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简明释义(中篇2.10—2.12)
2.10 独异于人(原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释义】唯唯诺诺或者阿谀奉承两种态度其实相差不多,都是为了讨得上司的喜欢,而内心可能都讨厌他们的上司;同一件事,有人认为是善,有人认为是恶,这是由于他们判断的标准或所站的立场不一样。有时有人好心做善事,反而引起不良的恶果。所以,事情本身的善与恶究竟如何,能有多大差别,谁能说清楚?世人都畏惧的事情,谁能不畏惧?这些风气的形成是由于大道荒废已久的结果,好象还没有走到尽头哦!对此,众人都熙熙攘攘、高高兴兴,如同去太牢参加祭祀大典的盛宴,又如同在春天里去登高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没有一点要跟去享受一下的想法;心中混混沌沌,象婴儿还未长成小孩那样全然不晓世事;又好象自己乘小舟漂泊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也不去想,管它最后归宿到哪里!众人似乎什么都富足有余,而独有我却像被世界遗弃了,缺少了很多,看上去真像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大笨蛋!别人都能把事情看得明明白白,唯独我迷迷糊糊弄不清;别人都能精明仔细地察看问题找毛病,唯独我闷在心里不闻不问。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内心淡然而恬静,象大海一样宽广,能包容一切;而我心中的波澜,却又象有高雅的清风在海面上徐徐吹动,停止不下来。世人都精明能干,拥有各种维持生计和用以争斗的本领,唯独我显得愚顽笨拙,像个粗俗的鄙夫。我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人,贵在得益于一直从大道母亲那里汲取营养,保持了人的自然本性。
2.11 曲全枉直(原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释义】直线不能成圆,曲折宛转则能周全;物件弯屈了,经过反向弯屈则能伸直;低洼的地方储水,才能充盈;陈旧的事物具备适当条件则能变新;少取则容易获得;贪多则容易产生迷惑。所以有道的圣人,始终抱守自然真一之道,作为应对天下万事万物的模式。 不固执己见,故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故能是非彰明;不自我表功,故会有众人为你记功;不傲慢自大,故能长久与人相处。正因为你不与别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古人所谓“曲则全”的说法,并非是虚假的言论,若能按此思路指导自己的言行,确实能达到万全而归的效果。
2.12 自是不彰(原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释义】踮起脚跟站着,必不能久立;迈大步跨跃,必不能久行。 固执己见的人,不会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明是非;自我表功的人,令人不齿,没人愿意为他记功;傲慢自大的人,不能长久与人相处。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行为皆非自然之道,有如吃饱后剩余的食物,再多食必伤脾胃;又如人身上多长出的赘瘤,非但无用,反而令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决不会那样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