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985600000111

第111章 个人利害不足以评善恶

第13章第2节个人利害不足以评善恶

我们在给其他事物做出评价的时候,常常遵循的是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的,或者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好处的,我们就说它是好的;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可能会带来伤害的,我们可能就会说它是坏事。可是自己的喜好并不能成为评断好坏的标准。我们只有先抛开个人的喜好,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对事物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才能保证我们所作出的判断或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正如在善恶的分辨上,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以一己之私评判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以个人利害评善恶就是狭隘的门户之见。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作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之所以需要事先对事物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分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事情并不是像它看上去那样的。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却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小天使为什么抱怨呢?因为他是以两家对待他的态度为评判标准的,他断定的善恶恰好与事实相反。

真理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我们掌握的。很多事情就正如上述的故事一样,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善恶亦是如此,即使在很好地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我们也没有资格来定善恶,就像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总要说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硬要像开辩论会一样弄个正方反方的。

人的视野是很局限的,怎么能知晓冥冥之中的天意呢?人都是有缺陷的,善恶的天平掌握在老天手里。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与他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过的坏事肯定比你做的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只要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也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去想那些我以前做过的没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便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禅师一眼,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呢!”

于是他起身,一脸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他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过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让他弃恶从善更好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美德了!”

美德是一种度化。它不以自己的得失为基准,而是为他人奉献最多。所以,在评论一个人是否具备美德时,不能以获得了多少来评断,而是要看他舍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