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风烈
98900000069

第69章 追命“钻山豹”(5)

不过,考虑到当地情况,这支追捕队伍必须具备如同林海雪原追匪小分队的素质,精悍,凶猛,专业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能相互配合,而且熟悉当地情况。这些要求显然不是看档案能够解决的。为此,当地精挑细选出16名警察,组成4个追捕小组,以三个月为限,考察其能力。

结果,王俊卿和陈文光两个小组脱颖而出,王俊卿在一座废弃的谷仓中长时间设伏,潜伏多日后一举抓获杀了五人、逃亡三年的重大杀人嫌犯,人称“羊头”的杨永泰。杨永泰被伏击的时候困兽犹斗,对着身先士卒的王俊卿当胸一刀。令人惊讶的是,王俊卿挺起胸膛,受他一刀,结果..杨永泰一刀刺中滑了出去,失去平衡摔倒在地,被王俊卿当场擒获。原来,绰号老虎的王俊卿有狐狸般的狡猾,在出击之前穿了件二十多斤的防弹衣。别说刀了,就是手枪,也奈何不得他。在潜伏中,他们还顺手捎带抓了另外七名逃犯,是抓获逃犯最多的小组。陈文光的小组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威宁共有几个少数民族,情况异常复杂。但熟悉情况的陈文光如龙入海,轻松完成抓捕任务。他的小组也是惟一在抓捕中发生了枪战的小组。

文气十足的陈文光展示了一个神枪手的风范,在运动中一枪打飞对方手持的飞刀,将嫌疑人当场抓获。经过考核,上级最终将两个小组合并,经过磨合,选出了这四名最突出的警员,成立了这个独特的中队。

难怪没人跟他们理论“四大名捕”的称号:第一是他们确实能抓,而且善于抓捕。这些年来,四人先后抓捕逃犯一千二百余人,但仅击毙数人,其他全部活捉。

这份抓人的本领的确出类拔萃;第二,他们的工作没有其他,只有抓捕一项,就像运动员中的专业选手一样,说他们是名捕,也是实至名归。

整个贵州公安系统对这个中队十分推崇,除了他们特别能抓逃犯以外,还因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困扰贵州警方的极大问题——经费。

贵州等地经济还比较落后,警察办案经费奇缺,也是威宁等地出现“恶人谷”的一个诱因。抓捕中队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也是资金极其不足。用赵强的话说,连买汽油的钱都不够——一辆北京吉普是抓捕中队最自豪的设备,也是威宁公安系统砸锅卖铁提供给四名抓捕高手的。一辆警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且也是他们实施抓捕时的威慑武器。不过,当初为了节省汽油,四位好手一度只能在抓捕的时候用车,跟踪、侦查和调查,全靠两条腿来走。

不过,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要知道,逮捕逃犯,是有奖金的,在四人的追捕下,大批逃犯纷纷落网。水涨船高之下,利用抓捕逃犯的奖金,抓捕中队也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够利用奖金更新一下设备。

全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基层单位,大概少而又少。

与温瑞安小说中的《四大名捕》不同,这四个人办案通常都是一齐出动。对付一个人是四个一齐上,对付一百个也是一样。因为这四个人的性格和能力颇为互补。

王俊卿,1962年5月23日生,1980年10月入伍,在山西当铁道兵,并于1984年随部队转入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1988年调威宁县公安局工作,1994年8月入党。1975年王母去世,他是由父亲带大的。小时候家里穷,读高中时冬天还在穿草鞋,养成坚忍不拔、勇于负责的品质。说起来,有人讲王俊卿在部队8年,多次立功,居然没能入党,也是一件奇事。其实这倒不足为奇,王俊卿其人,做事极有主见,能力出众,却有个王俊卿“老虎”的外号,这样的人在人群中自然两头冒尖,立功也是他,闯祸也是他。他对看不惯的事一定要说,因此常常得罪人,包括自己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