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副极品元宵节对联,吉祥喜庆,对仗工整,让人赏玩不尽
元宵节是传统佳节,是团圆的节日。祝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团团圆圆过元宵。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人。关注我,一起来3副极品元宵节对联,吉祥喜庆,对仗工整,让人赏玩不尽。
第1副对联:撒荔须分海东树;看花都向日南坊。
这是旧时北京城的福州会馆的元宵节对联。北京会馆集中,每年的元宵节大家都一起放烟花,福州会馆的烟火最为灿烂夺目。各处前来观看烟花的百姓充满街巷,直到深夜也不离去。
福州会馆的元宵节对联也写得颇有水准。我们看这副对联,上联的海东树,契合的是“福州”这个地点,体现出在北京城的福州老乡的地域荣光。
撒荔之词,应是出自乾隆帝的元宵节诗词:“撒荔筵前灿九华,祥烟郁作赤城霞。”
至于撒荔之意,按照我的猜测,大约是烟火灿烂,光华四散,如同将荔枝乱洒而出,景象相当喜庆。
上联是一种自夸之意,说元宵节的灯火,是福州会馆的最为精彩。
下联同样是自夸,日南坊即是福州会馆所在地。看花并非看花朵,而是看烟花。
下联巧妙化用了刘禹锡名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只不过唐人看桃花,清人看烟花,各自有不同也。
对联用语简单,自夸而夸得名正言顺,让后人看到了福州会馆元宵节当日的繁华热闹。
第2副对联:
碧海无波,总买来箫鼓千场、鱼龙百戏;
金台不夜,看装出琉璃世界、锦绣天街。
此联同样是福州会馆的元宵对联。上联的“碧海无波”一方面是赞叹天下太平,祝愿未来美好,另一方面又与之后的“鱼龙百戏”契合,一语双关,颇妙。
鱼龙灯组成了灯海,让人如入广阔大海,目不暇接,足以说明当时元宵的热闹景象。
下联“金台不夜”沿袭古语,说的是元宵节不宵禁之事,通过“琉璃世界”展示元宵花灯的晶莹美丽,通过“锦绣天街”来体现元宵节装饰的五颜六色。
此联采用自对手法,箫鼓千场与鱼龙百戏自对,琉璃世界与锦绣天街自对,才子之笔,亦如花灯通明,精彩照人也。
第3副对联:
颍滨种夹岸桃花,潘鬓将皤,笑看竹马儿童迎双舄,重来拜嘉桑梓;
天上留元宵明月,徐榻特设,正值华灯时节携一樽,相属共保松筠。
此联既是贺寿联,也是元宵节日对联。
民国初年有个淮泗道尹叫黄隽珊,他的生日正巧与元宵节碰在一起。
黄隽珊59岁生日的时候,有人想要给黄隽珊拍马屁,于是找了个才子代写了这副对联。
上联紧扣生日这一点,说黄隽珊即将花甲之年,身居高位,德行昭彰,在故乡桑梓中德高望重,退隐后看着儿童优哉游哉,日子过得十分美好。
上联处处紧扣黄隽珊身份,用语恰如其分。颍滨,颍河源于河南,流经安徽省入淮河,与黄隽珊的“淮泗道尹”身份相合,这是切地。
同时,颍滨暗用苏辙“颍滨翁”的隐居者典故,恭维黄隽珊将来退游林下的悠闲自在。
潘鬓将皤,用的是才子潘岳白发的典故,后人频繁运用此典,如黄景仁《感旧杂诗》:“而今潘鬓渐成丝,记否羊车并载时。”
上联用潘鬓的典故,一方面切合黄隽珊的老年形象,一方面夸张黄隽珊的才华,拍马屁于无形。
至于“笑看竹马儿童迎双舄”,运用《后汉书·郭伋传》的典故:“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后人用“儿童竹马”作为称颂太守知府之词,此处自然也是拍马屁之意,不过马屁拍得嘎嘎香。
下联同样运用了典故,“徐榻特设”与《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塌”的典故一般无二,说的是太守陈蕃出于对徐孺子的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
此处同样是拍马屁,说黄隽珊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表面上是一个元宵节待客的描述,却被作者巧妙用来拍马屁,这份文采当真惊人了。
当然,作为元宵节对联,下联十分“切时”,写得颇为传神。明月的流彩溢光,灯光的繁华似梦,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
松筠,也就是竹子与松树。松竹在古文环境中有长寿之意,配合花灯如昼的美好景象,让人又回归到给黄隽珊祝寿的情境中。
故而此联之妙,在于借助元宵佳节来庆贺人之生辰,精准用典,拍马屁拍得文雅,让人觉得不俗气,很喜庆,水平值得点赞。
失业在家,写文为生,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赞赏、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真的我很重要,谢谢大家!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