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986000000014

第14章 脍炙人口的中外典故 (2)

现在人们把为了求人办事或巴结别人,就阿谀奉承,极尽赞美之词称为“戴高帽”。那么你知道“戴高帽”这个词的来历吗?

“戴高帽”和古代的官服制度息息相关。东汉制定的祭祀冠服规定,皇帝戴九寸通天冠(“冠”即帽子);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以看出,在古代,官帽的高低代表了人地位等级的高低。后来,虽然各个朝代对此都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仍然与等级脱不了关系。所以,给他人戴“高帽子”,是表示把他当做王公贵族一样尊敬、爱戴。

唐代李延寿的《北史?熊安生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北齐人宗道晖,平时喜欢头戴一顶高帽,脚穿一双大木屐。每当有高官来访,他都要穿这身衣服去谒见。然后开始向官员跪拜,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巴结别人的行为叫做“戴高帽”。

“走后门”是怎么来的

现在,人们有求于人或托人办事时,经常会买好礼品去“走后门”。那么“走后门”是怎么由来的呢?

据说,宋徽宗即位后,非常器重奸臣蔡京,并任命他为宰相。蔡京一伙拼命排斥和贬低元祐旧臣,还规定这些旧臣的子女、亲属不得出仕和入京。假如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元祐年间的,即逼其还俗;一个道士遗失戒牒要求补发,因是元祐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当老百姓。

有一个大官对蔡京下达的命令执行得毕恭毕敬、谨慎小心。一次又遇到元祐事件。属官低声跟他说:“今国库发下来的俸钱一千贯,皆为元祐钱文,如何处置?”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

自此以后,凡是给官府送礼、送钱的,都是走后门。于是这“走后门”便流传了下来。

为什么称学生为“桃李”?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么称赞老师:“您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为什么说学生是“桃李”呢?这里有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曾经提拔过很多有才能的人。后来,他因得罪魏文侯,就只身跑到北方去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他向子简发牢骚说:“以前我当魏国大臣的时候,辛辛苦苦地提拔和培养了许多人。可是,现在却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竟然没有一个人记得我的恩情,愿意帮助我。真是后悔啊!”子简听了,笑着对他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和休息,秋天还可以吃上甜美的果实。可是,你要在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它也不会长成树荫,到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人哩。培养人才,就如种树一样,首先要选对人才,然后再加以培植啊!”

这就是桃李一词的由来,即培养和提拔的优秀人才。从此以后人们把学生称作“桃李”。

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们为什么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称赞那些有志之士的高风亮节呢?你可能会想:“五斗米是很少的米啊,谁都不会为了它卑躬屈膝的,又为什么用它来称赞志士呢?”要知道这个原因,就要从了解下面这个典故入手。

陶潜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性情高雅,淡泊名利,不去追慕荣华富贵,因此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年冬天,陶渊明正在彭泽县做县令,上级派督邮到彭泽县督察民情。这位督邮贪图钱财,欺压百姓,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一到彭泽县便命令陶渊明前去见他,想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并顺便捞上一把,但陶渊明秉性清高,他一向看不上那些趋炎附势、作威作福的小人。但他又不得不去面见。正当陶渊明准备动身出发时,手下突然赶过来,提醒他说:“大人,按照惯例,拜见督邮要穿官服,否则有失体统,督邮会乘机大做文章,恐怕会不利于大人。”陶渊明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无奈地叹道:“我怎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便主动辞职归家,并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以此诗表达他对于黑暗社会的厌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于是,后人便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来比喻那些有志之士的高风亮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父母在看到我们情绪低落,没有勇气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告诫我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咱们还是从下面这个典故说起吧!

东汉时期,汉明帝派班超和郭恂出使西域,重振汉朝威风。班超一行刚到鄯善国(本为楼兰国,汉昭帝时改为鄯善)时,国王热情地款待他们,没几天,匈奴使者也到了,这时国王的态度冷漠了许多。班超猜到这是匈奴使臣从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于是班超召集众人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班超激发道:“现今咱们都身在异国,本是立功发达,可现在鄯善国王显然被匈奴所威胁,对我们已大不如前,说不定哪天还和匈奴使者一起把我们送上西天。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纷纷表示任由班超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有出其不意,攻杀他们,才能扭转我们的处境。”当晚,狂风大作,班超一行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火借风势,顷刻之间,战鼓齐鸣,匈奴人被吓得乱成一团。班超趁此斩杀匈奴使者,挟持鄯善王的儿子做人质。鄯善王投降归顺汉朝,西域其他诸国见势不妙,也纷纷归附东汉。

