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酒泉市的来历
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疏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前176年,汉文帝前元四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前121年,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把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前111年,元鼎六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295年,西晋惠帝元康五年,改禄福为“福禄”。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602年,仁寿二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刺史。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酒泉地方属吐蕃,并建“肃州千户府”,至852年,唐宣宗大中五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国。宋时,酒泉归西夏,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
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午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
西汉酒泉胜迹又名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镇。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26年张骞回西安,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和匈奴各方面情况,使汉武帝产生了与西域各国交往的念头,下决心开辟河西走廊这条交通要道。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进攻匈奴,打垮休屠王和昆邪王,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同时,修建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各国进行友好交往,从此,开通了丝绸之路。阳关遗址仅存一座伫立在墩墩山上的汉代烽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