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986000000002

第2章 回溯人类文明的本源 (1)

我们的祖先是从哪来的

我们华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你是否想过:黄帝、炎帝的祖先又是谁呢?我们祖先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先听一个古老的神话: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是混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他用大斧子一下子劈开了混沌。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也每天长高一丈……眨眼间,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时候,天高地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自然万物:太阳、月亮、星辰、大海、山脉、花草等。

这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个传说代表了远古人类对于生命起源问题的探索和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后来,经过理论家的探讨和科学家的考证,人们终于明白,人类真正的祖先是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元谋人,大约有一百七十万年历史。此外,陕西出土的蓝田猿人,大约有八十万年历史;而最有名的北京猿人距今也已经有四五十万年的历史了。

从猿人到人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要经历许多过程的!猿人首先要学会劳动,解放双手;其次还要学会说话和直立行走;最终才会称为名副其实的“人”。

人类文明始祖——伏羲氏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帝王,例如,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可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最早的王又是谁呢?

伏羲氏是中国古籍记载中最早的王,大约生活在5000年以前。传说伏羲氏的出生很神奇,他的母亲是一位叫做“华胥氏”的女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到沼泽边游玩。她的双脚踩上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此后便怀孕生下伏羲氏。

伏羲氏有个妹妹叫女娲,据说这兄妹二人都长着“龙身人首”。这实际说明伏羲氏可能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首领。

伏羲氏所处的时代正是原始社会末期,有许多重大发明都与他有关系。据古籍记载,他根据天地万象、鸟兽的足迹创造了奇妙的八卦。这八种符号相互配合,就包括了天地万物的各种名称,于是人们开始用它来记事,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这样一来,绳子成了多余的东西,于是伏羲氏又把绳子编织成鱼网,并教会人们捕鱼的技术。为了庆祝丰收,伏羲氏还制作了乐器“瑟”,创作了名叫《驾辩》的曲子,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伏羲氏还教人们钻木取火,吃熟食,这样人们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方式。

据说,伏羲氏生活的地带,为现在的山东济宁,所以在济宁至今仍存有伏羲陵。每年的三月三,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原始人的“图腾”崇拜

原始人对于图腾的崇拜近乎疯狂,他们把那些图腾当做自己的祖先,并认为这些图腾能保护他们。这种行为,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似难以理解,可是你知道原始人为什么要崇拜图腾吗?

图腾崇拜其实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与某种动物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者与某种神秘的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史记》曾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商族把玄鸟作为祖先来崇拜。

因此,图腾崇拜从本质上说,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可通过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和对特定动植物的称呼看出来。如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

图腾不仅仅是一种原始的祖先崇拜,还是一种氏族“标志”。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原始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分享集体劳动的果实,共同抵御外族的侵入和猛兽的袭击。同时原始人认为图腾这种神灵一直就在他们身边,冥冥之中保护着他们的生命。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我们一向被称为“龙的传人”,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到处可以看到龙的雕刻,龙的装饰,龙的器皿,龙的绘画……那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龙这种动物呢?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会对它顶礼膜拜呢?

龙的传说历史已久,但事实世间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它是人类想象的产物。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北方有个华夏族,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在蛇的图形上,添加了图腾的特征,有鳞甲类图腾、有角兽的图腾、有四只爪子的爬虫类图腾,还有多种猛兽的图腾,最终融合成一种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这就是“龙”的由来。后来经过商、周以及战国时期对龙的不断完善,到秦汉时,龙的框架便成型了。

在龙图腾的发展过程中,龙逐渐成了皇帝的象征,皇帝往往自称“真龙天子”。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不仅象征着中华文化,象征着中华民族,更象征着我们的国家——中国。

汉字真的是仓颉造的吗

方块汉字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历来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但是,汉字真的是他造出来的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黄帝时期,仓颉是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由此可以推知,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文字,并且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文字是仓颉造出来的。

近代以后,人们对于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开始有了分歧。其中关于造字比较权威的观点是:承认仓颉造字,同时,认为当时应当是有很多人参与的,或者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的积累,文字的创造并非仓颉一个人可以完成。例如,鲁迅先生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的意思是说:汉字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是这些人中比较重要的一位而已。

其实“汉字是不是仓颉造的”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字出现的意义。自从有了汉字,我们国家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用这些方块字记载下来,从而使我国的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神农氏亲尝百草

远古时期,人们都是以狩猎和采摘野果为生,根本不会种植粮食。因为食物单一,所以他们的体质并不好,平均寿命很短。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学会种粮食的呢?又是谁教给他们这项本领的呢?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类生活异常艰苦,瘟疫和伤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部落首领神农氏见到人们被疾病和伤痛折磨着,心中很是不安,于是下定决心去为人们寻找治病救命的药物。他的足迹踏遍了许多高山,他采集各种草木的花、实、根、叶,然后亲自品尝味道,并体会服食之后的感受。这些植物吃下去,味道各不相同,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吃下去以后,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热,有的温润滋养;有的能止痛消肿,有的使人呕吐腹泻,也有的让人精力倍增,甚至还有的服食之后,痛不欲生。

但这些并没有动摇他为民除病的决心。据说,那时神农氏曾在一天之内中毒70多次,最后终于找到了各种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他记下这些植物,并教给人们播种五谷。从此人们学会了采药治病和播种五谷。

这个教给人们采药和播种五谷的神农氏便是“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则是他的大德的完美写照。

历史悠久的仰韶文化

目前,国外已知的最早文明是位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此外,还有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等。我们中国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文明是仰韶文明。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我国河南省境内的仰韶村发现了这一古文明。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居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当时已经有了村落,并有了一定的房屋布局,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是用木头做骨架,用泥和草混合做成墙壁。

这时候,人们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使用的工具有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捕鱼并蓄养了狗、羊等家畜。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轮制法是将泥料放在转动的陶车上,两手随着轮盘的转动,塑造出器形)。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知,那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编织和织布了。

仰韶文化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它标志着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摆脱原始社会的群居生活,逐渐进入到一个相对文明的新阶段了!

有巢氏与人类最初的房子

我们现在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打,都丝毫影响不到我们的生活。可是,人类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筑造房子的呢?

史书上记载:上古时,人少兽多,人类的吃、住、行都是在地面上,经常遭受野兽侵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人类开始北迁。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他们开始在山坡上打洞,人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但也有一些人不愿北迁留在了原来的地方。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从而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在树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这样,人类再也不用猛兽攻击了,还能遮挡风雨,从此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但我们祖先的那个时代,房子是很简陋的,与他们当时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条件相比,我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里呢!

我国姓氏的由来

我们国家有很多姓氏,例如,张、王、李、赵、钱、孙……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姓氏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么,我国的姓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姓和氏是分离的。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在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说到来历,那可就多了。在此主要介绍以下六种:

一是以姓为氏。姓最初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氏族时期,以母亲为姓,那时的姓多带女字旁。例如,姬、姜、姒、姚等。

二是以国名为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都成为现在常见的姓氏。

三是以邑名氏。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的封地。其后代便继之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

四是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五是以次第为氏。如家族中按顺序排辈,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

六是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

知道了姓氏的来历,你大概就能推测出自己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吧!

我们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