一往无前的斗志——破釜沉舟

蒲松龄曾写过一副自勉联,全文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这里只谈其中的一个典故——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赵国。眼看赵国危如旦夕,这时,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后,就不再前进了。他想在赵、秦两军打得筋疲力尽时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却忍饥挨饿。项羽看到这种情形,万分焦急,再三要求宋义渡江北上,联合赵军,一举打败秦军,但宋义始终置之不理。情急之下,项羽便杀死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为了使全军一往无前,与敌军决一死战,他下令凿沉船只,打破煮饭的锅,烧掉营房,只带三天干粮。

项羽领军上岸之后,由于士兵被断绝了所有的退路,因此他们只能一往无前地与敌人决一死战。他们快速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烈征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潘多拉的盒子”里藏着什么

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藏着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人们谈到这个“魔盒”时会闻之色变呢?

相传,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送给了人类,人类从此过上了吃熟食的日子。这件事一直使得宙斯耿耿于怀,寝食难安,为了抵消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他命令他的儿子火神赫淮斯托斯用泥土做成了一个女人。然后,宙斯命令天上所有的神都来打扮这个女人。火神为她纺织了一条金发带,智慧女神为她戴上花冠,爱神赋予她各种迷人的媚态,众神的使者教她说各种甜言蜜语。宙斯给她取名“潘多拉”,意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宙斯还赋予她毁灭人间的使命,私下给了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疾病、瘟疫、痛苦,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

宙斯把潘多拉许配给了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透斯。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弟弟不要接受宙斯的赐婚。可厄庇透斯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那只盒子,立刻里面所有的灾难、瘟疫和祸害都飞了出来,人类从此受尽折磨。而智慧女神雅典娜悄悄放在盒底的“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后来人们便用“潘多拉魔盒”比喻那些灾难或不幸的渊源。

你知道“阿喀琉斯之踵”的寓意吗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相传他力大无比,刀枪不入,最后却败在了自己的脚踵上,这是什么缘故呢?

阿喀琉斯的母亲是海洋女神忒提斯,阿喀琉斯出生时,被母亲握住脚踵(脚后跟)倒浸在溟河水中,从此没有任何武器可以伤害他的身体,除了他的脚踵。

阿喀琉斯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在战争中,阿喀琉斯英勇无敌,但因为他的女奴被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抢走,于是,他一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后来,阿喀琉斯得知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在战场上被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为了给朋友报仇,他重新参战,杀死了特洛伊将领赫克托耳,使希腊联军转败为胜。但是,阿喀琉斯最终被敌人用箭射中脚踵而死。

从此,人们用“阿喀琉斯的脚踵”来比喻人或事物身上致命的缺点或薄弱环节。

克娄巴特拉的鼻子

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中写道:“倘若克娄巴特拉的鼻子稍微短一点,整个世界的面貌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从此,人们开始用“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来指历史的偶然性。克娄巴特拉是谁呢?她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呢?

克娄巴特拉为埃及马其顿王朝的最后一个女王,她有令人神魂颠倒的美艳之色和高雅的气质,并且她还能歌善舞。公元前51年与其弟托勒密共同执政。后来,因与托勒密失和,被逐出埃及。为夺回王位,恢复马其顿王朝昔日的辉煌,她以美色勾引凯撒大帝,借以联合罗马,夺回大权。恺撒遭刺身亡后,她又转而售色于恺撒部将安东尼。安东尼沉湎于女色不能自拔,他废弃发妻,与克娄巴特拉结婚。并宣布将罗马东方的部分领土赠与克娄巴特拉及其与恺撒所生之子恺撒里昂。安东尼的行为遭到了全罗马人的反对。于是,罗马元老院夺回安东尼的权力,并向克娄巴特拉宣战。结果,克娄巴特拉中途撤回,安东尼打败,并自杀“殉情”。克娄巴特拉又企图以美色征服屋大维,但结果没有得逞。她最终自杀身亡。至此,埃及被并入罗马帝国版图。克娄巴特拉美艳绝伦的相貌成为两次历史战争的根源,并因这偶然性的因素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危险中的幸福——达摩克利斯之剑

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国的“塞翁失马”应了老子的前半句,外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则应了老子的后半句。你可能听过“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但你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典故吗?

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历史故事:公元前4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手握重权,但仍然不能使手下大臣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