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哲学系列01】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定义“现代化”这个概念?
什么是“现代化”?
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定义“现代化”这个概念?
这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维。
我们从名家学派的开创者邓析讲起,邓析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不过邓析却是名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名家在古代以“能言善辩”著称,也常常被认为是“诡辩”。
在《吕氏春秋》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春秋时期,郑国的洧wěi河发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了。
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买尸体,但别人要价很高。
于是,富人家属就来找邓析,请他出主意。
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安心回家去吧,那些人只能将尸体卖你的,别人是不会买的。”
于是富人家属就不再去找得尸者买尸体了。
得尸体的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
邓析又对他们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再无别处可以买回尸体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名家的一些特点,针对同样的事实,只是换个角度同样可以逻辑自洽,有效的说服他人。
邓析正是以能言善辩著称,他被誉为是我国第一代律师,古代称之为“讼师”,也就是给被人打官司的人。
邓析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律师,也教别人打官司,还制作了著名的“竹刑”努力普及法律知识,颇有点今天罗翔老师的感觉。
竹刑就是把刑法条款刻在竹筒上,这样就可以四处流传,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刑书的内容,让普通人也可以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
在古代普及法律知识可比今天要困难得多,在古代,按照周礼,刑书一般是不可以公开的。
一方面怕百姓知道了刑书的具体内容,而知法犯法,钻法律的漏洞。
另外一方面百姓不知道刑书中对刑罚的具体规定,因此生杀大权就可以掌控在统治者手里面。
而邓析造出了“竹刑”来普及法律知识,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大胆和激进的举措,可以看出邓析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是先秦时期革新派的代表。
邓析出生于公元前545年,和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之所以说他是名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是因为他最先提出“形名之辩”和“循名责实”的理论,开启了先秦名辩思潮和逻辑思想的先河。
邓析提出的“形名之辩”,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的“名实之辩”。
其中“形”指事物的形体和形状,也就是事物的实在;而“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和概念。
所以,“形名之辩”的基本内容,就是辨析事物的实在和事物的名称之间的关系。
关于事物的实在和名称之间的关系,邓析提出了著名的“循名责实”和“按实定名”的思想。
他主张一方面根据名称去寻找实际内容,一方面名称要根据实际内容规定名称,目的是让名实相符。
这种思想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名实相符”就是给一个事物准确下一个定义。
这种思想有什么具体的价值呢?
为什么名和实,名和形的关系如此重要呢?
从小的方面说,形名的关系体现了思维和表达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为它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因此也是逻辑学的基础内容。
从大的方面说,形与名的关系,也体现了新旧两种意识形态之争。
这才是邓析提出“形名之辩”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
和邓析同时代的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名不正言不顺”,孔子积极为周礼“正名”。
“ 名”代表名称、概念,在儒家思想里面,”名“也代表“礼义和制度”,“法律法规”。
具体来讲,孔子思想中的“名“,就是指“周礼”。
在《论语》中,子路问孔子,卫国的国君等你去管理政事,你打算先做些什么呢?
孔子回复说:一定要先正名。
子路说老师迂腐,不理解为什么要先正名。
孔子听了之后很生气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孔子论述了“正名”的重要性。
“名”从小的说就是一些规则和制度,从大的说,它事关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孔子的“名”对应的“实”就是“周礼”,也就是周朝的礼乐制度。
这是孔子思想的中的“名和实”的对应关系。
在孔子看来,周礼所规定的名分等级和礼乐制度是永恒不变,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孔子的“正名”。
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更倾向于恢复和维持周朝的社会秩序和礼乐制度。
而和孔子所秉持的偏保守主义的思想相反,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邓析则是革新派的代表。
邓析提出了“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思想主张,意思是说,先王的礼义法令制度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并积极主张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重新设立规则和制度,也就是按照新的“实”来定“名”。
虽然邓析和孔子同样注重“名实相符”,“按实定名”,但是他们所说的“实”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邓析的“实”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孔子的“实”是古代周朝的社会现实。
所以,邓析和孔子所提倡的“正名”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实之辩,更是两种意识形态之争。
邓析说:“循名责实,实之极也;按实定名,名之极也。参以相平,转而相成,故得之形名”。
邓析的“循名责实”和“按实定名”强调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来修订已有的旧名,并按照经过修订的新名去规范客观现实,由此建立新的“名实相符”。
这种思想既强调事实求是,也强调与时俱进。
举一个例子,比如“现代化”这个概念,是西方对于社会形态的一种定义。
在西方社会中,现代化的理念包括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内涵。
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自身的社会现实,对“现代化”这个概念,赋予了比如“共同富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新的内涵。
是按照西方的“现代化”理念来改造中国的社会现实,还是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来赋予一个概念不同的内涵,我们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循名责实和按实定名”在治国中的实践。
当然,在邓析这里,形名之辩还主要体现在治国和政治领域,而形名之辩的思想。
后来被宋钘、尹文、惠施和公孙龙等名家思想家发扬光大。
形成了以“名”为核心,对概念、语言、知识和逻辑的思辨体系,形成了先秦时期独特的名家思想学派,开启了我们古代语言分析和逻辑学的先河。
🔼🔼🔼
点击上方名片扫描进群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转载开白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