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律《示獠奴阿段》读记
840707

杜甫七律《示獠奴阿段》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7 17:54:070

杜甫七律《示獠奴阿段》读记

(小河西)

示獠奴阿段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郡人入夜争余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初夏,时杜甫刚到夔州。时夔州刺史王崟(yín)安排杜甫住进城郊山腰的客堂,并为其安排仆人照顾。(夏秋之交王崟迁郎署,柏茂林兼夔州刺史。)夔州习俗无井,以竹引水作水源。(杜甫《引水》:“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有了住处后,杜甫便在仆人阿段和信行帮助下依俗接筒引水。

獠奴:指獠人。族源出于老挝,秦汉时向南中扩散。西晋建元年间,獠人入蜀。《魏书-蛮獠传》:“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唐时夔州有不少獠人为奴。南宋时獠人与汉融合,成为编户。除阿段,杜甫还有女獠奴阿稽。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郡人入夜争余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苍苍:深青色;茂盛;灰白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曛:日落时余光。《别董大》(唐-高适):“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杜甫):“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袅袅:摇曳貌;吹拂貌;柔美貌。《白头吟》(汉乐府):“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xǐ)。”《九歌-湘夫人》(屈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捣衣》(梁-萧衍):“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唐-李白):“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

郡人:郡内的居民。《送睦州侯郎中赴阙》(唐-方干):“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余沥:本指剩酒;喻剩余的点滴利益。《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韩非子-内储说下》:“足下无意赐之余沥乎?”《咏贫士》(东晋-陶潜):“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竖子:童仆;小孩;小子(鄙称)。《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笞(chī)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大意:落日夕照下山上树木茂盛,摇曳晃动的竹竿把泉水细分。当地人晚上争抢竹筒中剩下的水,而唯独阿段去寻水源,对争水不闻不问。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回:转回,摇动。《独坐》(杜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注:灌注。《说文》:“注,灌也。”

青云:高空的云;借指高空、高处。《历九秋篇》(晋-傅玄):“齐讴楚舞纷纷,歌声上激青云。”《始闻秋风》(唐-刘禹锡):“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陶侃:东晋名将。(详见《晋书-陶侃传》。)陶侃儿子陶范的小名叫胡奴,为其诸子中最能干、最有名之人,官至光禄勋。

大意:因患病半夜感到口渴难忍摇白头,忽然一股泉水好像从青云之上哗一声传了下来。曽惊讶东晋名将陶侃的“胡奴”很特别,怪不得你常常能穿行虎豹群。

本诗写獠奴阿段。首联写背景。杜甫初到夔州,住的地方山木苍苍,取水办法是“竹竿袅袅细泉分”。中二联以取水为典型实例,写阿段聪明能干。别人都在“争余沥”,你却独自寻水源。三更半夜病渴时,忽然有水从竹筒传过来。末联写阿段勇敢。俺曾惊讶陶侃的“胡奴”奇异,怪不得你能常穿虎豹群。(用典有误。陶侃儿子小名“胡奴”,杜甫误为陶侃有胡奴。)阿段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不争余沥,聪明苦干,经常干最危险最艰苦的事。这是一首歌颂底层劳动者的诗歌。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