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在贾宝玉眼中,林黛玉为何会魅力无穷,因为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林黛玉
841636

在贾宝玉眼中,林黛玉为何会魅力无穷,因为他看到了不一样的林黛玉

木槿读书木槿读书2023-07-28 17:56:040

红楼梦中,贾宝玉自幼喜欢在女孩堆里厮混,他结交的秦钟,蒋玉菡等人也有女孩气质,他甚至幻想所有的女孩都能为他流泪,在他最初的认知中,只要所有的女孩子泪流成河地送他,哪怕立刻死去他也心甘情愿,他把这份“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贾宝玉表现出来的是对所有的女孩子都关心,有时候达到忘我的境界。这难免给人一个错觉,贾宝玉是一个大花心。

唱戏的龄官给贾宝玉上了一课,他教给贾宝玉懂得什么是爱情。龄官无论容貌还是气质和林黛玉有几分相似,虽然是唱戏的,但是她有自己的清高与孤傲。贾宝玉想听《牡丹亭》来到梨香院,龄官先是抽身躲开,然后以“嗓子哑”为由明确拒绝了贾宝玉。

但是对贾宝玉冷若冰霜的龄官对待贾蔷却是另外一番情形,出于对贾蔷的思念,龄官在烈日炎炎之下,用簪子一笔一画的写“蔷”字,把他对贾蔷的一腔思念与柔情都凝结在这个字中,哪怕突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也没有中断。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贾宝玉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爱情就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

贾宝玉从此明显长大成熟了,那些姐姐妹妹们在他眼里谁也比不上林黛玉,林黛玉魅力无穷。我们看贾宝玉眼中的薛宝钗,第一次见到薛宝钗,贾宝玉看到的是“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这五官上的清秀,仅仅是大众意义上的美。

就算是贾宝玉看见薛宝钗带着红麝串,看呆了,也仅仅是因为薛宝钗肌肤微丰,雪白的膀子。真正能占据贾宝玉心灵的,深入他灵魂深处的还是林黛玉,贾宝玉也曾盟誓

“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

为什么林黛玉在贾宝玉心中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因为贾宝玉看到了不一样的林黛玉。大观园中美女如云,外貌上的吸引仅仅是一时,时间久了就会审美疲劳,唯有性格上的魅力,精神上的吸引才是永恒。

林黛玉的魅力,外貌仅仅是其次。外表上的娇喘微微,泪光点点固然让人心生怜爱。其内在的刚强与外在的柔弱有着强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别样的审美,自然对贾宝玉有强烈的吸引力。

红楼梦第64回,宝玉外出几日,回到大观园就想着去看黛玉,还没进门,意外得知她正布置祭拜,看看所备物事便知郑重其事,宝玉也不敢贸然打搅,凤姐处走了一遭,估摸着差不多了才又前去潇湘院中,这一去便引出了黛玉郑重其事的缘由,《五美吟》。

五位自古相传的美女,五首各以其名命题的小诗,总合而为《五美吟》。自古道,“诗言志”,黛玉作此诗句前,这般郑重其事,必然就不是寻常即兴歌咏,而作为红楼全书灵魂的黛玉,她的志趣所向,也一定包含着作者的深思潜怀,如此,这《五美吟》究竟在说什么,且让我们一一看来。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倾国美色,被越王勾践送与吴王夫差,从此吴王沉湎而疏朝政,以致国破身死,以及“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就不复述了。故事里西施的结局,是越王勾践破吴后,将西施看作“不祥”,赐死了之。黛玉这首诗显而易见是在说,平凡普通未必就是坏事,造成西施悲剧的,正是她的倾国容颜。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重瞳,是项羽的别称,“霸王别姬”故事的凄美壮烈,的确在黛玉这首诗中翻出了新意。黥布,彭越本属项羽麾下,却都掉头助汉亡楚,后来大汉开国,兔死狗烹,又将他们一一诛灭。如果说黥布,彭越之死乃因所托非人,虞姬又何尝不是?以身相托,举族相随,原以为他是个盖世英雄,哪里想到,正因为项羽的既优柔寡断又一意孤行,一错再错,断送了这大好江山,卿卿性命。“十面埋伏”已成,“四面楚歌”声起,彼时彼刻的虞姬,于决绝里,有没有一点针对项王的“幽恨”呢?

