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国军为啥吃不饱?
843193

国军为啥吃不饱?

卓尔不凡36卓尔不凡362023-07-31 09:38:490
国军为啥吃不饱?

一个国军士兵,每天能吃几碗饭?

按照抗战前国府公布的《陆军战时给养标准》,一个士兵每天主食应为22两(旧制),再加上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应该说还不错。可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国军基层士兵却几乎从来没吃饱过,那抗日将士们吃不饱,到底该怪谁呢?

国军为啥吃不饱?

首先,抗战中的国府,很重视军粮征集工作,各地县长每年的kpi考核中,军粮征集成绩占总绩效的30%,可谓压力山大。

国军为啥吃不饱?

连1942年大灾荒后的河南,也要负担280万石军粮,其他省份的任务之重可想而知。再加上国府下达征集指标时一贯从宽计划,宁愿多征、不可少征,所以即使个别地方有拖欠,但总数从来没少过。

国军为啥吃不饱?

比如1945年,国府虽然已经丧失了湖南和河南部分产粮区,但也继续要求征集14570496大包军粮。以每大包200斤、总计29.14亿斤来分配,总员额450万人的国军官兵、机关、学校、军夫、军眷,每人每天的粮食占有量大约是1.77斤

国军为啥吃不饱?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大约1940年前后,蒋公亲下手令,把士兵每天的主食增加到24两,也就是提高到1.5斤。

国军为啥吃不饱?

老蒋手令每日军粮由22两提高到24两

部队如果领的主食是糙米,还要求再碾一次米,进一步提高营养摄入,为此贴心增加了1两的“碾米损耗”,每天25两就这么定下来了。

国军为啥吃不饱?

由于麦子占军粮构成的62.4%,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要去除总重量25%的麸皮和杂质,这样每1.77斤军粮完成加工后,实得面粉约0.82斤、米0.67斤,正好一斤半。由此可见,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里,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全力支持了抗战,该交的军粮一颗也没少交,足以养活450万大军,国军士兵吃不饱这口锅,怪不得老百姓。

国军为啥吃不饱?

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了国军抗战,而国军抗战的成绩呢?

那么,为什么征集了足够的粮食,士兵们却吃不饱呢?国军长官们那些雁过拔毛的把戏先不管,接下来我们只举一大一小两个技术性操作的例子:

首先是运输。粮食征集好了,还得送到士兵手里。由于长江中下游被侵华日军控制,鬼子的航空兵甚至可以深入川江袭击国军的运粮船,因此直到1943年,国军的轮船还是不敢在万县以下航段行驶,导致军粮运输十分不便;

国军为啥吃不饱?

不怕轰炸的长江尚且如此,向北运输粮食需要的铁路线就更是时断时续;公路运输方面,抗战前大后方的卡车保有量还不足两万辆,沿海被封锁后,大部分要用到滇缅公路、新兰公路的战略运输上,也指望不上。既然水路、铁路、公路等现代化手段都靠不住,国军的军粮运输就只能靠木船、人力和牛马车了。

一开始,国军是自己派部队去接运军粮,可一个士兵每天1.77斤,一个七八十人的连队每个月要运的军粮总重量就高达四五千斤,而且往往要人挑肩扛上百斤,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训练。

国军为啥吃不饱?

蒋公发现后,觉得这哪行啊?要求国军只负责驻地在附近三十里内接粮,更远的距离就苦一苦百姓了

国军为啥吃不饱?

其实,国府1940年就制定了《粮食驿运办法大纲》,它的第一、二条还比较客气,说是要“征雇”——征就是强制,加个雇,就是多少也给点工钱。可惜第七、八条就比较不妙,明摆着会让经办人大发国难财。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征雇”只做到了一半,很快变成了纯征用,不但不给工钱,所谓运粮民夫可以缓服兵役的福利,也被蒋公灵光一现,改成了负面激励,每月必须要运一定数量的粮食才能缓服兵役

国军为啥吃不饱?

效果自然也一样是“好极了”——1943年,在蒋公的金点子落实三年后,军统调查的结果是:河南境内的国军仍然要派大部分兵力下乡,催收和运送军粮,驻陕西境内部队也要出三分之一以上兵力上山砍柴和运粮,把老百姓折腾了三年,问题连缓解的迹象都没有。

国军为啥吃不饱?

对此,可以看看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在抗战大部分时间里,我军都是团以下分散游击作战,靠在各村堡垒户分散屯粮就能解决问题,大规模运粮的需求比较少,但是解放战争期间大兵团打运动站,军粮需求大、交接地点多变、后方还不稳定,比国军在抗战时的运输条件更差,那我军又是怎么解决军粮运输的呢?

战争前期,华东地区某些支前机构由于缺乏经验,也采用过和国军一样的蠢办法,个别地方长期控制几千、上万民工集中待命,还禁止农民、牲口、大车远离家乡,甚至提出“村不离村、区不离区”,随时准备应付军运。长期冻结劳动力,导致农村间运输中断、商业停滞、农业生产受影响,时间一长、群众十分不满,有些人甚至破坏大车、杀死牲口,以此逃避支前运输,等到几个月后再发现、纠正时,解放区的经济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国军为啥吃不饱?

有了这个教训,从1947年9月开始,我军对固定路线的物资运输采取了包运制度,主要用于地方粮库向军队粮库的转运,和国府不给工钱的大缺大德不同,我军规定运粮100斤每100里给粮食工资18斤、运棉花给24斤、运军鞋给20斤,群众所得虽然比起商业运输来要少很多,但路线比较固定。

国军为啥吃不饱?

