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
842538

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30 10:29:160

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

(小河西)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在这年春末移居瀼西。入秋前后,杜甫在赤甲城以东的东屯也有了居处。《方舆胜览》卷57夔州:“东屯有青阳陂。”《困学纪闻》卷18(南宋-王应麟):“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稻米为蜀第一。”【详可参阅南宋陆游《东屯高斋记》。南宋夔州通判于栗《修夔州东屯少陵故居记》。】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白盐危峤:白盐山。在江南岸。详见《杜甫五律<晓望白帝城盐山>读记》

赤甲古城:赤甲(岬)城。在赤岬山上。《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白帝山。”《旧唐书-地理志》:“奉节。汉鱼复县,属巴郡。今县北三里赤甲城是也。”

天风:风。风行天空,故称。《饮马长城窟行》(汉-蔡邕):“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守桂丛:《招隐士》(汉-淮南小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后因以“桂丛”喻指隐居之所。《赋得招隐》(陈-伏知道):“桂丛侵石路,桃花隔世情。”

大意:险峻的白盐山之北,古老的赤甲城之东。一川平地匀称平稳,四面高山没啥不同。如烟之霜凄清的日子,就是粳稻成熟的时候。感伤人事犹如转蓬,俺将在这儿守着“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一种:一样。

宜近利:适合逐利。(原注:“西居近市。”)

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剩客:访客。(为啥用“剩”字?多数客人或因无路而止步。剩下的客人一定要来拜访会迷路。故曰“剩客”。)

大意:无论东屯还是瀼西,一样都是靠近清溪。(一个在西瀼边。一个在东瀼边。)来往所居都是茅屋,在东屯淹留是为“稻畦”。西瀼那儿靠近闹市虽得方便却喧闹,东瀼那儿没有道路林偏僻。如果谁要想跟俺这个衰翁说说话儿,会使这些剩下的访客路着迷。(暗用桃花源使访客迷路之典。)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都使:都知兵马使。《资治通鉴》天宝六年胡三省注:“至德以后,都知兵马使率为藩镇储帅。”冯都使:名不详。

枕带:依傍;近连。《水经注-江水一》(北魏-郦道元):所居之宅,枕带林泉。”《南池》(唐-杜甫):“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唐-杜甫):“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斫畬(zhuó-shē):开荒火耕。《劳畬耕》(宋-范成大):“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巅。”

解缆:解去系船的缆绳(指开船)。《谢法曹赠别》(梁-江淹):“解缆候前侣,还望方郁陶。”

大意:路北的冯兵马使,您的高斋和俺的茅屋可看见同一山川。君能捡拾渠中的细石,俺也能喝到池中清泉。傍依的山峰还相似,简陋的门户也齐全。斧砍火烧应费了不少日子,解缆出发不知要那一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牢落:孤寂;无聊。《文赋》(晋-陆机):“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自彭蠡湖初入江》(唐-张九龄):“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西江:长江。详见《杜甫五排<南极>读记》。

北户:借指南方边远地区。详见《杜甫五律<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读记》。

巴子国:此处借指巴蜀。详见《杜甫五排<诸葛庙>读记》。

鸳鹭: 鸳鸯和鹭鷥;喻朝臣。详见《杜甫五律<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读记》。

大意:俺孤独地徘徊在长江以远,蹉跎在南方边塞之间。久久漂泊在巴蜀之地,久久卧病在夔州山川。今天俺迁移到幽独的佳境,这儿隔壁是清深的江关。凄寒的空中飞过鸳鹭,俺忽然回想起当年在朝班。

这组诗首章写移居。首联东屯位置。白盐山北,赤甲城东。次联东屯特点。四面环山,一川平地。三联东屯特产。秋霜之日稻熟之时。末联移居态度。俺漂泊太久,这次要在东屯“守桂丛”了。(满意。)

次章写且移居东屯原因。首联写均在溪边。一近西瀼一靠东瀼。次写原因之一:为管理“稻畦”。三联写原因之二:避暄。瀼西虽“宜近利”但太喧闹,而东屯林僻。末联写原因之三:像桃花园一样可以使访客迷路。(很满意。)

三章写东屯贵邻。首联写邻居。路北有高干“冯都使”,和俺高斋“见一川”。次联写两家共饮一川。他能“渠细石”俺能“沼清泉”。(互文。)三联写两家高斋特点。枕带相似,且有柴荆。末联落在移居态度。建这高斋不易,俺离开这儿不知要等到何年了。

末章转折。写东屯不可久居。前二联写己况。俺是流落至此,已蹉跎多年,因病淹留此山。三联写景。上句写此处只是个“幽独”的“佳境”,适合养病。下居说这儿不远就是那个清深的江关,方便“解缆”。末联写不可久居之因。俺看到了寒空中飞翔的鸳鹭。鸳鹭不就是朝臣吗?俺想起了当年曾在朝班。(参阅杜甫《复愁十二首》末句:“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