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水黛梦
989900000011

第11章

一行人边看边说,不觉来到怡红院,贾母笑着对杨老夫人道:“这是我那孙儿宝玉的住处,因担心姊妹们都住在园子里,冷落了他,所以让他也跟着住了进来,袭人,宝玉哪去了。”

袭人等人早候在门口迎接,听贾母问话,忙回道:“不久前让老爷唤去了,说是来了几个清客,让二爷去做诗呢。”

贾母自嘲的笑道:“我这孙子虽然读书不上心,联句对诗却另有一套,府里的几个清客常夸呢。”杨老夫人道:“老太君的孙女元妃才扬后宫,谁不夸府里书香浓厚,比起我们府里以武成府,才惭愧呢。”

逛完了怡红院,一众人又来到了潇湘馆,但见翠竹映道,青苔铺路,令人不觉神清气爽,黛玉带着紫鹃雪雁早已迎了出来。

见过礼后,贾母拉着黛玉的手道:“这是我的外孙女,可怜父母早逝,一直随着我住在这里,也好有个依靠。”

杨老夫人眯着修长的双眸看了黛玉一眼,转头对贾母道:“怪不得她们都说贾府里的女孩子们长得好,单单老太君的这个外孙女,就让我又是惊喜又是喜欢的,就是可怜见得,身子单薄了点。”

说完,不由上前拉起黛玉的手,亲热的问了几句,黛玉见杨老夫人不似那些太妃们,令人感觉有些高不可攀,反而很是亲切随和,便也笑着应了几句,又将两人让进了房里。

看着满屋的书籍,杨老夫人瞥了一眼黛玉,笑着道:“这都是姑娘看的。”贾母道:“我这外孙女自小喜欢看书,也就由她去了,其实姑娘家的认几个字就罢了。”

杨老夫人道:“知书才能识礼,以后也能教好小辈,要不老太君府里怎会出个才选凤藻宫的元妃呢。”

提起元春,贾母的脸上忍不住浮出得意,道:“她跟在我身边多年,自小就聪明好学,比我这孙子不知强了多少倍,也只有我这外孙女的聪慧还可与她相提。”

杨老夫人笑眯眯的又看了黛玉几眼,便和贾母转着四处看了起来,黛玉只得在一边默默的陪着。

门外一阵秋风吹来,黛玉不由的轻咳了一声,贾母关切的道:“紫鹃,快去给你姑娘拿件长衣。”随后对杨老夫人道:“这林丫头就是身子弱了点,让我这做外祖母的担心。”

杨老夫人点点头,热心的道:“可怜见得,太医院的吴太医医术高超,老太君何不请来给看看,也不枉你疼她的心思。”

贾母道:“也想,可吴太医又岂是我们这等府邸能请的动的。”杨老夫人笑道:“这倒无妨,王儿和吴太医乃是莫逆,等我让他说说看去。”

贾母喜道:“那敢情好,若真能治去根,倒去了我一块心病,老身先在这里谢过了。”黛玉自知自己的病根,但也不忍拂杨老夫人的好意,只得施礼道谢。

陪着贾母和杨老夫人又转了一会儿,两人才带着众人离开,临走时,杨老夫人笑着对贾母道:“以后老太君若是有闲,带着姑娘们到我们府里去玩玩,虽比不上贵府的院子,但也有几处可看之处。”

笑着应下,贾母陪着杨老夫人往秋爽斋去。

刚出潇湘馆,却见凤姐带着丫鬟笑着迎上来,道:“老夫人来了,做小辈的没能远迎,还请别见怪。”

杨老夫人也笑着道:“二奶奶还是老样子,人未到笑先闻,本来还有些子累,一听你的笑声,什么都没了。”

凤姐笑道:“老夫人真是抬举我,让我这做小辈的惭愧的无地自容了。”贾母在一旁笑道:“你这个丫头,就是嘴里巧,心里说不定恨我们这这老东西打扰了你的好梦。”

凤姐拉着贾母的手道:“老祖宗你真是冤枉我,我巴不得天天陪着你们逛园子呢,一来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二来说不定你和老夫人一时高兴,还能赏我个金的银的,何乐不为呢。”

贾母笑道:“真真你这张嘴,让人疼也不是,恼也不是的。”杨老夫人笑道:“有这么个人在身边,不乐也不行,老太君是你的福气。”

又说笑了一番,凤姐陪着贾母和杨老夫人一起去了秋爽斋。

送走了杨老夫人,贾母也有些累了,静静地躺在床上,对鸳鸯道:“你来给我揉一下,走了一段子路,真有些累。”