那么黛玉呢,她的终身所托,靠谱吗?如果选择带来的是更凄惨的结局,今时今日,便在当下,很难说了结不是更好,只是谁又能预知因果?

王昭君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据说汉帝当年选妃因美女众多,而由画工画像挑选,王昭君天赋美貌,却因别人给画工使钱而落选。后来大汉和亲匈奴,汉帝不舍得公主远嫁,便在宫女中挑选替代,恰好选中了王昭君。和亲大事,汉帝总是要与选中的“公主”见一见的,一见之下,汉帝惊叹其美貌,同在深宫而从不知晓,这才明白画工的伎俩,悔之不及。

匈奴苦寒,风物也与中土大不相同,中国古时凡不利农耕的所在,都被视为不好的地方,若有亲人远行,女子远嫁,往往而有亲友叹息安慰。黛玉这首诗,说的就是个“红颜薄命”,以及身不由己的飘零无定,而在内心深处,究竟要不要坚持自我,不去做“使钱画工”的事,她也是有过犹疑的。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西晋石崇,“金谷二十四友”之一,豪贵出身,行事任性高调,历来多有他奢靡无度,与人“斗富”的故事。绿珠本是南越国人,因美貌多才艺闻名,后为石崇用“珍珠”十斛买下,以为宠妾。十斛是多少呢?一斛十斗,那是几辆车都装不下的天价。西晋“八王之乱”事起,得势者因有旧仇,向石崇索要绿珠不得,派兵诛其满门。相传石崇自杀前跟绿珠说,这祸事都是因她而起,绿珠遂跳楼身死。

石崇的“十斛明珠”,是他“爱”的份量么?天晓得,那不过是一贯的爱出风头罢了,石家府第,姬妾成百上千,绿珠份量几何?石崇的身死,又真的是因为绿珠?古语有言,“怀璧其罪”,身遭乱世,高调炫富早就埋下了他取死之因果,绿珠何辜,充其量也就只能算那“十斛明珠”中的一颗。

黛玉这首诗,同样是感怀绿珠身为女性的身不由己,以及她对这贾府未来的忧虑。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夜奔,因其慧眼,勇气而为历来佳话。长揖雄谈,说的是李靖初出茅庐,面见隋朝重臣名相杨素时,泰然自若,侃侃而谈的气度,与一般畏缩局促者,截然不同,彼时杨素身侧的红拂,一眼知其不凡。尸居余气,是说这杨素的确一代名相,然而到此时已是垂垂老矣,他也很欣赏李靖,却认为他的想法过于激进,而委婉拒绝。红拂不愿坐享荣华,而困居这暮气沉沉的相府,果断当夜出走,相随李靖,助他名满天下,开创盛唐伟业。

五首诗,五个人,最末一首红拂的故事最让人感动,她的才华见识理想追求,最让人钦佩。这也是林黛玉特别用心创作的一首,可以用“重量级”来形容。这是一种非常豪迈的女丈夫的口气,就这五位美女来说,主要是刻画红拂,而红拂也最能得到林黛玉的共鸣。

古时文人作诗,常以美人自比,其中大量的“闺怨”诗便是典型,那么红楼的作者,借黛玉之手之口,作此五首诗,又是想说些什么呢?无他,“家国”而已,以美人遭际,而论“家国”兴废,而言一己之忧虑,之伤怀,不甘,结合此书成书的时间,不言自明。

诗言志,林黛玉所做的诗词,大都是悲切的,抒发的是背景离乡之苦。但是这五美吟却一改往日的风格,歌颂这五位生于乱世末世的女子,以“士”的角度重新审视她们,赋予了她们相当阔大的胸襟,不像闺阁诗作,格局不同,这是林黛玉的另一个侧面,难怪贾宝玉看完之后,连连称赞。林黛玉性格中有美好纯真的一面,同时又有勇敢独立,多面女孩的魅力,贾宝玉抵挡不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