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五排《西阁二首》读记
841240

杜甫五排《西阁二首》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2:25:030

杜甫五排《西阁二首》读记

(小河西)

西阁二首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

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哀世无王粲,终然学越吟。

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

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豪华看古往,服食寄冥搜。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这组排律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居夔州西阁。

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

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

摇落:凋残,零落。《九辩》(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燕歌行》(魏-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相命:和鸣。《登楼赋》(王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李善注:“《大戴礼-夏小正》曰:鸣也者,相命也。”《羽族部》卷10(宋-李昉):“《大戴礼-夏小正》曰:五月,鴂(jué)则鸣。鴂者,伯鹩也。鸣者,相命也。”

无心:《归去来辞》(东晋-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要路:重要的道路。此指长江。《北史-李崇传》:“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秋风》(杜甫):“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大意:夔州山间的秋天稍稍凋残,仍能见到青碧的松林。百鸟仍然相呼鸣叫,孤云在天上悠然无心。西阁的敞厅能俯瞰江壁,长江要道崖高水深。

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

哀世无王粲,终然学越吟。

朱绂: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借指官服或做官。《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陈-徐陵):“黑貂朱绂,王侯满筵。”《晖上人房…》(唐-陈子昂):“青霞路绝,朱绂途遥。”参阅:《旧唐书-杜甫传》:“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绯:绯衣。鱼袋:鱼符带。唐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为从六品上,本没绯袍和银鱼袋,是皇上特别赏赐。杜甫得此职当在广德二年。《村雨》(杜甫):“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纱帽:纱制帽子。唐时为庶民、隐者之帽。《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杜甫):“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三国志-管宁传》:“宁常着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池上闲吟》(唐-白居易):“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终然:终究;纵然。《元嘉七年…》(南朝宋-刘义隆):“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严陵濑》(南梁-任昉):“神物徒有造,终然莫能状。”《独不见》(唐-李白):“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鲁郡途中…》(唐-高适):“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越吟:《史记-张仪列传》卷70: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后因以“越吟”喻思乡忆国之情。《登楼赋》(汉-王粲):“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宿杜判官江楼》(唐-郎士元):“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

大意:俺身虽朱绂却还带着隐士纱帽,新近赋诗总是伴以玉琴。俺没有趁早建立功名,年老后衰病使俺不得不辞别知音。如今这哀世没有写《七哀》的王粲,纵然俺有王粲那样思乡忆国之心。

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

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

沧洲:滨水之地;隐士居处。《为郑冲劝晋王笺》(魏-阮籍):“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之宣城郡…》(齐-谢朓):“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曲江对酒》(杜甫):“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含香:汉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汉官仪》(汉-应劭):“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重酬苑郎中》(唐-王维):“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镊(niè)白:同“镊鬓”。拔除白发和白须。《白发赋》(晋-左思):“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mí)。”后因以喻指有意作官。《秋日炼药院镊白发…》(唐-李白):“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秦州杂诗》(杜甫):“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其如:怎奈;无奈。《硖石遇雨…》(唐-刘长卿):“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萧索:冷落衰颓;衰败。《自祭文》(东晋-陶潜):“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大意:俺心情懒散犹如江水,日日夜夜流向沧洲。不是嫌尚书郎太低贱,怎奈俺做官意愿已休。走路经过时调弄碧柳,心情冷落时身倚朱楼。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豪华看古往,服食寄冥搜。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毕娶:《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长》卷83:“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以指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之典。(向长,也作尚长。)

消中:指消渴病。《黄帝内经素问》:“风成为寒热,瘅(dān)成为消中。”王冰注:“消中之证,善食而瘦。”《三消论》(金-刘完素):“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名曰消中。”《客堂》(杜甫):“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服食:服用丹药(道家养生术)。《古诗十九首》(魏晋):“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养生论》(魏-嵇康):“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冥搜:尽力搜寻;冥思苦想。《箜篌引》(唐-王昌龄):“明光殿前论九畴,簏(lù)读兵书尽冥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谒禹庙》(唐-徐浩):“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秋日访同人》(唐-李咸用):“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

入海求:入海求仙。《史记-秦始皇本纪》卷6:“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后因以喻长生不老的企望。《古风》(唐-李白):“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大意:何时才能办完子女婚事去畅游?何时才能治好消中病得自由?看多少人间豪奢已成过往,应寄托于服食丹药去尽力搜求。吟诵诗文可以尽人间之兴,还要兼及为长生不老入海搜求。

前章6联。前三联写西阁之景。夔州秋天只是“小摇落”,虽草木有凋谢,但还有青碧松林。仍然和鸣的百鸟,自由自在的孤云。站在层轩向下看,要路长江深深。后三联写己况。虽有朱绂却带纱帽,整日吟诗听琴。(隐士生活。如百鸟和鸣,似孤云无心。)早年未立功名,暮年弄了个尚书郎,却因衰病只好“谢知音”。(指辞严武幕。)俺不是“哀世”写《七哀》的王粲,虽俺与他一样有思乡忆国之“越吟”。

后章6联。前三联再写己况。一是心态。就像江水流向大海,俺的懒心向往“沧洲”。不是嫌尚书郎官儿太小,而是俺做官意愿已休。二是生活。走过杨柳逗弄柳,心情冷落闲倚楼。(无聊,懒散。)后三联写期望。等儿女成家身体康复后,俺就有了自由。俺不追求豪华,俺想服食丹药,俺会尽力去搜求。一边写诗“尽人间兴”,还要一边像秦始皇一样“入海求”。

两章应合读。夔州西阁之秋只是“小摇落”。这里百鸟和鸣白云悠悠。杜甫在这儿或结束了回长安任职的想法。待儿女婚嫁、身体康复后,杜甫真的要“向沧洲”要“入海求”要“服食寄冥搜”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