鸳鸯便揉便道:“看老太太今日的样子心情似乎很好,走了这么些路。”贾母闭着眼,缓缓的道:“乐善王府虽不是世袭,但也小看不得,况且杨老夫人乃是为乐善郡王续弦而来,无论看上那个丫头,都是府里的荣幸,想那郡王年纪轻轻便能封王,自是有能耐,虽是续,但也是正儿八经的王妃,哪能怠慢。”

鸳鸯点点头,道:“原是这样,如今府里只有林姑娘、三姑娘、四姑娘了,也不知老夫人看上谁了。”

贾母叹了一声道:“老夫人也没漏口风,不过我看她对林丫头亲热些,能这样也好,林丫头本来身子单薄,成亲后我担心她子嗣薄弱,难以讨喜,既是续弦,乐善郡王已经有了儿女,想必不会那样看重,这样也能免了她嫁后因无后而受的委屈,这样我也能安心。”

鸳鸯道:“能这样老太太当然放心了,毕竟是去做王妃,多荣耀,连老太太也面上有光,一个皇妃孙女,一个王妃外孙女,老太太,好事都让您占了。”贾母笑道:“你这个小丫头,何时嘴学的和凤丫头一样甜了。”

鸳鸯笑着道:“若我能有二奶奶一半的能耐,我就烧高香了。”贾母笑道:“你和凤丫头不一样,你是嘴里不说心里有数的主,我明白着呢。”

鸳鸯笑着奉承道:“府里最有数的人是老太太,让老太太这么一说,我这做丫头的都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

一张雕花软榻四周围着蜜云流苏,杨老夫人歪着身子,正看着丫鬟们逗着小世子雨霖玩乐,刚刚学会走路的雨霖不停地转来转去,惹得跟在身后的奶妈小心翼翼的左护右扶。

门口的丫鬟传道:“王爷回来了。”随后身材魁梧的乐善郡王面带笑意的跨了进来,见过老夫人后,转身看着儿子,笑道:“母亲,霖儿这个小家伙也大了,越来越淘,该找个师傅了。”

杨老夫人有些嗔怪的道:“不是该找个师傅,应该找个王妃教养他了,王儿,霖儿的母亲去世一年多了,你也该娶个王妃了,总不能让我这做母亲的整日里跟着受累吧,府里的事由李姨娘管着,也不是个正理,况且霖儿不懂事也就罢了,可零儿已经五岁了,该的有个娘来照顾教养了。”

乐善郡王脸上的笑容有些发僵,陪笑道:“母亲说的是,孩儿也明白,只是这人也不能说娶就娶吧,母亲帮儿子好好掂量,一切有母亲做主。儿子前院还有事,就先去了。”

看着乐善扬身离去,杨老夫人无奈的摇摇头,自言自语的叹道:“什么时候能让我放下心来享享清福。”身边的丫鬟笑着说:“老夫人那就赶快给王爷娶个王妃不就成了。”

杨老夫人叹了口气,道:“知儿莫若母,虽然王儿嘴上说由我做主,可他心里有数着呢,上次我向他提起西宁王府的三郡主,他一口就回绝了,连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哪像他刚才说的那样。”

丫鬟便给老夫人捶着腿,便道:“看来老夫人还得再操阵子心。”杨老夫人道:“唉,就是可怜了这两个没娘的孩子。”

刚走出杨老夫人的院子,乐善郡王就见书房的小厮进匆匆的跑过来,低声道:“王爷,北王爷来了,正在前厅等着。”

乐善郡王脸色一怔,随后道:“本王知道了,这就过去。”说完便向前厅走去,稳健阔达的步子让跟在后面的随从一路小跑,累的气喘吁吁。

前厅里,一袭银袍的北静王水溶正背向而立,望着厅里挂的一幅墨梅画出神,英挺的背影在宽阔的厅里投下一道斜斜的影子,衬着窗外时而拂过的风声,满屋里弥漫着一种无法言明的清幽。

“北王爷,今日是什么风将你吹来了。”随着乐善爽朗的笑声,翠竹帘子掀了开来,透进一室的清凉。

水溶转过身来,面如美玉的脸上挂着一贯的云淡风轻,深邃的清眸微微一眯,道:“难道无风我就不能来。人说乐善王爷爽朗好客,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乐善笑道:“北王爷位尊权重,出入尚书省,乃是皇上眼前的红人,今日能临鄙府,真是稀客,简直让我乐善王府蓬荜生辉啊。”

水溶淡淡一笑,点漆似的清眸扫了和善一眼,缓缓接过侍从递上的茶,不紧不慢的道:“乐善王爷真会说笑,水溶以前也常来王府,怎么也没见你这般热情,今日里是言不由衷,还是日从西出。”

乐善笑道:“好了,我是一介武夫,自然说不过你能言善辩的北王爷,说吧,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来我就知道一定有事,否则怎能劳动北王爷的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