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344:王浚这一种人物原型值得我们注意
841523

《资治通鉴》344:王浚这一种人物原型值得我们注意

花言大帅花言大帅2023-07-28 16:25:500

学习内容:【原文】荀藩薨于开封。汉中山王曜、赵染攻麹允于黄白城,允累战皆败;诏以索为征东大将军,将兵助允。王贡自王敦所还,至竟陵,矫陶侃之命,以杜曾为前锋大都督,击王冲,斩之,悉降其众。侃召曾,曾不至。贡恐以矫命获罪,遂与曾反击侃。冬十月,侃兵大败,仅以身免。敦表侃以白衣领职。侃复帅周访等进击杜弢,大破之,敦乃奏复侃官。汉赵染谓中山王曜曰:“麹允率大众在外,长安空虚,可袭也。”曜使染帅精骑五千袭长安,庚寅夜,入外城。帝奔射雁楼。染焚龙尾及诸营,杀掠千余人;辛卯旦,退屯逍遥园。壬辰,将军麹鉴自阿城帅众五千救长安。癸巳,染引还,鉴追之,与曜遇于零武,鉴兵大败。杨虎、杨难敌急攻梁州,胡子序弃城走,难敌自称刺史。汉中山王曜恃胜而不设备。十一月,麹允引兵袭之,汉兵大败,杀其冠军将军乔智明;曜引归平阳。王浚以其父字处道,自谓应“当涂高”之谶,谋称尊号。前勃海太守刘亮、北海太守王抟、司空掾高柔切谏,浚皆杀之。燕国霍原,志节清高,屡辞征辟。浚以尊号事问之,原不答。浚诬原与群盗通,杀而枭其首。于是士民骇怨,而浚矜豪日甚,不亲政事,所任皆苛刻小人,枣嵩、朱硕,贪横尤甚。北州谣曰:“府中赫赫,朱丘伯;十囊、五囊,入枣郎。”调发殷烦,下不堪命,多叛入鲜卑。从事韩咸监护柳城,盛称慕容廆能接纳士民,欲以讽浚。浚怒,杀之。浚始者唯恃鲜卑、乌桓以为强,既而皆叛之。加以蝗旱连年,兵势益弱。石勒欲袭之,未知虚实,将遣使觇之,参佐请用羊祜、陆抗故事,致书于浚。勒以问张宾,宾曰:“浚名为晋臣,实欲废晋自立,但患四海英雄莫之从耳;其欲得将军,犹项羽之欲得韩信也。将军威振天下,今卑辞厚礼,折节事之,犹惧不信,况为羊、陆之亢敌乎!夫谋人而使人觉其情,难以得志矣。”勒曰:“善!”十二月,勒遣舍人王子春、董肇多赍珍宝,奉表于浚曰:“勒本小胡,遭世饥乱,流离屯厄,窜命冀州,窃相保聚以救性命。今晋祚沦夷,中原无主;殿下州乡贵望,四海所宗,为帝王者,非公复谁!勒所以捐躯起兵,诛讨暴乱者,正为殿下驱除尔。伏愿陛下应天顺人,早登皇祚。勒奉戴殿下如天地父母,殿下察勒微心,亦当视之如子也。”又遗枣嵩书,厚赂之。浚以段疾陆眷新叛,士民多弃己去,闻勒欲附之,甚喜,谓子春曰:“石公一时豪杰,据有赵、魏,乃欲称藩于孤,其可信乎?”子春曰:“石将军才力强盛,诚如圣旨。但以殿下中州贵望,威行夷、夏,自古胡人为辅佐名臣则有矣,未有为帝王者也。石将军非恶帝王不为而让于殿下,顾以帝王自有历数,非智力之所取,虽强取之,必不为天人之所与故也。项羽虽强,终为汉有。石将军之比殿下,犹阴精之与太阳,是以远鉴前事,归身殿下,此乃石将军之明识所以远过于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悦,封子春、肇皆为列侯,遣使报聘,以厚币酬之。游纶兄统,为浚司马,镇范阳,遣使私附于勒;勒斩其使以送浚。浚虽不罪统,益信勒为忠诚,无复疑矣。【原文华译】司空荀藩在开封逝世。(荀藩之前在阳城建立行台。荀藩、傅祗相继去世,陕东两个行台,就只有荀组还在了。)汉中山王刘曜、赵染在黄白城攻雍州刺史麴允,麴允屡战屡败。皇帝司马邺下诏,任命索綝为征东大将军,将兵援助麴允。王贡(陶侃帐下参军,之前陶侃派他去王敦处报捷)从王敦处回来,到了竟陵,假传陶侃命令,任命杜曾为前锋大都督,攻击王冲,斩王冲,兼并了他的全部部众。