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村雨》:夜听秋雨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严武再次镇守蜀地,杜甫结束了近两年的漂泊生涯,又回到了浣花草堂。在严武的推荐下,出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在一个秋雨绵绵的秋天,他写下了《村雨》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
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
松菊新沾洗,茅斋慰远游。
“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一连两夜都有雨声传来;在深秋季节物候悄然变化。时序流转,又是一年深秋,万物萧瑟,心境肃杀,诗人辗转难眠,又恰逢秋雨连绵,一连两夜都能听到雨打茅檐的声响,一点点,一声声,都使人更觉沉重。在这雨声中,自然的物候也在悄然变化着,秋已深,冬将至,时光为何如此匆匆?
“挈带看朱绂,开箱睹黑裘”,我握着衣带看着红色的官服;打开衣箱望着紫貂皮制成的衣裘。在秋雨潇潇的夜晚,诗人彻底失眠。于是,他就着烛火,翻检从前的衣物,握着红色官服的衣带,想起了当年“致君尧舜”的理想;望着貂皮黑裘,忆起当年“激扬文字”的意气。可是,如今只有满地萧索,一腔愁绪。
“世情只益睡,盗贼敢忘忧”,面对冷暖的世事只适宜睡觉;盗贼蜂起哪里敢忘记忧虑?这些年来,诗人体验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世冷暖,经历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世事动荡,而今,暂居草堂,深感无力,只有满心无奈。虽然如此,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又怎敢忘记忧虑呢?
“松菊新沾洗,茅斋慰远游”,松树和菊花新近被沾湿洗涤;简陋的茅斋抚慰了天涯游子的心灵。诗人夜听秋雨,他想,在这绵绵秋雨的洗涤之下,松柏和菊花一定会绽放新的光彩,那么,生而为人,又何必畏惧人生的风雨呢?如今,身居于浣花草堂,漂泊的身心终于有了安定之地,又何必对着秋雨而哀叹呢?要做就做雨中的松菊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几百年后,陆游的诗句与杜甫的遥相呼应。两人面对着难解的时局,即使人微言轻,也依然心怀家国,有所期待。这份精神品质,值得你我学习。
- 0000