而且留在家里不参加运输的妇女、老人,也可以帮部队碾米,规定每百斤稻谷碾75斤米,部队只要70斤,群众就可以挣5斤米和20来斤糠壳,报酬合理、再加上对群众进行了细致的思想发动,到1948年淮海战役时,解放区凡是有劳动力的男女老少,全都积极参加支前,解放区农村不但没有因战争破坏而萧条、反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国军为啥吃不饱?

战后统计,整个战役中发放运输工资粮2724万斤,按40%利润计算,群众总共赚了1089万斤粮食,可以换一万头驴子。另外辗米7000万斤,收入碾米工资为500万斤米、2300万斤糠,分别相当于16万人一个月的口粮和8000头猪一年的饲料。除此之外,军需部门还采购了大批运粮布袋、干粮袋,向群众支付了2867万斤粮食,极大的刺激了家庭纺织业的发展,提高了妇女地位,由于运输队伍频繁往返,沿线的骡马店、皮铺、群众饭店等第三产业都获利巨大,可谓百业繁荣。

而国军这边,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粮食运到前线,还面临着第二个问题:给养运用。

1942年的西安王曲军事会议上,蒋公就认为每天24两米,士兵却还是吃不饱,原因就是“对给养运用不当”:

国军为啥吃不饱?

——其实,只要吃过集体伙食的人都知道,同样的食材,上级重视不重视、炊事班能不能认真负责、搞好伙食调剂,简直太重要了。比如当时国军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的学员队吃饭,都是每人发一个馍馍,自己躺在床上吃,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队长却可以每顿让厨子多做两三个馍馍,揩了油自己回家躲着吃,丝毫不关心部下吃得怎样,学员们的营养状况能好才怪。

国军为啥吃不饱?

这还是最受重视的军校,普通部队的伙食调剂情况更堪称地狱,1940年12月,国府监察院发现渑池县某个新兵连只吃小米干饭,每天两顿、每顿两碗,还只煮个半熟,导致营养基本无法吸收,结果全连70余人里,只有两个没有得砂眼病,其他人全都患有严重砂眼和夜盲症。有如此不负责任、脱离士兵的长官,也就难怪国府监察院在1940年评价,抗战以来的兵员损失中逃亡占了绝大多数,而士兵逃亡最大的原因,正是伙食太差、营养不良。

国军为啥吃不饱?

相比之下,八路军挺进冀中平原的初期,主食改为小米,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比如冀中部队,一开始只会煮小米饭,饭做得很硬,战争环境中时间又紧张,战士们吃饭很快,囫囵吞枣,一天行军打仗下来,后勤人员细心观察指战员们排出的粪便——吞进去的时候是啥样,排出来还是啥样,由于消化得很差,饭量越吃越大、粮食频频超支,部队反而出现了营养不良

国军为啥吃不饱?

后来炊事员们开动脑筋,把小米磨成面,做发糕、窝头和炉糕,再配上小米粥,不仅花样多,让战士们吃得满意,而且营养吸收好,容易吃饱,粮食自然不超支。在冀中反扫荡形势紧张的1942年,部队只能以人体更难消化的黑豆为主食,开始也是吃多少拉多少,官兵一个个面黄肌瘦,炊事员后来把黑豆磨成豆腐、配上野菜吃,并且以少吃多餐、多吃粥的方式提高营养吸收率,也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国军为啥吃不饱?

而且,从伙食定量标准上来看,1938年,八路军的主食标准就已经是28两小米,每人每月还能吃到油、肉各两斤、盐1.5斤,不但每月供应40斤蔬菜,而且种类多、豆制品多,不比国军纸面上的标准差;

国军为啥吃不饱?

1942年日军发动五一大扫荡,根据地损失很大,使八路军伙食标准暂时有所下降,但鏖战到年底,局面基本稳定后,主食供应也很快有了着落,更难得的是每天仍然坚持供应油、盐各三钱,基本保证了官兵的营养。1943年2月,就重新恢复到28两小米,3钱油、盐,5钱肉的标准;1944年初,我军已经达到每天油、盐、肉各5钱、菜1斤,战士们个个吃得身体倍儿棒,对日伪军和国军都形成了压倒性的体力优势。

国军为啥吃不饱?

不仅再大反攻阶段追着鬼子拼刺刀,解放战争一爆发,蒋军士兵提起山东老八路的刺刀,连说话都发抖,而且根据地在承担庞大军需负担的同时,生产发展、经济稳定、群众振奋,掀起了青年主动参军的热潮,部队得以迅速扩大,相比国统区经济破产的景象,可谓有天壤之别。

国军为啥吃不饱?

所以,国共两军的伙食比较,印证了《论持久战》的论断:“穷,是错误的办法产生出来的,在有了合乎人民利益的新政策之后,决不会穷”。

人民军队在解放区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建立公平合理的财政、军需体系,征集粮食税收后,以采购产品和劳动力的形式重新投入社会,看似支出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各行业的订货、提高了群众收入,促进了战争急需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战时经济的良性循环,蛋糕越做越大。

国军坐拥稳定的大后方,不仅拼命征粮、抓丁,竟然还在20世纪搞起了强迫徭役,从半封建经济往半奴隶制经济后退,看起来节约了开支,可实际上呢?民众失去劳动时间,必然导致生产下降、物资进一步匮乏;有限的资金不能合理分配,使民众购买力下降,必然导致生产萎缩,最后的结果就是军民交困、民穷财尽、恶性通货膨胀,刮尽地皮征集的粮食等资源,在混乱的管理中被浪费和贪污掉,以至于连前线将士每天24两主食都无法保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