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律《白帝城最高楼》读记
840724

杜甫七律《白帝城最高楼》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7 18:10:550

杜甫七律《白帝城最高楼》读记

(小河西)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初夏,时杜甫刚到夔州。起初杜甫一家住在夔州城西郊的山腰客堂(属寺院管理),后寄寓西阁。西阁临白帝城西,对着江中的滟滪堆,在临江面水的高崖之上。

白帝城在瞿塘峡口北岸的白帝山上。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一面傍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扼三峡门户。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蜀地,在此修城屯兵。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常冒白色雾气,形状宛如一条白龙。公孙述便说这是“白龙出井”。于是,他自称白帝,于此建都,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径昃(zè):或为“径仄”。《登三山》(梁-范云):“仄径崩且危,丛岩耸复垂。”《说文》:“仄,侧倾也。”【昃:太阳西斜;引申为倾斜。】

旌旆(pèi):旌旗。《还京师》(隋-杨广):“嘹亮铙笳奏,葳蕤旌旆飞。”

缥缈:高远、隐隐约约的样子。《题马迹山》(唐-文鉴):“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古娥眉怨》(唐-王翰):“蓬莱可求不可上,孤舟缥缈知何往。”

霾:通“埋”。掩盖。《赋得山诗》(梁-庾肩吾):“层云霾峻岭,绝涧倒危峰。”《缆船苦风戏题…》(杜甫):“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

鼋(yuán):大鳖;鼍(tuó):鳄鱼。鼋鼍:江中怪石。《和尹懋秋夜游灉湖》(唐-张说):“林寻猿狖居,水戏鼋鼍穴。”《登高丘而望远》(唐-李白):“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玉台观》(杜甫):“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大意:山路倾斜山城最顶部旌旗飘扬,若隐若现耸立一座高楼。山峡崩裂云雾之中如有龙虎卧;清澈的江水中阳光映照好像有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十洲记》(汉-东方朔):“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shèn),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咏怀》(魏-阮籍):“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弱水: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神仙》(北齐-颜之推):“九龙游弱水,八凤出飞烟。”《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唐-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叹世者谁子:《七哀》(魏-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咏怀》(魏-阮籍):“宾客者谁子?倏(shū)忽若飞尘。”《偶成》(唐-戴叔伦):“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泣血:形容极度哀痛。《雨无正》(诗经):“鼠思泣血,无言不疾。”《答苏武书》(汉-李陵):“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胡笳十八拍》(汉-蔡琰):“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

大意:如看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对山峡断石,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随流。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竟是何人?满头白发回望,血泪飘洒横流。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前三联写景。首联点题,写白帝城倾侧的小径通向城尖,城尖处独立一座最高楼,最高楼上有旌旗飘扬。次联写登楼所见。峡如大地开裂,云雾深处有“龙虎卧”;江水清澈,阳光射入水中似有“鼋鼍游”。联系当时大唐内忧外患的现实,“龙虎”、“鼋鼍”似可指当道宦官、地方恶势力等。三联写登楼想象之景。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扶桑”、“弱水”或可指诗人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末联感慨身世。谁在白帝城上杖藜叹世?俺回转白头,不禁眼泪喷涌而出满面横流。这是一首拗体七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