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边疆线在哪里?原来中国的面积曾经如此之大
1962年,针对中印边界纠纷,周总理发布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一文,在信中,周恩来提到“中印两国之间的边界虽然从未正式划定……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这条中印之间的传统习惯边界,它的东段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它的中段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它的西段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这里就延伸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传统边界”。那么中国古代的传统边界线都在哪里呢?
一,青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的边界线——喜马拉雅山
要定义传统边界,就必须首先定义“中国”。这里的“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而是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政权一起组成的“大中国”,因此“传统边界线”并非是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政权的边界线,而是中国各民族政权共同组成的对外边界线。
青藏高原地图
历史上,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总体是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不同的民族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传统边界线和大的地理分界线也是重合的,这种现象和法国提出的“地理边界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周总理说的“中印之间的传统边界线”,大体上就是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两大板块的分界线,总体上是以喜马拉雅山和其延伸的山脉为分界线。高大而漫长的喜马拉雅山阻止了印度文明对青藏的入侵,同时也阻拦了青藏民族向南亚扩散。因此,历史上的羌藏民族扩散的地方基本是黄河上游和西南地区,这就使得青藏高原能够逐渐向中原靠近。
7世纪,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吐蕃王朝强盛时期曾经四面出击,但是其扩张的主要方向还是河西走廊、西域和西南地区。到了13世纪,强大的蒙古军队登上了青藏高原,征服了吐蕃,至此吐蕃开始成为了中原王朝管辖的一部分。
吐蕃
此后,吐蕃和蒙古的关系就密不可分了,蒙古在军事上征服了吐蕃,而吐蕃的宗教却在精神上征服了蒙古。到明朝中期,漠南蒙古的达延汗再次征服了青藏,而达延汗也宣布接受了黄教的洗礼。17—18世纪,清朝征服了蒙古,也顺带将青藏高原纳入到了版图之内。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确没有确立边界线,但也确实没有边界纠纷,因为喜马拉雅山已经形成了一道屏障。但当印度沦为殖民地后,英国人认为青藏高原居高临下,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巨大威胁,于是不断向西藏扩张,试图将西藏纳入到印度殖民体系之中。在英国的不断扩张下,青藏高原的两个边缘开始沦陷,一个是藏南地区,英国在此划定了“麦克马洪线”;另一个是西北地区,英国吞并了拉达克地区。
“印巴分治”后,印度继承了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继续北上扩张,还吞并了锡金,控制了不丹,并侵入藏南和拉达克,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二,漫长的北方边界线——基本沦陷于俄国
中国北方传统边界线,基本就是北方民族确立的边界线,也是北方民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所谓的北方民族,主要是生活在西北、大漠和东北的民族,历史上,他们曾多次统一漠北或者东北,甚至入主中原,建立空前辽阔的王朝,元朝和清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东北方向,北方民族生活的空间范围主要是西到大兴安岭、东到库页岛和大海,南到渤海,北到外兴安岭。外兴安岭,是太平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的传统分界线。外兴安岭以南,是寒温带季风性气候,而外兴安岭以北则是亚寒带气候,“世界寒极”的奥伊米亚康就位于外兴安岭以北的地区,东北的民族很少跨过外兴安岭。
1689年,中国清朝和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中规定以外兴安岭为界,其北归属于俄罗斯,其南归属于清朝,这个划分是非常合理的。可160年后,俄罗斯趁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不断鲸吞蚕食中国东北,抢走了10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才让黑龙江变成了两国的边界线。
大漠方面,古代草原民族一般活动的范围是北到萨彦岭—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如此说来萨彦岭是中国北方的传统边界线。新中国建立之后,许多历史学者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做了反复的研究,最终得出游牧民族的北方边界线在北纬58度左右,因为再往北就是“西伯利亚”了。
