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
985800000042

第42章 立足专业拓展层面

第7章第三节立足专业拓展层面

基础知识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相结合,是塑造自己的重要条件。

从事各种专业的人,除了需要共同的知识外,还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从而形成特定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应建立在起码的文化水准以上。这种水准的程度越高,知识结构的韧性就越强,对工作的适应就越快。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原因正在于此。

古人云:“于书无所不读。”博览群书,历来是一个人学问与见识的表现。虽然在知识高度发展的阶段,人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一个人愈要专深于一门,愈要有所突破,就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多样化会使人思路开阔,容易产生新观点。过长时期钻研于一个狭窄的领域而缺乏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容易使人愚蠢。古今中外各类人才无不是具有优良的专业素质的人,可他们又无不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与他们的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其集八百种古代医药典籍之大成,加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而写成的医药巨典,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产生,也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启发。泰勒斯是古代西方第一个哲学家,也是古代西方的第一个科学家。在天文、数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毕达戈拉斯不仅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和音乐家。著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同时是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了画好人物,研究了解剖学,为了研究明暗问题而研究了光学,为了表达事物的运动形态而研究了力学,为了画好花草树木而研究了植物学,为了调好画面的颜色而研究了化学,为了求得正确的绘画比例而研究了数学等等。天文学家张衡,同时也是一位机械制造大师,是数学家和文学家。

在过分狭窄的地基上是建不起高楼的。许多人在专业上的成功,往往得力于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爱好。梅兰芳借养花提高自己的色彩学修养,并用于改革京剧服装色彩;借养鸽、放鸽锻炼自己的眼力。他从龙门石窟千姿百态的神像雕塑中吸取艺术营养,他看到一尊观音菩萨,即右臂自然下垂,掂着净瓶,左臂上弯,将长长的拂尘轻搭在秀美的右肩,身肢轻盈,曲线柔美,从观音菩萨身上看到了“宛若游龙,翩若惊鸿”的优美体态,从而成功地塑造了洛神的形象。陆游在诗中深有体会地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就是一名高明的厨师,也需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没有营养学的知识,就不能充分发挥膳食对人体机能的必要作用;没有美学知识,就很难使菜肴赏心悦目;没有民俗学知识,就不能看客下菜,使用膳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任何一种职业,可以说都是集自然、技术、社会、思维诸学科于一身的。对任何人来说,知识都应是多多益善的。可是知识的范围毕竟是太广了,何况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钱学森曾说:“我当研究生时搞超音速动力学,我敢说全世界的有关论文我都看了,因为一共也没有多少。而现在我搬都搬不动,别说看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正中荀子所说:与其折骨断筋,终身不能达到目的,不如定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终会达到目的的。一个人要涉猎、熟悉和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知识的广博性是相对的,“全知全能”的“全才”是不存在的。

凡优秀的专业人才,都是在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的结果。喜欢书法的人,临帖时必须专心致意。今日学颜体,明日临欧帖,必然终无所成。对某一专业的钻研和领悟,坚持数年数十年,必将获益匪浅。

一个人的学习也并非局限于只“专”一个领域,在精力有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再向一个新领域进军。郭沫若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不是齐头并进的。他20世纪20年代的诗,30年代的历史研究和考古,40年代的历史剧,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专”。

总之,在处理精深和广博的关系上,既要防止专而不博,把自己束缚在狭窄领域里的倾向,又要防止博而不专,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浮光掠影,缺乏特长或专长。“多才多艺”和“学有专长”相结合,是当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