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至德二载(757)的杜甫及杜诗
843917

至德二载(757)的杜甫及杜诗

小河西小河西2023-08-09 14:34:280

至德二载(757)的杜甫及杜诗

小河西

至德二载杜甫概况

至德二载(757)春,杜甫独居长安。期间曾潜行曲江,作诗《哀江头》;也曾到过城南居处,作诗《喜晴》;还曾到大云寺住过几日,作诗《大云寺赞公房》。杜甫在这年春天的名作是《春望》。

四月,杜甫潜出长安逃奔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记录了这次逃奔的见闻和感受。五月十六日,杜甫被授宣议郎、左拾遗。(参见《述怀一首》。)五月到八月间,杜甫在凤翔留下七首送别诗。在送别郭英乂赴任陇右节度使一诗中表达了“径欲依刘表”的想法。

杜甫任左拾遗之后,立即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表面看这场斗争是肃宗针对房琯的,其实本质是肃宗在防玄宗复位。毕竟房琯一党都是玄宗派来的,而玄宗还活着。史书上说是因肃宗听了贺兰进明的谗言,这也夸大了贺兰进明的作用。肃宗是先斩后奏当的皇帝,玄宗让位是不得已。一旦收复长安,玄宗也回到长安,事情会很复杂。肃宗自然会提前采取措施予以预防。整房琯一党是措施之一。整房琯理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杜甫却要为房琯上疏,要找肃宗评评理。说什么“罪细,不宜免大臣。”房琯既便没罪,肃宗也要逐步让他靠边站。政治斗争是没道理可讲的。肃宗本以为,杜甫原来是自己府上的老人,应该处处附和自己。没想到他竟要为房琯鸣不平。肃宗看到杜甫“上疏”,一定是连杀他的心都有了。由于朝臣们干预,肃宗暂时饶了他。但肃宗心中彻底记住了杜甫这个名字。不久便以“墨制”方式逼杜甫探亲。【《旧唐书-肃宗传》至德二载五月:“丁巳(初十),房琯为太子少师,罢知政事。以谏议大夫张镐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唐书-杜甫传》:“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庭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杜甫闰八月初一回鄜州探亲。探亲途中,杜甫到过麟游的九成宫,还到过邠州借马,到过宜君县的玉华宫。杜甫到鄜州羌村后,以长诗《北征》记录了这次探亲之行。

这次探亲时间约两个多月。杜甫或在十月中旬回到凤翔。长安收复的时间是九月二十八日,肃宗到京时间是十月二十三日。杜甫或是随肃宗回京。杜甫回京后留下的诗作有七律《腊日》。

至德二载杜诗目录

杜甫至德二载的诗作共39首。其中:七律1首;七古2首;五律13首;五古15首;五排8首。目录如下:

编号

诗题

类型

首数

备注

57001

元日

五律

1

57002

忆幼子

五律

1

57003

春望

五律

1

57004

一百五日夜对月

五律

1

57005

遣兴(骥子)

五排

1

57006

哀江头

七古

1

57007

雨过苏端

五排

1

57008

喜晴

五古

1

57009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一

五排

1

57010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二

五古

1

57011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三

五古

1

57012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四

五排

1

57013

喜达行在所三首

五律

3

57014

述怀一首

五古

1

57015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五古

1

57016

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

五古

1

57017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五古

1

57018

送灵州李判官

五律

1

57019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五古

1

57020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五排

1

57021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五排

1

57022

奉赠严八阁老

五律

1

57023

得家书

五排

1

57024

五律

1

57025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五律

1

57026

徒步归行

七古

1

57027

晚行口号

五律

1

57028

独酌成诗

五律

1

57029

九成宫

五古

1

57030

玉华宫

五古

1

57031

羌村三首

五古

3

57032

北征

五古

1

57033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五排

1

57034

彭衙行

五古

1

57035

腊日

七律

1

合计39首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