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联选萃:清介
这一编的主题是“清介”。这里的“清介”,指的是做人清清白白,介然有守。
先看一副吴熙载(1799-1870)先生的:
清诗独吟还自和,外慕渐少由中充。
这一副“清诗独吟还自和,外慕渐少由中充”,上下联都是苏轼(1037-1101)的诗句,上联出自《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原诗如下: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
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
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
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
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骂。
下联出自《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原诗如下:
我昔识子自武功,寒厅夜语樽酒同。
酒阑烛尽语不尽,倦仆立寐僵屏风。
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
嗟余闻道不早悟,醉梦颠倒随盲聋。
迩来忧患苦摧剥,意思萧索如霜蓬。
羡君颜色愈少壮,外慕渐少由中充。
河车挽水灌脑黑,丹砂伏火入颊红。
大梁相逢又东去,但道何日辞樊笼。
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
留诗河上慰离别,草书未暇缘匆匆。
这里把原诗列出来,主要是让大家看看,苏东坡平常所写的诗,大概是什么样子。他那些传世名作多为妙手偶得,而上面这两首,在其数千篇诗文中,不过芸芸大众、泯然众人者而已。
前一首是谪居自遣,后一首是例行送别。细细读几遍,也会发现虽是寻常话语,但在东坡先生道来,也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言归正传,说说这两句吧。上联“清诗独吟还自和”,讲自唱自和,自娱自乐;下联“外慕渐少由中充”,讲不慕容华,不求点赞,神马都是浮云,山人自求本心。
这里下联所讲的,可以说是“清介”的基本功——我心中有崇高的道德律,我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哈姆雷特的那句话说得好:
即便身处果壳之中,我也会觉得自己是无限宇宙之王。
下面看陆润庠(1841-1915)状元一副:
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暇。
陆状元这一副“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暇”,文辞翰墨俱佳。似可想见其落纸挥毫时、凛然有一派“清介”气象。
接着看段祺瑞(1865-1936)先生一副:
立品直须同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
民国诸元首中,段先生人品当属可圈可点,“立品直须同白璧”,或为先生道德之期许吧。先生遗嘱中所言“八勿”,至今仍不失借鉴价值。兹录如下:
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下面看孙云生(1918~2000)先生一副:
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
上联中的“在山水”源于杜甫(712-770)的两句诗: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人能清介自守,持身如玉,长如山中泉水一般、不受世尘污染,确属不易。《菜根谭》有段话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以简驭繁,以诚驭机,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也堪称处事良方。
下面看陈立夫(1900-2001)先生一副:
事若可传都合德,人非有品不能贫。
“人非有品不能贫”便是孔子所讲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贫苦中依然坚守底线,有所不为,人不堪其忧,我不改其乐。君子就该是这样的。
接下来看唐驼(1871-1938)先生一副:
愿将勤补拙,独以俭成廉。
下联“独以俭成廉”说得好,不是我不想贪污,不是我要标榜自己廉洁,只是我生性节俭,用不着那么多东西~
据说曾国藩(1811-1972)有次过生日时,一位部下送来不少金银珠玉,曾先生看看这个、翻翻那个,最终只收了一顶帽子。大家看曾先生:我也不是不收礼,只是我就缺一顶帽子呀。
这样,既坚持了自己的操守,也给别人留足了面子,多好!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大家看,孔子认为孟之反这个人很了不起。为啥呢?他不愿意标榜自己道德高尚——有一次鲁国军队战败撤退时、他“奔而殿”,也就是走在队伍最后掩护大家。事后他跟大伙讲——不是我想殿后呀,是因为我的马跑不动呀。
下面看陈鸿寿(1768-1822)先生一副:
