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的习俗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今年的大暑是7月23日。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谚语。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节气的习俗:
1、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
2、吃仙草
大小暑时节,天气酷热,福建、广东和台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3、晒伏姜
大暑晒一宝,平安无烦恼;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
4、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5、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6、半年节
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全年的一半,正值大暑节气期间,叫“半年节”。一家人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会聚在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着团圆与甜蜜。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