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甲骨文演义“樂”字(上):通过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844090

甲骨文演义“樂”字(上):通过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紫网2023-10-13 15:49:191

汉字「乐」在《汉字字源》中的解释。

汉字「樂」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据阿域考证,上面的解释说甲骨文字形上像鼓,存在误解。中国最早的音乐源于古琴,所以乐字构造一定与琴有关,也就是乐来自丝弦。据史料可推断至少有四千多年以上的历史,有“神农作琴。”、“昔伏羲氏作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等的记载,所以说古琴基本贯穿了中华民族文明史。

关于琴见:甲骨文演义“琴”字:通过对古籍汉字的解读,破解华夏远古文明密码

而鼓是中国常用的打击乐器,属于八音中的“革”类乐器。鼓的出现也比较早,从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用途十分广泛。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

从文献记载看,鼓的产生,首推黄帝取“夔皮”冒鼓的古老传说。相传黄帝征服蚩尤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夔,是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古时代神话奇兽,生于东海流波山,“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记载说:“帝颛顼乃令鼉先为乐倡,鼉乃偃寝,以其尾鼓腹,其音英英。”后人认为所谓鼍其实就是巨鳄,它用尾巴敲击自己的肚子,发出好听的音乐,说起来实在有点可爱,可见上古时代人与自然之和谐。而以鳄鱼皮之坚硬,制成鼓后就算不能“声闻五百里”,想必敲击起来也十分响亮。

【说文】乐,五声八音之总名。【书·舜典】夔,命女典乐,敎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易·豫卦】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礼·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又钟鼓、羽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姓。【左传】晋大夫乐王鲋,【战国策】燕乐毅。复姓。【孟子】乐正裘。

【集韵】【韵会】【正韵】历各切,𠀤音洛。喜乐也。【通论】喜者主于心,乐者无所不被。【易·系辞】乐天知命。【孟子】与民同乐。【诗·陈风】可以乐饥。毛音洛,郑音疗。

【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太公·下略】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班固·东都赋】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广韵】伯乐相马。一作博劳。

《乐典》序:乐之为道,大哉深乎,殆本诸心者也,之和其深也,洞鬼神之奥,故穷神知化,乃能兴乐。黄帝始为云门清角,益以咸池流征,英韶萌焉。唐虞之际,为天下而得禹皐陶,庶绩万几之外,宜若弗遑焉者,顾乃欲闻音律,出纳五言,何知不徧物而为此?䂓䂓也?诚见夫聪明明,畏天因乎民也。君臣同德政,在养民,九功叙焉,九歌劝焉,而九韶兴矣。率舞允谐,寔神禹之听致然。尔命夔典之,岂其所能作邪?嗟乎,古乐之亡久矣。然周官歌奏,征诸虞谟商颂,何其符也?

分律同以为六,列合三才,以为九成,大乐固与天地并存矣。夫岂难知者哉?周衰乐弛,仲尼忘味于齐,击磬于卫,语大师于鲁,盖求诸心也。道不离𠾖,君子学道,其务实如是。世乃驾言心学,诿有司存。然则二三圣哲,非与实不中其声。斯窾也。已忆少时,先公出所蔵乐杂记而敎诏之曰:古者乐纪宫角,谐中音也。小子其盍考诸退而卒业,然算及星历,未之好也。嘉靖庚寅荒,遯粤洲之麓,乃始玩悟参伍,凡十有五载,而后成均之法,颇有明焉。夫河洛,天地之中也,而图书是之自出其乐之元乎!水木火金成于土,知仁礼义,

归于圣,夫人一而已矣。宫往而必返,商分而实合,倡以羽角,知仁交际,万化出也。和以征商,礼义交际,万化入也。琴瑟宫也;钟羽也;磬角也。管以定弦,金声玉,振而谐,中音以为节,此则夔之所以击拊者也。否则六十调八十四声,其文繁矣,曷从而合之?惟夫阳倡阴和,一变为七,七变为九而復于一,则凡君臣父子夫妇之纲,亲䟽贵贱长㓜男女之纪。六府三事之叙,养民阜物之理,毕形于乐而星历通焉。而今而后乃知大乐之必易也。其诸体天地之撰乎?窃不自揆辑古训而通释之。黄钟至中吕位采阳者也,㽔宾至应

钟,位乎阴者也,器数以辨之,歌奏以合之。爰述乐均上下十有二篇,声物𩔖体,本乎气者也。歌风音律,奉乎声者也。穷本知变,爰述乐义,九篇大司乐所掌,窦公所传,其出自周公信矣。苟能通之,六乐可作,爰述图说而以乐记,诗乐终焉,名之曰乐典,典乐故也。隆平之世,稽天于民,心审而耳决之,岂无禹皋陶其人乎?英韶复兴,庻其在此,佐𨿽癖于好古,罪不敢辞。诗曰:嗟尔朋友,子岂不知而作,此之谓也。

嘉靖甲辰仲春既望,后学南海黄佐序。

另《通典乐典》序:夫音生于人心,心惨则音哀,心舒则音和。然人心复因音之哀和,亦感而舒惨,则韩娥曼声哀哭,一里愁悲;曼声长歌,众皆喜忭,斯之谓矣。是故哀、乐、喜、怒、敬、爱六者,随物感动,播于形气,协律吕,谐五声。舞也者,咏歌不足,

故手舞之,足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而谓之为乐。乐也者,圣人之所乐,可以善人心焉。所以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无故不彻乐,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则和气不散,邪气不干。此古先哲后立乐之方也。周衰政失,郑卫是兴。秦汉以还,古乐沦缺,代之所存,韶武而已。下不闻振铎,上不达讴谣,但更其名,示不相袭,知音复寡,罕能制作。而况古雅莫尚,胡乐荐臻,其声怨思,其状促遽,方之郑卫,又何远乎!爰自永嘉,戎羯迭乱,事有

先兆,其在于兹。圣唐贞观初作破阵乐,舞有发扬蹈厉之容,象其威武也。歌有麤和啴发之音,麤谓初用干戈平戎,戎既平,子爱百姓,有和乐之心。啴谓乐心,发谓喜心,言天下既安,功成而喜乐也。啴音昌善反。表兴王之盛烈,何谢周之文武,岂近古相习所能关思哉!而人间胡戎之乐,久习未革。古者因乐以着教,其感人深,乃移风俗。将欲闲其邪,正其颓,唯乐而已矣。

《礼记》乐礼章说乐礼: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

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着大始,而礼居成物。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

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