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选萃: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清代状元史致光(1752-1828)有这样一副墨迹:
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上联“福慧双修须及物”,大意是——要在为人民服务中成就自己、修福修慧。这里的“及物”,就是为人民服务。
由这一句,想到当前一些退休老人,有知识有阅历,有时间有精力,但每天无事可做,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嘴巴指点江山、用身体摩擦空气。
因此,建议社会或者政府多做一些引导、多创造一些机会,让这一部分人力资源再发挥一下余热。比如像成都吉福社区的“共享奶奶”那样,帮上班族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多好呀~
再说呢,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有用,精神状态也会越好,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记得有次在国家博物馆,发现有位大娘一直站在后母戊大方鼎旁边,看样子有70多岁了。有人路过,在征得同意后、大娘就给义务讲解。她讲得严谨而生动,比标准解说词好多了。
据大娘讲,她退休前是历史老师,这几年常来这里义务讲解,既能锻炼腿脚、又能活动脑子,还能接触社会、服务他人,一举四得,多好呀。
66岁的志愿者吕祖善(前浙江省省长)在浙江省博物馆给观众作讲解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写过一本《第二座山》,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关系主义”,意思是健康的人生,需要将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结合起来。他认为,纯粹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都不利于人的成长。
个人主义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讲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勇气”,“人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等等。对吧?也对,但就是不免把自己当目的,拿别人当工具了。
集体主义强调以集体为核心,讲什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等等。对吧?也对,但就是一味把集体当目的,拿个人当工具了。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高喊着“集体主义”的口号,煽动芸芸大众去奉献、去牺牲。
而关系主义呢,则介于二者之间——提倡人要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幸福自己、成就自己,这不正像上面那位大娘一样、以“及物”来修自己的“福慧”嘛~
说到这里,不由得琢磨到——市场经济,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他利用所有人自私自利的“恶”、成就了所有人自给自足的“善”。也可以说,市场经济把“弱肉强食”升级成了“文明交换”,将野蛮人改造成了文明人。
法国人安东尼·加卢佐写过一本《消费主义全球史》,书中提出,“消费”——才是现代社会最该提倡的美德。
的确,在短缺时代,生产是美德,节俭是美德;但人类超越短缺时代后,生产仍是美德,节俭则不再是美德了,消费——才是。否则,生产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呀!
比如你买双鞋,可能让10个人的生活改善一点点;买个手机,可能让100个人的生活改善一点点;买辆汽车,可能让1000个人的生活改善一点点;而买辆飞机,则可能让10000个人的生活改善一点点。你看,你越奢侈,反而对别人越好。这真是:快乐自己、造福别人。
大家看,正是这个消费,将成就他人的“及物”和实现自己的“福慧”,给完全统一起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了——我就不消费,我就想攒钱,不行吗~
当然也行啦。但你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适当多发货币,让你攒的10块钱,慢慢变成9块钱、8块钱……
你看,你要不及时消费,趁早用你的钱去“及物”、去为人民服务,你的“福慧”,很可能会不断贬值哟~
下联“身名俱泰要留余”,大意是——在名利面前要谦退,不要贪得无厌,一点余地都不留。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过后好相见。再说了,谁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贡献呢?对于你得到的回报,别人心里或许还不服呢?
况且当今社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出人头地了。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须主动加入社会协作网络。而优质的协作网络,一定是一群高自尊人的命运共同体。它绝不会在利益分配上过多纠缠、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入伙”者不仅要能力超群,还更需要品德高尚。
如果总想比别人多拿一点,那么即使你侥幸加入了这样的优质网络,也会很快被清除出局。锱铢必较、分寸不让,最终可能会使你像蚕一样,用利益的“茧”、把自己给困死了。
因此,多干一点,少拿一点,有时候不仅是一种谦让的美德,更是一种高明的智慧。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