陶侃召杜曾,杜曾不去。王贡担心陶侃要治他假传命令之罪,于是与杜曾反击陶侃。冬,十月,陶侃大败,仅逃脱了性命。王敦上表,举荐陶侃以平民身份任职。陶侃再率周访等进击杜弢,大胜。王敦于是再上奏,恢复陶侃官职。汉平西将军赵染对中山王刘曜说:“麴允率大众在外,长安空虚,可以袭击!”刘曜派赵染率精骑五千袭击长安,十一月十九日夜,入外城。皇帝司马邺逃奔射箭楼。赵染焚毁龙尾(龙首山头高二十丈,山势逐渐向下,到尾部高五六丈,龙尾,就是龙首山之尾)及诸军营,斩杀俘虏一千余人。二十日清晨,退屯逍遥园。二十一日,将军麴鉴从阿城率众五千救援长安。二十二日,赵染撤退,麴鉴追击,与刘曜在零武遭遇,麴鉴大败。杨虎、杨难敌急攻梁州,胡子序弃城逃走。杨难敌自称刺史。汉中山王刘曜仗恃取胜,不设防备,十一月,麴允引兵突袭,汉兵大败,杀死冠军将军乔智明。刘曜撤回平阳。王浚因为他的父亲王沈字处道,认为谶言“当涂高”是应验在自己身上,密谋称帝。前渤海太守刘亮、北海太守王抟、司空掾高柔切谏,王浚将他们全部诛杀。燕国人霍原,志节清高,屡次推辞官府对他的延聘。王浚以称帝之事请教他意见,霍原不答。王浚诬陷霍原通匪,杀死他,并枭首示众。于是士民惊骇怨愤,而王浚骄矜日甚,不亲理政事,任用的都是苛刻小人,枣嵩、朱硕贪暴尤甚。北州民谣说:“府中赫赫朱丘伯(朱硕字丘伯),十囊、五囊入枣郎(枣嵩是王浚女婿,所以称枣郎)。”频繁征粮、征物、征兵,百姓无力承担,大多叛逃鲜卑。从事韩咸监护柳城,盛赞慕容廆能接纳士民,希望以此讽谏王浚。王浚怒,杀韩咸。王浚开始时依靠鲜卑、乌桓力量,所以强大,既而两部都叛离而去,加上连年蝗灾、旱灾,兵势越来越弱。石勒想要袭击王浚,又不知他的虚实,准备派使者去侦察。参佐建议以当年羊祜、陆抗的前例,以敌国交邻的礼节,写信给王浚。石勒问张宾,张宾说:“王浚名为晋臣,实欲废晋自立,只是担心四海英雄不肯听从他罢了。他想要得到将军,就像项羽想得到韩信。将军威震天下,如今卑辞厚礼,折节侍奉他,还担心他不信,何况以羊祜对陆抗的态度去对待他呢!要谋取别人,又让人察觉,难以成功!”石勒说:“好!”十二月,石勒派舍人王子春、董肇多带珍宝,上表给王浚,说:“石勒本是一小小胡人,遭遇世间饥乱,流离失所,窜逃入冀州,聚众自保,只求活命。如今晋室沦陷,中原无主,殿下是我本州同乡,身份高贵,名望卓著,四海尊崇,能为帝王者,除了殿下,还能是谁!石勒之所以捐躯起兵,诛讨暴乱,正是为殿下驱除而已。伏愿殿下应天顺人,早登皇祚。石勒奉戴殿下如天地父母,殿下体察石勒一片赤诚之心,也当把石勒当您的儿子啊!”又写信给枣嵩,并送上厚重的贿赂。王浚因为段疾陆眷叛离,官吏人民也多离他而去,突然接到石勒要归附的消息,非常高兴,对王子春说:“石勒也是一时豪杰,据有赵、魏,还要向我称藩,可信吗?”王子春说:“石将军才力强盛,正如圣上所言。但是,以殿下在中州的声望,威行夷夏,自古胡人做辅佐名臣的固然是有,能称帝的就没有了。石将军不是不想做帝王,要让给殿下,而是因为帝王自有天命,不可以智力相取,就算想要强取,上天也不给。就像项羽虽强,天下最终还是归了刘邦。石将军和殿下相比,就像月亮之于太阳,所以他以古为鉴,决定归身于殿下。这是石将军的智慧见识远过于人之处,殿下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王浚大悦,封王子春、董肇皆为列侯,遣使报聘,送给石勒丰厚财物。游纶的哥哥游统,为王浚司马,镇守范阳,遣使私自归附石勒。石勒将使者斩首,人头送给王浚。王浚虽然没有治游统的罪,但是更加深信石勒的忠诚,不再怀疑。