性方道直介然有守,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这一联“性方道直介然有守,金声玉色久而弥彰”,简直可看作“清介”的正解——正道直行,百恶不侵;善德美名,老而弥显。
明朝有一位叫王恕(1416-1508)的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老先生活了93岁,一生清正廉洁,秉公直言。且看《明史》的一段记载:
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明朝开国时首都在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南京继续保留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以致南北两京各有六部,合计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接着看康有为(1858-1927)先生一副:
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上联“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很潇洒,下联“独立不惧遯世无闷”很刚毅。看款识可知,这一副是康先生自撰的集句联,很合先生潇洒自负的性格。
“遯”读作“盾”,是“遁”的异体字。“遯世”也就是避世的意思。不过康先生修的是圣人帝王之术,一生从未有过遁世的意思。即使晚年卜居青岛,也仍然“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王谢家”。先生长于堪舆,将自己的墓地选在青岛李沧区的象耳山(今已辟为象耳山公园)——其意为“康”、“糠”同音,这一粒“糠”要是藏到耳朵眼里面,就不再担心让风给吹跑啦。
说到“遯”字,不免想起了民国政治家宋教仁(1882-1913)。先生名教仁,字遯初。这个“教仁”和“遯初”,意思大约一致。《三字经》开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指的不仅是人最初出生时,内心是善良的;也指人类社会最初的时代,大家都是善良的。“遯初”就是要回到这个最初的状态;“教仁”也就是通过教育,让人回归、保持最初的那颗“仁”心,也就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下面看梁山舟(1723-1815)学士一副:
萧散正如君子性,颉颃兼得古人风。
下联“颉颃(音协杭)兼得古人风”,就是在立德处世上要和古人争个高下。“颉颃”是什么意思?且看《幼学琼林》中的一段:
赞襄其事,谓之玉成;分裂难完,谓之瓦解。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凭空起事曰作俑,仍踵前弊曰效尤。
之所以提《幼学琼林》,是想借此向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太好了,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古诗文典故的简明词典。大家看,就上面寥寥几句,即讲明了“玉成”、“瓦解”、“轩轾”、“颉颃”、“作俑”、“效尤”等是啥意思。读完这本书,你再读古诗文,好多奇怪生涩的典故,一下子就都迎刃而解了。
接着看祁隽藻(1793-1866)相国一副:
布衣疏食养心骨,奇字高文观古今。
这一联“布衣疏食养心骨,奇字高文观古今”,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讲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下面看朱孝臧(1857~1931)先生一副:
被褐欣自得,取琴为我弹。
“褐”指的是粗布衣服。 “被(音批)褐”就是穿着粗布衣服,这里指代下层老百姓。古书上还有一个常见词,叫“释褐”,表面意思是——脱下老百姓的衣服,其实指换上官服、步入官场。
这里“被褐欣自得”,和上面“布衣蔬食养心骨”差不多。 “被褐”也就是“穿布衣”嘛。
接着看李鸿章(1823-1901)先生一副:
存淡泊怀殊俗嗜好,得雄直气为古文章。
这一联“存淡泊怀殊俗嗜好,得雄直气为古文章”,大意是——我淡泊名利,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我善养浩然之气,能写出匹敌古人的好文章。
清介之人,往往肚子里都是有货的。
下面是一副张大千(1899-1983)先生的:
自知性癖难谐俗,且喜身闲不属人。
大千先生这一副“自知性癖难谐俗,且喜身闲不属人”,很俏皮——我自有所好,与人不一般;更喜没人管,有闲随意遣。
大千先生好像就是这样的人——嗜画独成癖,万事不关心,搜古画,临古画,血战古人,化古为新,继千年传统,开一代新风。徐悲鸿先生讲“五百年来一大千”,真不是过誉。
下面看罗振玉(1866-1940)先生一副:
贞风凌俗,清言究微。
罗先生这一副“贞风凌俗,清言究微”,多少有点自负了。人家李鸿章李中堂讲“殊俗嗜好”,大千先生讲“性癖难谐俗”,虽说不合世俗,但与世俗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罗先生直接讲“凌俗”,好像他这志趣高人一等似的。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尔之所爱,也不过一菜嘛。自言“凌俗”,好像要凌驾于世俗之上似的。
罗先生晚年竟然追随溥仪、到伪满洲国去求荣华富贵,真不知“贞风”在哪里!
