到那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由于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就决定测试一下他们的技艺。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三天之后,皇帝要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

他看了一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我们的心就像是这一座寺庙,我们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经掌握的东西得心应手地去运用。如同宝剑一样,剑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轻越好。

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无用的东西,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那么就要学会放弃。只有学会放弃,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

——罗·阿谢姆

德川家康统一天下后,开创了长达300年历史的江户幕府,他作为一家之主,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其实,德川家康有一个庞大的家庭。他有17位夫人,16个儿子,5个女儿。加上养子养女,德川家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在这个大家庭里,家康知道彼此之间又有着复杂的情感,包括夫妻之间的抱怨,父子之间的误解,都曾让这位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感到痛苦无助。

但是德川家康也一直努力去做一个好父亲,他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在进攻大阪城的时候,德川秀忠向父亲家康提出建议:在最近的一带安置大炮,直指天守阁,然后再召集劳力,从壕沟下向城内挖掘地道。这样一来,德川方不损一兵一卒,就可以一举颠覆城池。

家康赞同了秀忠的想法,只是他更希望不用大炮解决问题。因为那是丰臣秀吉苦心经营的城池,用火炮固然可以拿下,却可惜了前人的努力经营。他希望大炮只是显示威仪,而不要派上实际的用场。

德川家康的顾虑,已经超过了复仇和荣耀,秀忠渐渐明白德川家康的心意:少杀人,这是最好的为政之道。

德川家康是一个地道的武士,不喜欢花言巧语来赞美别人,即使是对亲生的儿子,他只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

对于德川家康与侧室阿龟夫人所生的儿子五郎太丸,德川家康预备封他为甲府二十五万石的大名。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阿龟夫人感到很震惊,毕竟五郎太丸还是一个懵懂不知世事的孩子,一心只想着要和父亲去放鹰玩耍。

“我封你为甲府二十五万石的大名,这样,你就是一员大将了。”

“嗯,大将。”

“大将悲哀时不能哭,在苦累时要忍耐,有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家臣。怎样,五郎太丸,你能成为大将吗?”

“能。大将要……要放鹰。”

“对,放鹰的时候,能打到好多的猎物,家臣用个大锅把它们煮了,大口大口地吃,香喷喷的。可是大将不能吃,大将只能默默地啃自己带来的干粮。怎样,能当大将吗?”

五郎太丸还是一个啃着手指的小孩子,圆圆的眼睛望望母亲又望望父亲,非常可爱。家康很想抱着他,把他高高地举起,可他才告诉孩子要忍耐,要学会隐忍自己的情感。

作为统领天下武士的大将,他要比孩子更能忍耐,即便是自己的儿女,也不能像常人那样随心所欲地亲近。控制好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孩子不至于过分骄纵。

为了培养出一个将军,家康不仅严格地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还为他挑选了很好的老师,也是他信任的大将平岩亲吉。

德川家康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一言一行都成为后人的楷模,这种用行动教育子女的方式,不仅有武士家族的隐忍精神,更有着家庭教育中最珍贵的一种思想:用行动去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