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δ167土郁之病: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胀,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844164

δ167土郁之病: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胀,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紫网2023-10-13 17:00:230

木盛土郁,郁极乃发,发而后复。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气郁于外,病郁于内。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土郁、土发应于人病又当如何呢?

先附录原文如下:

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胀,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故”表示诸民病之病机原由在于土郁、土发。

一、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

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神用无定方,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在腑为胃。

土郁则民病脾郁。

脾土体阴而用阳,主升清而健,胃土体阳而用阴,主降浊而和。脾气之升与胃气之降,升降相因。

脾郁则不升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讲:“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脾不升清,则升降相应之斡旋难成,以致于胃不降浊,浊气停积于胃则胃胀,胃居心之下、腹之内,是以“心腹胀”。

脾不升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飧泄故有“肠鸣而为数后”。

二、甚则心痛胁胀,呕吐霍乱

胃气䐜胀而甚者,则胃脘当心而痛,胁肋胀满,如《灵枢·邪气脏腑病行》岐伯讲:“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是为“心痛胁胀”。心痛非心之病,乃胃之病,乃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所谓:“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肝木气制抑胃土,故有是病。

胃气不降浊于下反逆行于上,是以“呕吐”。

脾不升清而反降下,则有肠鸣飧泄,胃不降浊而反逆上,则有呕吐,上吐下泄并行而至,则成“霍乱”之病,张介宾注曰:“霍乱者,吐利并行,而心目缭乱也。”

三、饮发注下,胕肿身重。

土郁则脾郁为病,殃及胃气,而有以上诸病。

土发(洪水乃从,川流漫衍)则脾亦郁发为病。

脾恶湿而喜燥。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素问·通评虚实论》岐伯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湿为阴邪,故这里的“饮发”乃阴盛阳虚之病,湿郁化热则发为痰饮,湿郁无热则发为“水饮”。

“饮发”即“饮发于中”之谓,《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善注泄……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太阴为湿土,火为阳,太阴胜则阴盛阳虚。太阴在脏为脾,居中焦,脾湿重则水饮内停于中焦,是为“饮发于中”。脾湿不升清则清浊不分,故善飧泄,甚则“注泄”,是为“饮发注下”。

水饮内蓄,饮发于中则肿胕(浮)于外;内外水湿皆重,湿气下流则腰沉身重,是为“胕肿身重”。

明日继续参详土发之征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