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道义平生无熟境,风流随处有虚舟
近代名人李鸿章(1823-1901)有这样一副墨迹:
道义平生无熟境,风流随处有虚舟。
这一联按语言逻辑,应该是“平生道义无熟境,随处风流有虚舟”,为照顾平仄,做了上述调整。其中“平生”、“随处”为互文,也就是“道义无熟境”、“风流有虚舟”,时时处处都是这样的。
看上联,“道义平生无熟境”,多少有点奇怪,“道义”为啥没有“熟境”呢?
这里的“道”,可理解为“原则”;这里的“义”,可理解为“道”在具体事件上的运用。
拿买房子来打个比方吧,“道”——就是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义”——就是要将买房需要“统筹兼顾”的一系列具体因素确定下、落实好,最终买到一套比较满意的房子。
一般人买房会考虑:
地段位置(保值升值、交通通勤)、周边配套(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公园)、安全(开发商信誉、各类政府批文证件、施工质量、抗震)、功能及舒适(户型、楼层、采光、通风、停车、隔音、周围噪声、光污染、小区配套、绿化)、价格(总价、首付、贷款年限利率、装修)、物业(出入管理、防火防盗、监控、卫生、维修)等等
具体实践中,可以尽量多看,然后综合以上因素,买一套相对最好的。
在买房过程中,你实践了“义”,解决了问题;同时,对什么是“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的“道”,理解也更加深入。
其实,每一次真正的决策都是这样的,你都会面临全新的、陌生的情境,都会对“义”和“道”产生更深的理解。这,就是“道义平生无熟境”。
人们常说一句话——如果重新来过,我会把每一次选择做得更好。这说明当阅历更丰富时,你对以前的决策,也会有更新的认知。就好像瞎子摸象,还是同一个“象”,你越摸、就越能摸出更多的陌生,对“象”的认识、也会更加明了清晰。这个对旧决策的新认知,也是“道义平生无熟境”。
喻颖正先生在《人生算法》中,讲到过做决策的一条金律——“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所谓“灰度认知”,就是决策时的每一个备选项,都既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十全十美,而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处于0分到100分之间的某一个“灰度”位置。对于每一个备选项,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理性、科学地评估,尽可能找见它在0-100分之间的具体位置。这就是“灰度认知”。
等每一个备选项的“灰度”分数都给定了,那我们在所有备选项中、选一个得分最高的就行。这就是“黑白决策”,因为你只能选一个。
对应上面的买房,就是对每一套备选房源,参照上文给出的因素进行打分,最后,买一套得分最高的。
因此,理性、科学的“灰度认知”,是“黑白决策”的前提。没有“灰度认知”,你的决策只会是拍脑袋、瞎决策。
再比如说上大学报志愿,常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大学、专业等多个因素,最后选择一个相对最好的。这也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再比如说找对象,常需要综合考虑人品、身体、能力、性格、家境等多个因素,最后选择一个相对最满意的。这同样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往往需要“九分认知、一分决策”。因为要把多项因素、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不行。
人生,就是由一系列重要决策串起来的。老话说的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每一次重要决策,都需要认真对待。
要认真对待,你就要努力寻找更多的决策背景因素,就要认知评估每一选项每一因素的灰度值,这样的话,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以前根本没考虑到的、陌生的条件和信息。
比如,同样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我的志愿选择上、究竟有啥差别?再比如,同样是某一领域规模、效益相同的两家公司,我应该入职哪一个?
——这,不也正是“道义平生无熟境”吗?
重要决策,大家都不会随便。但隔三差五要面对的日常小决策,最好也不要等闲视之。这里推荐两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万维钢老师讲的——“再增加一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的决策,不能算决策。万老师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现在有一部电影的热销DVD,优惠售价15美元。研究者先问一组受试者:你愿不愿意花15美元,买这个DVD?结果80%选择买。
然后研究者又找了一组受试者,这一次增加了一个选项:你是愿意花15美元买这个DVD,还是愿意把这15美元省下来、花到任何你想花的地方去?
仔细想想,这所谓增加的一个选项等于是废话 —— 我不买DVD,当然就省了15美元。这15美元,本来就是我的钱,我当然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可就是这么一个多余的选项,就让愿意买DVD的人从80%下降到55%。
所以说,哪怕你仅仅“意识到”自己还会有别的选项,你的决策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 因为你对这个决策增加了新的、陌生的认知角度,你不再凭直觉、拍脑袋了。
二是洛克菲勒讲的——“让我等等再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管什么样的决策,只要不必立即做出,都可以缓一缓。时间会让你发现更多陌生的侧面、全新的信息。
比如你想让一个热心冲动的人、答应帮你忙,你是给他打电话?还是发微信?
接着看下联,“风流随处有虚舟”,“虚舟”本义是空船,这里可引申为无忧无虑、轻松潇洒。
那“风流”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借冯友兰先生对“魏晋风流”的描述、来参考理解一下。
关于魏晋风流,冯先生最推崇王弼所讲的——“圣人有情而无累”,也就是:风流的人,在对生活充满感情、勇猛精进的同时,还能做到吃得香睡得美,了无挂碍,逍遥自在。
既要“有情”、拿得起,又能“无累”、放得下,这里的关键,就是用“道义平生无熟境”的科学、理性精神,把每一次的决策都做好。
如果草率认知、随便决策,那随后的麻烦可就大了——你认知时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在决策后一个个找回来。如此一来,你只会整天忙着擦屁股、补窟窿,又如何能吃得香、睡得美,有情而无累,风流潇洒呢?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