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要克服的人性弱点全集
984700000029

第29章 (28) 虚伪就是戴着黄金镣铐跳舞

(28)虚伪就是戴着黄金镣铐跳舞

李坤和刘可是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在同一个国有企业工作,由于父亲在后面“活动”了一 下,刘可混了个一官半职。这样,刘可便成了李坤的上司。刘可总爱在人前人后以李坤的“老朋友”自居。但无论在学业或才能上,李坤都比刘可稍胜一筹,刘可不知是心虚,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还是怕李坤厚积薄发,超越自己,时常在员工面前说:“我这老朋友有能力。”

工作中,李坤经常获得各式各样的先进奖状,刘可最喜欢对他说:“你脑瓜这么好使,叫咱这样的老脸往哪儿搁呀?”在背后,刘可好开玩笑似的对其他员工说:“李坤拍马屁的功夫肯定是家传的,否则怎么会弄得领导们那样服服帖帖,双手将奖状奉承给他!”

刘可除了到处宣扬李坤是“拍马屁世家”的嫡传弟子外,还不失时机地挫伤李坤的锐气。例如,李坤在开业务会议时提出新的推销方案,刘可便会打着哈欠,眯着眼说:“看看我们的天才这次又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创意了!”

刘可一面以李坤的“老朋友”自居,一面不断地暗中诽谤、中伤李坤。

由于刘可时常强调自己与李坤是老朋友,加上他是李坤的顶头上司,旁观的人便以为刘可对李坤的揶揄及诽谤只不过是同事善意的捉弄,因此刘可奚落李坤愈来愈起劲。

李坤被刘可的老友身份弄糊涂了。他一直容忍刘可对他造成的伤害,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是伤害还是玩笑,如果是伤害,他们是老朋友,而且平时也挺和气,再说是上下级,犯不着这样啊;如果是玩笑,也不至于这么频繁地开玩笑啊。

像刘可这样的人声称是别人的好朋友,暗中打自己的小算盘,善于察言观色,脸皮很厚,谋求在交际中留个好名声。一方面在下属面前留下好口碑,在工作上也好讨价还价,以使公司的领导给他们以晋升或增加工资的机会。或者他们在工作上不安分,但却热衷于往上司那儿跑,为的是和上司套近乎,不是凭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重用和提拔,而是想通过和上司的私人关系去得到好处。

这样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嘴甜、心细、脸皮厚,他即使是做错了事,也往往会把责任转嫁和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去,而一旦有了功劳,他又会极力地吹嘘自己的贡献和成绩,生怕上司不知道。还有,上司在场和不在场,他们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上司在的时候,他肯定是最勤劳的一个,连脸上的汗水他也不会去擦,就是想给上司一个好印象;上司一旦离开,他保准就待在一旁休息了。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朋友之间的交往准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要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真诚的言行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汉代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其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人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与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家的人?”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致,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

诚信不需要语言的,没有约定的诚信往往比有约定的诚信高出千倍。

诚信不是写在脸上的,也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要求你学会用一种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这是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当你失去了这种宝贵的品质和优势时,一切诡辩、小聪明,到头来只会自己抽自己的嘴巴。

有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因为平日里,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不媚不俗。

这个教授在一次讲课时,讲了一个十分精彩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他从别处看到的,没等他说明下课铃就响了,教授便下课了。在这个学校,有一个规则要求学校的每个老师和学生不能以任何形式剽窃别人的成果,即使是老师在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如果引用了别人的话,都必须明确指出,如不指出,便作为一种剽窃行为。所以,当这个教授下课后,有一个学生便向校长反映,说那个教授在上课时用了某个著名学者的观点,但没有交代出处。校长便找到这个教授核对,那个教授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便立即提出辞职。由于其他教授在校长面前极力挽留,最后学校决定撤销他的主任职务。第二天,这个教授上课时,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道歉。

在这件事情中,无论是那个学生,还是校长,抑或那个失误的教授,都表现出了一种对虚伪的摒弃。那个学生并不因为教授有名气便原谅他的不诚实,哪怕他并不是故意的;校长也并不因为这个教授有名气,便原谅他的失误;教授也不因为失误,便找种种借口原谅自己。其实,学生、校长和教授,所不能容忍的不是这件小事,而是不能容忍哪怕是半点的虚伪,无论这种虚伪来自有意还是无意。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容忍了无意的虚伪,便是对真诚的一种亵渎。

做人,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应该真诚,不应当虚伪,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我们生活中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当我们读了那个教授的故事后,我们只有不断地清理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大度的人。我们应该向那个指出教授不诚实的学生报以敬意,我们应该对那个校长给予赞扬,当然,我们更应该向那个不因为失误而宽容虚伪的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