何为“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来源于蒙古语“西波尔”,意思是“泥泞”。北亚地区冬季基本都是林海雪原,游牧民族无法在此生存。夏季时候,这里的冰雪融化,但是蒸发量特别低,于是大水淤积,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所以蒙古人称为“西伯利亚”。金帐汗国分裂后,其中一支就在鄂毕河流域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这些沼泽地,游牧民族也是难以在此生存的。
在17世纪,俄罗斯不断向西伯利亚扩张,在明末清初已经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并占据了贝加尔湖地区。在噶尔丹东征之时,俄罗斯又趁机南下到了恰图克。还好康熙皇帝力排众议亲征,最终才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阻止了沙俄进一步南下。此后,雍正皇帝和俄国签订条约,确定以恰克图为两国边界线。可后来俄罗斯和苏联又不断在蒙古扩张,最终导致了蒙古独立。
西北地区,也就是古代的“西域”。一般而来,西域地区西到帕米尔高原(葱岭),北到阿尔泰山,南到昆仑山,主要是“三山夹两盆”的地区。西域对外的传统边界线就是主要是从帕米尔高原到巴尔喀什湖一线,中间部分在不同的时期略有出入,强盛时期可以囊括费尔干纳盆地,衰落时期也可以退守天山山脉一线。
清朝前期,征服了准噶尔汗国之后,清朝在西域设置了大量的卡伦,其在西域方面就基本位于巴尔喀什湖—葱岭一线。到了近代,俄罗斯趁国内爆发了西北民乱,于是大举入侵,里应外合占据了外西北地区,导致中国西北地区的边界线退到了天山一带,失去了七河流域。
三,总体稳定的东部分界线和南部分界线
一般而来,史书说中国东部边界,都是一句“东到大海”了事,的确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对于海洋没有多少探索,所以大海就是边界线了。不过,东部也有一些问题可以简单说说。
朝鲜半岛方面,中国古代和韩国的边界线最早在汉江以北地区。当时,活动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是三个韩族部落,并称“三韩”,活动在北部的是中国的边疆民族政权,例如箕子朝鲜、卫满朝鲜、高句丽等。可是到了7世纪,唐朝和新罗联合灭了高句丽,大同江就成为了中国和韩国的边界线了。到了辽金元时代,后高丽王朝又向北推进到了清川江一线,到元末明初,后高丽王朝继续北上,占据了鸭绿江-大同江以南地图,从此两江和长白山成为了两国边界线。
在东南沿海方面,中国认为的传统边界线应该是冲绳海槽,以东属于琉球群岛,以西属于中国东海。历史上的琉球国虽然向中国朝贡,但是中国从未将之纳入管辖范围,因此琉球国不属于中国。从明朝到近代,日本不断占领了琉球。后来,日本又提出在琉球群岛到中国大陆沿海的中间画一条“中间线”,以作为中日的海上分界线,但是中国坚持以冲绳海槽为海上边界线。
在西南地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边界线基本上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分界线重合,略有出入。从广西到越南,其边界线总体稳定。从汉朝到唐朝,红河三角洲属于中国,但是从北宋开始,越南就独立了出去,此后中越边界保持在镇南关一线。
从云贵高原到中南半岛,地形崎岖,气候炎热,古代王朝在此推进的难度非常之大。在汉朝,汉武帝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跨过了澜沧江,推进到哀牢山—怒江一线。汉朝以后,中原王朝在西南地区不进反退,到唐朝已经无法控制云南了。
真正奠定中国西南边疆线的是南诏国。南诏是西南地区的白族和彝族建立的,他们东征西讨,形成了一个西到若开山脉(缅甸和印度的分界线),东到金沙江的大国,后来大理国又继承了南诏国的版图。蒙古灭大理后,元朝在此地设置了云南行省。元朝又和缅甸发生了战争,将大片缅甸北部地区划入了云南,使得云南的面积达到了巅峰。之前的大理国外层边界线可以视为传统边界线,因为这条边界线存在了500年以上,参考价值很大。
到了明朝时期,缅甸东吁王朝不断北侵,导致云南大量的土司沦陷,云南的面积缩水了一半。到了明末,云南的外围边界线已经和现在基本一致。清朝时期,虽然对缅甸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没有对缅甸的土地有所要求,只是让缅甸称臣。到了近代,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又不断北上,占据了一些土地,最终就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试想一下,如果明朝守住了云南的这些土司,还会有今天的“缅北问题”吗?
我们将这些传统分界线全部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传统的中国版图”。我们发现,历史上只有清朝的版图最接近这个传统版图,其他朝代都相差很多,例如元朝缺少了西域,唐朝缺少了东北、云南和青藏高原,而明朝和汉朝就差得更多了。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同时统一东北、漠北、西域、青藏和中原华夏的王朝,做到了“五族归一”,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基础。
本人收集了10000多张(120G)高清中外古地图和2000多张历史地理地图以及300多套历史地图册(60G)。如果需要可以加我(QQ:1545806589)(微信:BDWZ1990)。地图资源是有偿资源,了解具体的情况可以点击以下连接具体了解。历史收藏和研究的珍贵资料:10000多张高清古地图,总量超120G历史地理爱好者的福利:历史地理地图2000张,送300套地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