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五排《诸葛庙》读记
842320

杜甫五排《诸葛庙》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9 17:30:320

杜甫五排《诸葛庙》读记

(小河西)

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歘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诸葛庙也称武侯祠。诸葛庙距杜甫在夔州早期住的西阁不远。后来杜甫来往瀼西、东屯也经过这儿。据本诗,杜甫已多次拜访诸葛庙。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巴子国:古国名。《华阳国志-巴志》卷1:“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方舆胜览》卷61:“古巴子国,在恭、涪、夔、万之间。”

虚寝:空空的寝殿。《胡太傅挽词》(宋-曾巩):“象物陈虚寝,哀歌寄奠觞。”

薄帷:薄薄的帐幔。《咏怀》(魏-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月赠人》(北周-王褒):“月色当秋夜,斜晖映薄帷。”

大意:久久羁旅于巴蜀之地,多次拜访武侯祠。落日透过竹子斜向空寂的大殿。江风吹满殿中薄薄的帐幔。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共济:共同挽救;共同成事;互相帮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渡浙江问舟中人》(唐-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翊(yì)戴:辅佐拥戴。(翊:通“翼”。)《晋书-阎鼎传》:“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翊戴秦王之计。”《赠太师西平王挽词》(唐-权德舆):“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

并吞:《过秦论》(汉-贾谊):“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乱后途中》(唐-李山甫):“诸侯贪割据,群盗恣并吞。”

大意:君臣当共同成就事业,贤圣也应出于同时。您衷心辅佐先主刘备,您多次出师企图统一全国光复汉室。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歘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巫觋(xí):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后亦泛指巫师。《荀子-正论》:“出户而巫觋有事。”杨倞注:“女曰巫,男曰觋。”《新唐书-黎干传》:“时大旱,干造土龙,自与巫觋对舞,弥月不应。”

欻:同“歘”。多音。可读chuā。象声词。方言。如“欻欻的脚步声”。另读xū或hū。作副词。忽然。《读汉书作》(唐-刘知几):“汉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望庐山瀑布水》(唐-李白):“歘如飞练来,隐若白虹起。”《送韦书记赴安西》(杜甫):“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梁父吟:同“梁甫吟。”乐府古辞《梁父吟》。咏齐景公用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士。传说诸葛亮遇刘备前常诵读。《隆中对》(晋-陈寿):“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登楼》(杜甫):“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诸葛亮吟诵《梁甫吟》有躬耕陇亩待明主之意。)

大意:虫蛇穿透了庙中的壁画,巫师在蛛丝中沉迷。忽然想起诸葛亮好吟梁父的故事,俺现在躬耕陇亩等待明主也不迟。

这首排律共6联。首联点题。俺长期羁旅巴蜀,多次参观武侯祠。二、五联写庙中所见。落日映竹,大殿空寂,江风吹幔。虫蛇穿壁。蛛丝缠人。(空寂凄凉之景。)中间插入三、四两联忆武侯往事。圣贤同时,君臣共济。辅佐先主,多次出师。(杜甫每忆武侯,都在强调君臣共济,“君臣一体”。)所见是空寂凄凉之庙。所忆乃惊天动地之业。对比强烈。末联写感想。诸葛亮在遇刘备前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遇刘备后风云际会成就伟业。俺现在也躬耕夔州。是不是“也未迟”呢?(见凄凉之庙忆君臣际会;忆君臣际会想武侯躬耕;由武侯躬耕及自身境遇。如同前篇诗作一样,杜甫此时“骑马发荆州”“醉别仲宣楼”到长安入朝“趋侍”的想法较强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