【学以致用】王浚这一种人物原型值得我们注意01,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并且会过分的,大大的,超出旁人想象的高估自己这或许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性因为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道基因符号: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为什么那些历史人物的悲剧会重复出现呢?就是因为这2点1是“我知道我知道”2是我跟他们不一样当年的曾仕强教授在谈到这句话的时候,是流下眼泪的很多人经常说我知道我知道,其实自己一步步走进陷阱里面去了还毫无察觉,等到真正察觉的时候,已经失败了,已经输掉了....王浚也是这样,过分的高估自己这就导致一个现象谁向他拍马屁,还得看这个人拍的功力是否深厚拍不到点子上,他还不高兴,认为对方没有见识,认知有问题硬是要拍到他真的心坎上,他才会觉得到位,一到位,他就想赏你....王子春的马屁够高的了,又是太阳,又是刘邦,又是天命所归....石勒都开始要建立自己地盘,要脱离于刘聪自己单干了,又怎么可能认他王浚当爹呢?这种话,稍微静下来想象都会觉得不靠谱可是王浚就是觉得很有道理啊, 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现实扭曲力”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强扭在一起,作为因果关系我记得当年乔布斯也有这种“现实扭曲力”,但两者的用法 完全不在一个维度我们自己得注意这个现象一旦陷入这种陷阱里面,会把所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全部抛在外面,视而不见就会导致自己陷入“幸存者偏差”而不自知我们知道,要对一个事情有全方位的认知,认识, 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信息都是要有的,不然,没有“错”,“对”又如何证明呢?不近恶,不知善王浚自己陷进去之后,把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杀掉了,他已经听不到真话了, 当然他也听不进去....

02,“高估自己”这种事情,只能在一种场合下使用,用完即扔什么时候?就是一个人处在低谷的时候当你处在低谷的时候,越是要高估自己,这样才能把自己从低谷中拔出来而当你一旦从低谷开始转变,开始一步一个小成功累积的时候,这种“高估自己”的做法就可以舍弃了, 而“谦虚”才是太平护身符“谦虚”这张牌,是可以破掉马屁风的当有人给你吹捧的时候,当有人夸你的时候夸的越猛,越润物细无声,你能清醒的感觉到自己的细胞飘飘然了如果你没有握着“谦虚”这张牌,你就会很享受,真的是太爽了,睡觉都香啊,然后一不小心可能就爽到陷阱里面去了....但是有了这张牌,你就会在脑海中反射出一个潜意识:风邪这是中医思维我们知道吹风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不好意思,古文汉字中,风字里面带个虫字,八风,也是八邪这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邪气会藏在风中,透进身体里面来搞破坏,于是有意识的避风,不要对着吹,要把身体的关键部位调整或保护好....我們都喜欢南北通透的房子,但是有中医思维的人或许会知道,南北对流穿堂风对人的伤害极大,并且你一时还感觉不到同样,马屁风,也是风啊, 无形无相,不仅容易上头,还上心啊....

03,注意给自己贴标签所谓的“天选”之子,一般都是别人的给的, 是后来者给那个人加上的比如我们讲华为任老爷子,是天选之子,成为中国的经营之神....但是,他会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吗?刘邦在起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吗?都不会这么想,那么,愿意这么想的人,就是一个个走进“粪坑”的人...比如公孙述.....(这家伙是第一个)比如袁术.....比如现在的王浚,字彭祖.....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