拖物喻怀,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下面看谭泽闿(1889-1948)先生一副:
明月何妨千里隔,好花偏占一秋香。
看这一副“明月何妨千里隔,好花偏占一秋香”,“好花”是什么花呢?什么花能“偏占一秋香”呢?当然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菊花了。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既然你以菊自喻,那你的心思我就懂了。
接着看赵叔孺(1874-1945)先生一副:
室有琴书容啸傲,园存松菊任盘桓。
这一联“室有琴书容啸傲,园存松菊任盘桓”,说的就是陶渊明先生的《归去来兮辞》。
接着再看一副陈鸿寿先生的。这个好似也有渊明先生的身影:
染指不妨因涤研,折腰何惜为浇花。
这一联“染指不妨因涤研,折腰何惜为浇花”,写得极妙,上下联都是欲扬先抑。
上联先说“染指”,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往下看却是“不妨因涤研”——虽也染指,但非贪墨,洗砚弄脏手,脏了也风流!
据说宋代大书画家米芾(1051-1107),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米芾在宫中为宋徽宗写字,蘸墨时发现皇上的砚台不错,于是动了心思。写完后,米先生跟皇上讲:这个砚台臣下用过了,万岁就赐给臣下吧!说完不待皇上回过神来,就一把抓起满是墨汁的砚台、揣到怀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先生脏乱差的风流样。人称其为“米颠”,确是名不虚传~
下联又先说“折腰”,渊明先生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吗?你难道要向世俗妥协?让人心里又咯噔一下,细看下文,却是“何惜为浇花”——如此雅事,折腰何妨?
有一副“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写法也很类似——我也是贪官,但贪的不是财物,而是绿水青山!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1470-1524)、给某老夫人的祝寿诗(传说):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生下儿子是个贼!偷来蟠桃献娘亲。
下面看马一浮(1883-1967)先生一副:
折若木以拂日,餐秋菊之落英。
这一副“折若木以拂日,餐秋菊之落英”,上下联都出自屈原的《离骚》。屈原先生简直可以说是“清介”的化身了。端午节公休一天真是有必要——吃吃粽子,想想屈子,也能净化一下心灵的。
下面是一副集字联(集的是米芾的字):
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
这一副“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大意是——天下名山无数,纵然身健寿高,谁能一一穷尽?为人当有节操,要如竹子一般,绝不苟且因循。
最后看这样一副,书写着为道生法师,撰写者据说是清代文人陈宏谋(1696-1771):
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这一副的大意是——生活极简、不可随便浪费,自立自强、切勿仰面求人。清清白白,介然有守;坦坦荡荡,怡然无忧。也是一副绝佳的座右铭。
附:清介联语清单
清诗独吟还自和,外慕渐少由中充(吴熙载)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无暇(陆润庠)立品直须同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段祺瑞)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孙云生)事若可传都合德,人非有品不能贫(陈立夫)愿将勤补拙,独以俭成廉(唐驼)性方道直介然有守,金声玉色久而弥彰(陈鸿寿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独立不惧遯世无闷(康有为萧散正如君子性,颉颃兼得古人风(梁同书)布衣疏食养心骨,奇字高文观古今(祁隽藻)被褐欣自得,取琴为我弹(朱孝臧)存淡泊怀殊俗嗜好,得雄直气为古文章(李鸿章自知性癖难谐俗,且喜身闲不属人(张大千)贞风凌俗,清言究微(罗振玉)明月何妨千里隔,好花偏占一秋香(谭泽闿)室有琴书容啸傲,园存松菊任盘桓(赵叔孺)染指不妨因涤研,折腰何惜为浇花(陈鸿寿)折若木以拂日,湌秋菊之落英(马一浮)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集米字)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道生法师)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